第8章 燒陶前的準備
- 追尋自由
- 安河星諾
- 1040字
- 2024-12-18 22:19:00
天天烤東西吃,連續(xù)幾天沒有熱水,還有些不習慣。
所以我打算先做一個陶鍋,以后就可以煮湯喝。
制作之前要先搭建一個燒陶窯,盡可能的保留熱量,穩(wěn)定溫度。
在這之前還有燒磚,能夠承受燃燒的材料。
首先在地上挖坑,通過增加地下空洞面積,降低地上部分的面積,從而降低修建高度。
做完以后,用泥土混合干草,一層一層壘起來。
每加一些泥土,再找兩塊比較平整的木頭,抵住兩面,用大石頭往下夯實土墻。
這些粘土是我提前陰干準備的,本來打算用來燒制陶器磚塊的,到用的時候才想起來,需要建造一口窯洞。
磚塊的燒制的要求對比陶器明顯簡單很多,只要一個地方燒制即可。
磚的原材料主要是粘性土壤和水,先將采集粘土晾干,然后篩選不同大小粘土。
粉末狀的可以直接使用,塊狀的粘土需要進一步的粉碎,用木棒敲擊,通過物理壓力,使其分離破碎,達到可以使用的狀態(tài)。
第一步完成以后接著是加水,粉碎后的粘土加水攪拌,使他們具有一定的粘性,而不是過于潮濕無法塑性。
對粘土進行攪拌,攪拌混合均勻以后,將粘土加入我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用一個木片刮平,然后擠壓,使粘土排出細小空孔中的空氣,最后達成具有一定形狀,具有一定強度的土胚。
做完以后,將土胚均勻的擺放到空曠處,進行通風晾曬,蒸發(fā)土胚內部的水分,使其結構更加緊密。
就這樣每天幾天重復操作,挖粘土,粉碎,加水攪拌,擠壓成型,晾曬。
等到第一批的磚胚里面水分已經蒸發(fā)完成,就可以開始燒制。
將磚胚放入窯里,使他們縱橫交錯擺放在爐內,不僅要擺放均勻,還有留出通風的地方,使火焰可以通過。
然后在底面開始擺放木頭,作為燃燒物,先平鋪幾層,然后豎著放木頭,直到填滿剩余的空洞。
完成以后就可以開始燒制。
由于是我第一次燒制磚塊,不知道對于如何把握燒制的時間以及溫度,完全沒有經驗。
索性就一直大火猛燒。干就完了。
點燃窯洞下面的木頭,不一會整個窯洞充斥著火光。迎面可以感覺到溫度急劇升高。
接著給窯洞增加木柴,不停的增加,直到手邊沒有了木頭。
然后用泥土把洞口封死,接著再用粘土堵上頂層的煙道,減緩窯內的溫度的降低。
就這樣,從白天燒到傍晚,看著窯內的火焰慢慢減弱,我不知道完成了沒有。
只是木頭用完了,現在再去收集肯定來不及了。
索性等溫度降低以后,明天再看看。
至于我現在嗎?
先睡覺,忙碌了一天,很快就睡著了。
一夜無夢。
第二天一早醒了,我趕忙去查看,看看我第一次燒磚的成果怎么樣。
清理掉后封的泥土。
映入眼簾的,是整齊排列的磚塊,以及地上黑乎乎木炭。
這些可能是昨天太過慌張,木柴填充的太快,下面的木材缺少氧氣,沒有充分燃燒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