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終于結束,這是唯一一次寧懦不需要煩惱暑假作業(yè)的一個暑假。就算考了那樣的成績,她還是順利地進入了縣第一小學的班級。
還記得何虹問寧懦想不想轉學的時候,寧懦立馬就拒絕了。她喜歡現(xiàn)在的生活,即使更小的時候埋怨過父母為什么只帶弟弟,卻不帶她走,但是,她慢慢接受了。
也不是說就此就不渴望父母了。父母缺席的日子里,寧懦會憑借“爸爸坐著有一輛三輪車來奶奶家看我”的記憶,在放學路上,一看到有三輪車經過,總會撇下同學追在三輪車后頭大聲喊“爸爸”“爸爸”,即使車子從來沒有停下來過,即使追跑的身后總會按時地吹過來一陣笑聲,她依舊堅持,就好像總有一天,那輛車會在她放學的路上停下來。
她曾經用“這學期,我還上過學校的數學進步之星的!”反駁過“你的成績不能總是這個樣子。”可在父母的眼界里,這點進步明顯不能令他們滿意,寧懦不記得當時有沒有得到過夸獎,只是把她的反駁當作玩笑,笑著把轉學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何虹怕寧懦跟不上縣里的教學,把寧懦降了一級,放在了三年級的班上。
在上著曾經學過的數學課的時候,她看著同學們或懵懂或恍悟的表情,內心產生了一種驕傲的情緒。下課時候,同桌盯著數學書上的示例,寧懦忍不住地開口:
“哪里不懂嗎?我可以教你!”
“你懂呀!太好了,我這里總搞不懂這公式怎么就怎么轉換了呢?”
同桌指著書上的一處,欣喜地聽著寧懦解答。
“真好,你都學過嗎?”
“哈…哈,我上過一次三年級了,是降班來的。”
寧懦試圖用正常的語氣跟同桌繼續(xù)交談,之前的欣喜像是霎時凝固破碎了一地,身體里涌上一股名叫“自卑”的水汽,模糊了周圍的一切。她只知道,在回住處的時候,腦子里想的是:
“要自信,一定要不在意地說出這件事,數學課一定要認真聽。”
一段時間后,寧懦確實也能稍微跟上班上的成績,語文能勉勉強強及格,數學則是出乎意料的排上了班上的中上游。等著成績穩(wěn)定之后,班上要重新排座位,寧懦因為個子高的原因,坐在了倒數第二排。對于這樣的變化,寧懦也已經習慣了,自如地坐在了自己的位置。
放學后,也不像往常一樣通過公交進行往返,開始了走路。
何健和李思思量著開小雜鋪不賺反虧,便關了店鋪。但不知道倆人是怎么打算的,反而是租了親戚的一層樓房,好像就只是靠何健早晚跑摩托營生,由于靠得跟何光何顯他們很近,李思就除了照顧寧懦,平時就在樓下親戚家開的小賣部里面打牌打發(fā)時間。
剛搬過來的時候,還是擺脫了表姐何眷領著認了回路,但究竟年歲相差太大,倆人玩不到一塊去。除了那次同路,在確認了寧懦識路之后,就再也沒有同過路了。
其實這也不是什么好讓寧懦值得煩惱的事情,只是有一次回去路上剛好遇上了同班同學尹志。那次后,寧懦最討厭的就是那一條路。
因為性別不同,即使換過座位后雙方坐得很近,也沒有過什么交集。
但自從遇見以后,但凡是放學路上碰著了,尹志總會動手動腳,寧懦也為了讓他覺得自己不是好欺負的,也會回手。
也許在尹志看來,是自己又多了一個玩伴。可是他不知道,寧懦討厭極了他,她害怕尹志那一腳會有那么一次結結實實地落在她的身上,每一次的反擊,也只是想提醒對方:
“我!寧懦可不是軟柿子。”
從此,第一次,寧懦的黑名單上出現(xiàn)了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