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盛贊與“華夏風”
- 被流量粉網暴后,我逆襲成了頂流
- 言多必咸
- 2373字
- 2025-01-11 23:01:01
9月29日,萬眾矚目下,“音悅榜”終于發布了本周榜單。
單曲排行頁面,以多個平臺的購買量、播放量、收藏量、下載量等數據綜合排名,《晴天》毫無疑問地屠榜!13首歌曲全部榜上有名。
除了《蒲公英的約定》《布拉格廣場》《反方向的鐘》《星晴》等等這些原本就大熱的歌曲外,一些在原世界相對冷門的歌曲竟然也有不少受眾。
例如《斗牛》這首歌就比在原世界的知名度要高很多。由于歌詞適配場景很多,在男生群體中廣為流傳,幾乎快成為了人人皆知的流行梗。
這段時間,很多年輕人都發現,打王者農藥的時候,總是能聽到對面唱一首奇怪的歌……什么“選你這種隊友瞎透了我!”“你說啊!你是不是不想活?”“說你怎么面對我,甩開球我滿腔的怒火!我想揍你已經很久,別想走!”……
動音上也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兇狠版《斗牛》”“撒嬌版《斗牛》”“《斗牛》王者農藥版”之類的歌曲二創視頻。
李知節聽到的時候臉色頗為古怪,這首歌該不會像前世的《逆戰》和《孤勇者》那樣,成為本世界的“中學生之歌”吧?
……
切換到數字專輯頁面后,銷量榜和出圈榜榜首毫無意外都是《晴天》。哪怕計算“限量”數字,《晴天》對于其他專輯的領先也是斷層式的。
從購買單張專輯的賬號占比就能看出來,《晴天》的大眾認可度有多么夸張,可以說在近些年的高銷量專輯中絕對是碾壓的存在。
“頂尖制作人推薦榜”則隆重地對《晴天》的一整張專輯進行了推薦。制作人們一改以往的矜持高冷,溢美之詞層出不窮。
【曉東】:“極具野心的一張專輯!不但打破了華語音樂以苦情歌為主角的藩籬,更打破了歌壇對于主題與形式上的界限。如果你只聽那幾首熱門苦情歌,那你將會錯過一大寶藏:
聲音蒙太奇《布拉格廣場》、轉調‘教科書’《黑色幽默》、譜子反彈可以另成新曲的《反方向的鐘》、青澀動人且有巧思的R&B《可愛女人》、極具故事性和畫面感的《斗牛》、酸爵士《印第安老斑鳩》,還有石破天驚的《娘子》……”
【張秋誠】:“不拘一格的編曲。比如《布拉格廣場》里采用的豎琴、手風琴、吉他、軍鼓等多種風格樂器,融合得渾然天成、絲毫不亂,《可愛女人》里直升機螺旋槳的音效,《斗牛》中球鞋在地板上摩擦的聲音……
不落窠臼的風格。你可以在這張專輯聽到校園戀情、西部牛仔、籃球嘻哈,甚至華夏塞北、東歐風情……
前所未有的靈氣。例如,《星晴》里爬臺階的旋律音程、《龍卷風》副歌部分‘龍卷風’一樣的三連音,以及二度徘徊的音程……”
……
同時,與大眾喜好不太相同的是,制作人們對于“處處反常規而行之”的《娘子》這首歌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并首次提出了“華夏風”這個名詞。
【姜智伯】:“如果只能在近10年的華語歌曲中推薦一首歌,那我毫無疑問會推薦《娘子》。誰能想到,不用琵琶、二胡、古箏、笛子這些傳統樂器,僅僅運用偏爵士的和弦、爵士鼓和嘻哈節奏也能營造出來‘華夏風’呢?
沒錯,就是‘華夏風’,這并不是一個專門的音樂分類,但我想來想去,感覺除了這三個字,其他標簽似乎都不太能妥帖地表達出這種獨特古典的風格。
我確實沒有想到會在《晴天》中聽到一首這樣的歌曲,這可以說是近些年來最令我驚喜的音樂。我很期待李知節能在‘華夏風’上有更多的挖掘和創作。”
【李簡】:“《娘子》,第一首真正做到東西合璧的流行歌曲,毫無疑問的天才之作!以異常西方的手法,呈現出漫天風沙掠過的華夏塞北風情。和聲、配樂、旋律和律動感均不按常理出牌,但卻令人耳目一新,越聽越著迷。”
……
對于制作人們的盛贊,李知節的粉絲自然歡天喜地、照單全收。而且有了音悅榜的背書,《晴天》的銷量再無疑問!
但網友們卻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五度春秋》哪兒去了?
陸勝的《勝利日》甚至《蔣弈星》EP都可以在銷量榜上看到,而銷量遠超它們的《五度春秋》卻連個影子都沒有,這也太奇怪了。
許多人轉到音悅榜主頁面,才發現有一個剛剛被自己忽視的彈窗。點開一看居然是一個官方公告:
“公告:經核查,于9月17日在企鵝音樂平臺發售的《五度春秋》數字專輯存在預約量及銷售量數據異常情況。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大力推進華夏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現對《五度春秋》數字專輯進行暫停上榜處理。協會將按照相關規定對華顯逸彬音樂有限公司及企鵝音樂平臺進行約談,并公布最終處理結果。——華夏唱片業協會”
許多網友這才意識到,原來本月的唱片銷量居然真的有貓膩,而且作弊的竟然就是一直玩“賊喊捉賊”的《五度春秋》!
事實上,要不是鄭顯彬的粉絲率先在v博上掀起銷量質疑的罵戰,可能很多路人根本都不會太過關注本期的“音悅榜”。不過誰讓他們各家打的那么熱鬧呢,免費的戲不看白不看!
而鄭顯彬的粉絲們顯然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紛紛聲稱要么是音悅榜和李知節狼狽為奸陷害自家哥哥,要么是業內有人嫉妒鄭顯彬的地位和人氣,故意要搞他。
他們群情洶涌在音悅榜和唱片業協會的賬號下討要說法。甚至有粉絲號召向國家相關部門舉報音悅榜和協會,稱他們傷害、抹黑認真做音樂的藝人,是華夏唱片行業的敗類和毒瘤。
甚至為了維護他,還口出一些十分瘋狂和危險的言論。
吃瓜群眾們突然感覺這番操作似乎有點眼熟:
“啊這,我們只是想證明一下他的人氣有點涼,而你們粉絲卻想讓他直接涼涼?”
“我還記得上一個粉絲大鬧音悅榜的明星叫吳一凡……”
“這不巧了嗎?這‘替身文學’替得也太敬業了吧,連黑歷史都要模仿。”
“倒也不用啥都復刻吧(汗)。”
……
李知節都不知道該怎么評價這些粉絲了。他還記得前世紫光閣批評某嘻哈歌手,那位歌手的粉絲以為對方只是個飯店,為了維護偶像,紛紛舉報紫光閣用“地溝油”,最終結果當然是淪為全網笑柄……
鄭顯彬粉絲的瘋狂行為也為他敲響了一個警鐘。“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會有”,不管什么群體,只要人多到一定程度,基本都會烏煙瘴氣。他自己的粉群恐怕也很難逃脫這個定律。
而在這種情況下,明星本人與經紀公司平時的引導就十分重要了,其實有時候大眾需要的也就是這么一個負責任的表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