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綏安伯
- 從廢物秀才到最強毒士
- 破浪長風
- 2368字
- 2024-12-12 18:25:40
一石激起千層浪!
幾乎所有人都沒想到,偌大名頭的麻衣公子,赫然就是李序。
一個文采無雙,一個是數算天才,二者竟然是同一人!
緊跟著,李家之事傳出,一頂不孝的大帽子扣在了李序的頭上,惹得無數讀書人怨聲載道,憤然不已。
“誠然,那麻衣公子有些文采,可這等品行實在令人不齒。”
“不錯,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認,這……還是人嗎?”
“還有那策論,只能說是不堪入目,很難想象麻衣公子的才學,竟只做出那等低劣的文章?”
聲討聲,此起彼伏,幾乎是在半日之內傳遍整個京城。
軒然大波,平地而起!
無數人驚詫。
小院中。
一夜過后,蕭瑾霜整個人的起色都不一樣了。
面色紅潤,賢良淑德,連帶之前的英氣都收斂了許多。
她早早起來,煮了粥,正吃早飯的時候,她聽到了外面的諸多傳言,眉目間瞬間凌厲起來。
“怎么回事?”
她看向羅守成:“這是往我夫君頭上強行扣屎盆子嗎?”
她很是生氣。
大梁的確是以孝治天下。
莫說是平民百姓,便是王公貴族都要嚴格遵循。
如果一個人不孝的名頭被坐實了,別說入朝為官了,便是平時做人都要被唾棄。
當然了,那是以前,在女帝陛下登基之后,以孝治天下一事便越發的淡薄了。
但,莫名其妙的扣帽子也是不好的啊。
“大夫人,這個事……”
羅守成欲言又止。
關于李序之前的事情,他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但有些話不能亂說啊,故此有些為難。
蕭瑾霜便轉而看向于雨凝:“妹子,你來說。”
“姐姐,我……”
于雨凝低垂著頭,也是有些為難,但考慮到此事重大,便將之前的事情說道了一番。
“原來如此!”
“呵呵,生而不養,還要強行逼迫我夫君入贅。”
“他李家好大的膽子,以為這大梁王朝沒人可以治他李家嗎?”
蕭瑾霜勃然大怒,眉目低沉,轉身便要進屋寫信。
她雖沖動,但卻被并未被怒氣沖昏頭腦,知道不可莽撞,現在去寫信,也是想動用手段對李家動手。
“回來。”
李序放下碗筷,旋即對羅守成揮了揮手。
待得院落安靜下來,他才開始講解起來。
“住在半地下的柴房?”
“吃下人吃剩下的飯菜?”
“被以夫君你最愛的書籍為威脅,讓你去青樓送銀子?”
聽到諸多關鍵詞,蕭瑾霜直接是看向了于雨凝。
“妹子,這就是你干的好事?”
她面若冰霜,怒氣橫沖。
于雨凝也是沒想到李序在李家之時,竟然那般不受待見。
她起身后退,旋即噗通跪在地上,淚珠子簌簌滑落。
“姐姐,這些……我完全不知情啊。”
“不知情?”
蕭瑾霜橫眉:“枉我待你如姐妹,曾經你竟然如此欺辱咱家夫君?還有那于恒、李錚,都該死啊!”
“姐姐!”
于雨凝痛哭流涕:“我……當時是真的不知情,于恒有錯,我這就叫過來,您隨便懲治!”
李序見狀,最終化為長長的嘆息。
“算了,過去的事情便過去了吧,現在都是一家人了。”
“這怎么行!”
蕭瑾霜道:“夫君,這是那李家去年放的炮竹,今年炸了,尤其在這當口,千夫所指,他李家的罪責罄竹難書!”
“無礙,我自有手段。”
李序擺手,順勢安撫蕭瑾霜。
大婚之日,石瑩瑩爆出他乃是“親生”一事,確實有點影響,但并不大。
他麻衣公子的身份爆出,文采方面已經沒什么問題,那一手《將近酒》足以自證。
至于所謂的不孝一事,也不過是一些有心人想要往他身上扣盆子。
目前,他所被人質疑的一共有三點。
策論、磚窯以及不孝。
看似很麻煩,但只要女帝那邊放出消息,所有的聲討會立刻銷聲匿跡。
除此外,哪怕女帝那邊遲遲沒有動靜,他也有法子對付李家。
無論是明面還是實際,他都與李家斷得干凈了。
也不知那石瑩瑩是怎么想的,在這個時候用如此骯臟手段折辱他,真鬧的收不住,他并不介意還回去!
也是此間,皇宮,太和殿。
最近一些日子,女帝陛下懈怠了很多。
從之前說好一日一次早朝到現在的完全不早朝,甚至于內閣都很少去了。
她十分的懶散,哪怕此刻面對尤姚也是懶洋洋的模樣。
“南書房三位中書,只有黎青湫一人來當值啊?”
她似笑非笑:“看來這事鬧的還真是不小啊。”
南書房三個女官,蕭瑾霜、于雨凝、黎青湫。
朝廷命官大婚是可以告假的,一般假期是九天,所以蕭瑾霜沒來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于雨凝沒來,也正常,畢竟李家的事情和于雨凝多少粘連些。
“陛下,昨日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工部尚書聯合請見。”尤姚道。
接著她低聲補充:“昨日鬧的太大了,五萬多讀書人,險些將貢院給拆了。”
麻衣公子李序的才學本得到了印證,但那些個讀書人反而鬧的更加兇悍了。
巨大壓力之下,內閣倒是沒動靜。
可禮部、戶部、工部坐不住了。
這里面,禮部和科舉有關,工部則是李序當下的所在部門,至于戶部,大概是那尚書于震要“大義滅親”!
“好啊,那就讓他們三個都過來吧。”女帝宋清漪道。
很快,三位大員覲見,皆是同時伏跪下去。
“三位愛卿,有何要事啊?”宋清漪問。
“陛下!”
最先開口的是禮部尚書許鴻鵠。
五萬多學子鬧事,而且聽聞,還有更多的學子自四面八方趕來,再這么鬧下去,很難善終啊!
“臣以為,金科狀元李序其策論言辭浮夸,不足為信,當徹查!”
他頓了頓,繼續道:“若查出問題,則革其功名,日后若再有建樹,方可重新參與科舉。”
科舉三年一次。
革了功名后,最快也要三年后才能出現在朝堂。
“臣附議。”工部尚書李春秋開口。
“臣……”
最后的戶部尚書于震頓了下。
“陛下,金科狀元李序才學無雙,奈何他那策論太過夸張,夸夸其詞,臣以為可免去此次春闈成績,三年后的春闈再行舉試。”
言辭卻是委婉了許多。
所謂功名,最基礎的便是秀才。
如果革去李序的功名,等于是李序要從地方考試開始,考中后才可以參加秋闈、春闈。
于震的意思則是只是免去這一次的成績,三年后,讓李序繼續春闈,省去許多功夫。
“三位愛卿的意思,朕懂的。”
女帝宋清漪緩緩道:“只不過,朕倒是不覺得李愛卿有什么毛病,他那狀元,還是朕親點的。”
她略微沉吟,直接開口。
“來人,擬旨,原北直隸秋闈亞元,科舉狀元李序,征戰夜郎功績斐然,特封為‘綏安伯’!”
什么?
三位尚書,堂堂二品大員皆是愣神。
五萬多學子鬧事,壓力重重之下,陛下非但沒有免去李序的狀元之身,反而加以封賞?
那可是可世襲的伯爵啊!
就這么給了一個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