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何處尋冬
- zuozuo
- 1942字
- 2024-11-28 15:48:02
接下來的幾天,我開始漸漸習慣了這種安靜而微妙的相處方式。
這和我以前并不相同。
過去,我總是躲避著與人交往,無論是因為躁郁癥帶來的不安,還是因為內心深處的痛苦,總覺得自己無法被理解。
然而,現在我竟然逐漸習慣這個陌生朋友的陪伴了。
每當我坐在床頭,戴上耳機沉浸在音樂中時,他就會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拿起畫筆,低頭專注地畫著那棵樹。
我們之間并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但那種安靜中的默契卻逐漸變得更加明顯。
有時候,我會忍不住偷偷偷探頭去觀察他的畫作,每一幅都充滿了奇特的美感,有時候是一棵樹,有時候是一片天空,有時候又是模糊的色彩交織在一起。
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是他內心的一部分,細膩且充滿情感,而這些情感,我似乎是能在他的畫中感受到的,盡管他沒有說過一句話。
今天是住院的第40天。
今天,我和他依然如往常一般靜靜待著。
我沒有戴耳機,而是輕輕地用手指在床單上輕敲,仿佛在敲擊著自己的心臟,隨著旋律跳動。
他忽然抬起頭,看了我一眼。我愣了愣,想要避開他的目光,卻發現他的眼神沒有任何厭煩,只有一種不加掩飾的緊張。
“你總是這么安靜。”他說。
我輕輕笑了笑,心底升起一種微妙的情感:“你也一樣。”
他沒有回應,只是輕輕低下頭,繼續畫他的樹。
他忽然轉過頭,看著我,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你想試著畫嗎?”
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我從來沒想過要拿起畫筆,因為過去的自己,總是覺得那樣的行為太過復雜,太需要勇氣。但看著他平靜的眼神,我突然動搖了。
“我……我不太會畫。”我低聲說,心跳有些不自覺地加快。
他微微點頭,似乎并不感到意外,而是伸出手,將畫筆遞給我。
“試試。”
我猶豫了一下,最終伸出手接過畫筆。我的手有些顫抖,但還是輕輕在紙上劃下了第一筆。雖然我的樣子顯得很笨,但看著那一筆,我的心中卻涌上一種久違的滿足感。
他安靜地看著我,就像平時我安靜的看著他一樣。
我也畫了一棵樹,一顆歪歪扭扭的圣誕樹。
他看著我簡筆畫一樣的圣誕樹,“噗嗤”笑出了聲。
“你笑什么!”我忍不住瞪圓了眼睛回頭看他,卻呆住了。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這么明媚肆意的笑容,原來,人笑起來的樣子是這么有生命力的。
他好像想到了什么,稍微收斂了一些笑容,又低下頭看向我的畫,有些認真:“圣誕樹……很特別。”
他的語氣里帶著一絲平靜的贊許。
我有些不知所措,瞪著那棵歪斜的圣誕樹,突然覺得有些尷尬:“你覺得很奇怪吧?這不像真正的圣誕樹。”
他搖了搖頭,眼神不曾離開那幅畫:“不奇怪,樹不一定都要筆直。就像你畫的這棵,雖然歪,但有自己的樣子。”
他的聲音依舊低沉,但每一個字似乎都帶著某種特殊的力量,讓我不自覺地放松下來。
我盯著那棵歪歪扭扭的圣誕樹,突然覺得它不再那么丑陋,反而有一種奇妙的美。
他看著我,嘴角輕輕上揚:“其實,畫得挺好。”
那一刻,我不再覺得畫得不好。即使它有瑕疵,但他并沒有嘲笑我,反而認真地給出了鼓勵。
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從別人的嘴里聽到了這樣的肯定。
“謝謝。”我低聲說,語氣有些羞澀,卻又帶著一絲釋然。
“你...為什么來這里?”話音一落,我們都愣了幾秒。
我們幾乎是同時向對方問出了這個問題!
我們笑了起來,因為提起這個話題變得緊張的氣氛一下放松了起來。接著我開口,“我...得了重度躁郁。”
我舒了口氣,“其實也沒什么,有時候我還蠻快樂的,但是狂歡之后就會一個人躲起來,接下來就是瘋狂逃避世界,直到真正的死去。”
我把袖子輕輕卷起,露出了手臂上那些觸目驚心的劃痕,“你看,每一條傷痕背后都有獨屬于我自己的無聲的痛苦和掙扎,那些記憶我也曾經想過要忘記的,但總是在某個瞬間,他們再出現再像潮水一樣去淹沒我。”
我看到他眼中的震驚和愕然,但那種反應并沒有讓我感到被厭棄或者輕視。
相反,他的眼神里帶著一種無法言喻的理解。
“你……”他沉默了一會兒,語氣微微顫抖,“你不必……這樣傷害自己。”
我垂下眼簾,低笑了一聲:“我知道,可是每次我都覺得自己快要忍不住了。每次都覺得活得很累,連自己都不想面對。”這無奈和苦澀的情緒又滲出了幾絲,“不過,我好像已經習慣了,習慣了那種短暫的瘋狂和隨后的深淵。”
“聊聊你吧,你為什么來到這了呢?”
我把話題重新又拋回到了他身上,緊接著我聽到他帶著一點顫意開口,“我...我有自閉癥。”
我不禁有些好奇,心中涌上一股想要更了解他的沖動:“你……是因為這個才來的嗎?”
他輕輕點頭:“是的。這里比外面安靜,我覺得這里更適合我。”
他說話的語氣依舊平靜,眼神卻不再躲避我的目光,似乎在某種無形的聯系中找到了共鳴。
我沉默了片刻,心里突然有了幾分理解。我以前從未認真思考過他沉默的原因,總覺得他只是一個安靜的旁觀者。但現在,我明白了,他的沉默中藏著屬于他的孤獨,而我的逃避,和他是那么相似。
我笑了笑,帶著一絲自嘲,“看起來,和媽媽說的一樣,來到這里的人都挺需要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