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人!
出城迎戰的將士!
在柳升帶來的五千人填補空缺后,神機營加上五千營共計出動一萬人的大軍。
出城正面迎擊敵軍。
剩余在此前傷殘的兵將于城內留守。
柳升敢于出城尋求敵軍決戰,自有其底氣。
他常年執掌神機營,在整個神機營的威望很高。
加上五千生力軍的加入,他手下這些適應了火器作戰的精銳將士,原本就是配合神機營一起行動的北伐大營精兵。
兩者之間不存在配合問題,指揮起來很順手。
在出城之前,柳升還特地征集了大量木車,越大越好……
“若將軍能取勝,我有一驚喜給將軍,也給所有為我大明奮戰的將士。”
柳升無言,只是點點頭。
在崇禎十七年的大明衰敗之際,一支朝氣磅礴的大軍要——
逆天而行!
大規模軍事行動瞞不過人。
城中的百姓也因此,知曉了這群正在城門外列隊的大軍的意圖——
出城迎敵!
“不可!”
這是大明朝堂君臣上下的第一反應。
勇氣,在死亡的逼迫又出現在了胸口。
讓他們敢于質問神鬼莫測的太子——
“敵強我弱,焉能以卵擊石?!”
一張小冊子。
那張小小的冊子來自城內的府庫。
“此乃府庫的調動記錄文書……”
“城中無糧!”
不少官員聞言低下頭。
京畿之地屢遭災禍,自天啟年間起就沒有安寧過,之后到了崇禎年間,戰亂、瘟疫等等天災人禍,狠狠踹了這個病危的巨人一腳,徹底令其無法翻身。
京城的衰敗每一個人都看在眼里,可——
誰又有辦法阻止。
地方的稅越收越少,亂子卻越來越大。
中原有天災、遼東有外患,又要剿匪、又要抗擊外敵,每年到朝廷的就那么一點銀子,還不夠有司分,卻要內供剿匪所需,外養九邊大軍。
窮!
窮啊!
可大明真的窮嗎?
“可城中,真無糧?”
又是一本冊子。
這張小小的冊子很不正規。
上面記錄的是一些權貴豪族在圍城期間的日常開銷。
“殺雞二十六、豬二、羊……”
這些來自守在權貴門前的大兵口述,又讓一些人低下了頭。
皇帝很是驚訝,宮中的用度也開始缺乏起來。
可下面的臣僚中,卻有人還過著奢華的日子。
“何人?!朕想問是何人?!”
皇帝怒了。
太子卻很淡定。
“大明老了……”
“二百七十六年了!”
“算起來有幾個王朝能有這般長久,繁盛如唐不也僅二百八十九年國祚,該死了!該入土了!老朱家的天命該沒了!!!”
在大明的京城,在大明的皇城,在奉天殿前——
一聲聲大逆不道的怒吼肆意回蕩,卻無人敢呵斥。
“你們想的沒錯,是該死了。”
驚!
百官震驚地看著上方的太子。
皇帝也不例外。
朱慈烺不為所動,他厭惡這些欺軟怕硬的官員。
十五次的輪回,足以讓他看穿這些偽君子的面目。
他們需要得到一點教訓,但——
現在還不是時候。
“可我不想讓大明就此入土,父皇也不想,爾等皆為明臣,一個個說起來嚇人,這個國公那個侯爺,這個閣老那個宗伯,你們就不能動腦子想一想,世上誰人不眼饞爾等的富貴……”
“爾等以為自己很有能耐?屁!沒了大明,你們屁都不是!”
“城外的是誰?那是一群流匪,他們進了城,你們能有好果子吃?!”
“甚至不需要他們進城,百姓無糧則為流民,內城百姓何以忘記,他們腹中無食,爾等大快朵頤,你們說接下來會如何?!”
朱慈烺長吐出一口濁氣,將心中的不滿盡數發泄后,轉身對皇帝一拜——
“父皇,兒臣有君前失儀之罪,但請念在形勢危急,可否留日后再責罰。”
皇帝大手一揮——
“準奏。”
“兒臣還有一請,請求將宮中一應糧食器具集中統一調度,并優先供給軍需。”
皇帝大手又是一揮—
“準奏。”
宮中糧食都拿出來,這是一個榜樣更是一個借口。
百官不蠢,能爬到這個位置的都是聰明人,盡管他們的聰明頭腦很多用錯了地方。
但——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是改朝換代之驚變。
一個蘿卜一個坑,他們不下去,新朝的權貴怎么上來。
若非形勢太差,誰……誰又愿意背個貳臣賊子的名號——
遺臭萬年。
一個人站了出來。
在百官驚詫中,成國公朱純臣率先出列。
氣氛驟然緊張。
百官悄悄打量著太子。
誰也不知道,這個自稱有天命,擁有神鬼莫測手段的太子。
在被他們反對后,會有何等滔天怒火。
在緊張的氣氛中,朱純臣開口了。
他上前跪請:“臣愿將府中存糧一并獻出,由太子殿下集中統一調度。”
百官面面相覷。
隨后,英國公、定國公等等勛貴接連出列。
一眾勛貴所奏,全部出人意料。
無一人反對太子,全是擁護。
在百官驚詫中,當朝首輔出列。
“臣東閣大學士魏藻德附議!”
反應慢一拍的人暗罵一聲“不妙”后。
連忙上前——
“臣附議!”
“臣附議!”
……
朱慈烺松了一口氣,不得不感慨這些家伙的膝蓋還真是軟
白費他他做好的兩手準備。
若是搞定帶頭勛戚、官員的情況下還不行的話,他也只好讓他們見識什么叫太子的怒火。
硬有硬的好處,政策執行起來更干脆、利落,卻難免落人口實。
這也就是看在現在在位的是崇禎皇帝。
若是永樂皇帝……
那下面這些人大部分估計就不是跪在奉天殿前了。
權力無形,存在于人類每一個生產環節。
在孤城中,掌握分配物資的人,就掌握了權力。
大戰一觸即發。
對于守城一方而言,實行統一的配給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事。
趁著兵鋒正盛,徹底掌控全城是必要的。
一旦敗了,再想收權就難了。
未慮勝,先慮敗。
不是他不信任柳升和神機營。
相反,他很有信心。
他甚至在研究以后的政策——
沒錯!
他在研究贏了之后該怎么為大明續命!
統一配給制度是什么?
是集權!
他曾在某一次輪回中,成功驗證了的制度。
權力集中起來后,這些人再想拿回去就難了。
權力是一種不斷滋生的無形之物。
大明皇權早已被下面的豪族、權貴侵蝕的千瘡百孔,空有一張誰也使喚不了的天子名頭又有何用。
在十五次輪回中,他早就受夠了做個提線木偶的滋味。
他要一點,一點——
一點點收回權力!
不起眼的、臨時性的小小權力。
待以時日,足以撬動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