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淳于越忽然提起郊外村子之事,臣懷疑背后有推手!”
朝會結束后,李斯留了下來。
對于淳于越忽然提起郊外“涼山村”一事,李斯深深懷疑有人想借淳于越之手試探朝廷。
畢竟,前日就有賊人欲夜潛涼山村,賊人失手后今日就有朝臣提涼山村之事了,讓陛下撤銷涼山村的包圍。
要說這兩件事沒聯系,李斯是不信的。
“李斯,你的意思是,此事可能是六國余孽在背后推動?”嬴政聞言,眉頭緊鎖,目光如電掃過李斯,沉聲道。
“正是!”李斯微微俯首,答道:“六國余孽一直在民間滋事,試圖動搖我大秦統治,臣懷疑前日夜里欲潛涼山村的賊人就是六國余孽。
而,朝堂之中,亦有不少臣子與六國余孽有嫌疑,近來臣就有耳聞,有臣子在暗中打聽造紙之術……”
嬴政聽罷,臉色愈發陰沉,造紙之術乃國之機密,若真有臣子私通六國余孽,泄露國家機密,其罪當誅。
他冷聲道:“李斯,此事你務必詳查,若有叛國之徒,絕不姑息。”
緊接著,嬴政又下令道:“另,查探一番淳于越近來與何人有來往,看看能否查到是誰在試探涼山村之事。”
趙實所在的涼山村是大秦的國家機密,絕不允許其他人查探。
“臣遵旨!”李斯領命。
……
咸陽宮的一隅,儒家學派的士子們得知淳于越因直言進諫而被打入大牢,心中無不焦急。
他們深知淳于越的忠心與勇氣,同時也擔憂儒家學派因此在朝中的處境。
在一番商議之后,他們決定求助于嬴政的長子扶蘇。
扶蘇素來仁義,崇尚儒家思想,與淳于越交情匪淺。儒士們相信,若有人能說服嬴政,那非扶蘇莫屬。
于是,眾儒士立即動身前往扶蘇府邸。
眾儒士抵達扶蘇府邸,門吏見狀,連忙通報。
扶蘇聞聽儒家士子集體來訪,心中已有幾分猜測,他放下手中的書卷,親自出迎。
扶蘇身著素衣,溫文爾雅,對儒士們拱手行禮,問道:“諸位先生聯袂而至,必有要事,請入內詳談。”
儒士們隨扶蘇進入書房,孔鮒作為代表,開門見山地表達了來意:“公子,淳于越因直言進諫,觸怒陛下,如今身陷囹圄。
淳于越乃我儒家賢士,忠心耿耿,我們深知公子仁慈,愿公子能向陛下進言,救淳于越于水深火熱之中。”
扶蘇聽后,眉頭緊鎖,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淳于越之事,我也有所耳聞。他的忠心和勇氣,我甚是敬佩。
但父皇的脾氣,你們也是知道的,他一旦下定決心,難以改變。我雖是皇子,但在此事上,也需謹慎行事。”
孔鮒急切地說:“公子,淳于越之事,關系到儒家學派的存續,若公子不出面,恐我等在朝中將無立足之地。還請公子三思。”
扶蘇嘆了口氣,答道:“諸位先生不必擔憂,我自會盡力而為。明日朝會,我會尋找時機,向父皇進言,為淳于越求情。但結果如何,我無法保證。”
儒士們見扶蘇答應,紛紛跪地叩謝。
扶蘇忙扶起眾人,讓他們回去等待消息。
……
咸陽城。
一座毫不起眼的府邸,幾個六國遺民聚集在一起。
“如今淳于越已下獄,孔鮒等儒士亦求助于扶蘇,扶蘇亦答應為淳于越求情.....我等計謀,順利進行矣!”張良環視座中諸人,面露得意之色。
眾人聞言,皆面露喜色。
張良繼續道:“若扶蘇求情成功,嬴政就算不全部撤銷守衛村子的秦兵,也會撤銷一半,如此我等再探村子也會變得容易;
若扶蘇求情失敗,嬴政父子間矛盾必有加劇,亦可以動搖暴秦的根基。”
嬴政眾多子嗣中,唯有扶蘇有才能,雖嬴政未立扶蘇為太子,但無論是群臣還是六國遺民,都認為扶蘇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皇帝的人選。
所以,無論扶蘇求情的結果如何,他們的行動都將對秦國的未來產生影響。
若是扶蘇因為這次的求情徹底被嬴政厭惡,從而讓嬴政轉而重新培養另一個繼承人,那就可能會導致秦國政壇的巨大動蕩,甚至可能引發內亂。
畢竟,扶蘇在朝中素有威望,他的形象仁義且得民心,若是他被邊緣化,必然會引起一部分臣子和民眾的不滿。
而新的繼承人,無論是誰,都將面臨能否服眾的巨大挑戰。
“那么,我們現在應該如何行動?”一位身材瘦削的中年人問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
張良沉思片刻,答道:“我們需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我們要密切關注扶蘇的行動,如果他的求情成功,我們要立即派人潛入涼山村,探查那里的秘密。
另一方面,如果扶蘇失敗,我們就要利用嬴政父子間的矛盾,進一步離間他們,同時,我們要在民間散布消息,動搖秦國百姓對嬴政的支持。”
眾人點頭贊同,隨即離開府邸去準備。
……
次日,朝會之上,文武百官齊聚一堂,嬴政高坐龍椅,神色嚴肅,不怒自威。
扶蘇站在皇子隊列中,心中雖有忐忑,但面色平靜,等待著合適的時機。
朝會進行了一段時間,群臣奏事完畢,扶蘇見狀,深吸一口氣,跨步出列,跪地行禮,聲音清晰地響起:“父皇,兒臣有一事懇請。”
嬴政目光掃向扶蘇,語氣冷淡:“扶蘇,你有何事?”
扶蘇恭敬地回答:“父皇,兒臣聞儒家賢士淳于越因直言進諫而被囚。
兒臣深知父皇英明神武,治國嚴謹,但淳于越一片忠心,其為國為民之心可鑒。
兒臣懇請父皇能寬恕淳于越,給予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朝堂上一時間鴉雀無聲,群臣無不屏息以待,看著嬴政的反應。
嬴政臉色陰沉,沉默片刻,冷聲道:“扶蘇,你可知淳于越所犯之罪,非同小可。他挑戰朕的權威,擾亂朝綱,豈是輕易可恕?”
扶蘇并未退縮,堅定地繼續懇求:“父皇,兒臣并非同情罪臣,而是認為淳于越之才可用。若能赦免其罪,必能為我大秦效力。”
嬴政怒極反笑:“哈,扶蘇,你這是在質疑朕的決斷嗎?你認為朕不識人才,不會用人?”
扶蘇連忙叩首:“兒臣不敢,父皇英明神武,兒臣只是不忍見忠臣蒙冤。”
“夠了!”嬴政拍案而起,怒喝道,“扶蘇,你這是在挑戰朕的耐心!淳于越之事,無需再議!你再敢多言,休怪朕不念父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