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消解之后,關羽在秦瓊與鐘離的引領下步入城中軍帳。秦瓊即刻傳令下屬籌備宴席,欲在帳內盛情款待這位豪杰。
蔚州久經蒙古士兵的燒殺擄掠,往昔繁華早已消散,只剩一片衰敗景象。城中物資匱乏,所備酒菜雖極為簡陋,然心意盡在其中,未幾便已布陳妥當。
席間,秦瓊娓娓道來自身經歷。昔日,他與尉遲恭率數千將士誤陷此地。彼時,聞得主公李世民現身附近,本欲率部探尋,然周遭城池皆被神秘勢力把控。對其實力一無所知,若倉促前往,恐遭誤解為進犯之舉。到時候非但尋人無果,更可能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恰逢城中百姓哀求庇護,秦瓊遂決意留駐,率軍民抵御蒙古人的侵襲。蒙古士兵神出鬼沒,來勢洶洶卻又轉瞬即逝。你有防備之際,他絲毫不見蹤跡;一旦等你稍有松懈,他便突襲而出,大肆搶掠物資。因條件所限,城池殘損難以修葺,唯有門戶洞開,拼死相抗。然在長期對抗中,城中軍民漸趨嫻熟,戰果愈顯豐碩,蒙古士兵的攻勢亦漸趨緩和,僅余零星散兵于城外襲擾出城的軍民。昨夜,秦瓊趁夜色潛入荒原,探尋蒙古人的巢穴,返程之際,恰遇鐘離,遂有此前諸般事宜。
關羽聞罷,亦起身述說起自身遭遇。他與劉備、張飛自江夏郡趕赴荊州,途中突遇濃霧彌漫,待其單槍匹馬沖破迷霧,竟已身處此地。若非秦瓊釋疑,實難知曉自身所在。鐘離思索片刻,便懷疑劉備與張飛也來到了此地,只是不知道他們此刻身處何處,待關羽將前因后果陳述完畢。
緊接著,鐘離也將自身經歷和盤托出,只是獨隱去龍形印記一節,因為這般神異之物,若為他人知曉,必成眾矢之的。也恐連累知曉此事二人。短短半盞茶功夫,鐘離便將兩人后世之事簡潔說出。
“既如此,想來二位定知曉我兄弟三人命運如何?”關羽聞得鐘離說起后世之事,便遂發此問。
秦瓊此時欲言又止,他深知關羽結局悲壯,恐直言觸其傷懷。為難臉色溢于言表。
鐘離會意,出言道:“關將軍,后世之事撲朔迷離,難以盡述。遙想后世,華夏大地一統,五十六族親睦無間,共鑄昌盛之邦。將軍與兄長的桃園結義,威震華夏之壯舉,皆成千古佳話,為萬民傳頌敬仰。將軍之忠義,貫穿古今,化作不朽精神,激勵后世秉持正義忠誠。萬世受人頂禮膜拜。可謂是千古一將。”
聽聞鐘離所說,關羽輕撫美髯,目光堅毅深邃:“吾一生所求,唯忠義二字,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若后世果得大一統,吾兄弟之名垂于青史,忠義之道得以傳揚,縱命運坎坷,亦了無遺憾。唯嘆不能親睹五十六族和合之盛景,愿吾之信念,后世長傳,護佑山河。”
言談之際,一陣沉雄腳步聲漸近,眾人舉目觀瞧,只見一偉岸身影闊步而來。此人身材魁梧,仿若鐵塔,渾身散發剛猛雄渾氣息。面容剛毅,如刀劈斧削,濃眉斜插入鬢,雙眸圓睜,恰似寒星閃耀,光芒銳利。鼻挺梁直,闊口微張,齒白齊整,腮邊胡茬叢生,更添豪邁不羈。一頭烏發濃密,隨意束于腦后,結成發髻。身披玄色戰甲,甲片幽光凜冽,映現凜凜寒光。
“哈哈,某來湊個趣兒,諸位這是商議何事?”聲若洪鐘,震破凝重氛圍。
“若我所料不差,此位當是尉遲恭將軍?”鐘離瞧得來人魁梧矯健,膚色黝黑,手持鋼鞭,心中已有定奪。
“小兄弟果非凡人,一眼便識得某,佩服!”尉遲恭朗笑應道。
說罷,秦瓊遂將諸事經過簡略告知尉遲恭。尉遲恭聞罷,趨步至關羽身前,抱拳長揖:“久仰關將軍英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將軍忠義,某早有耳聞,若有機緣,與將軍并肩沙場,定是酣暢淋漓。”
關羽鳳目微瞇,長須飄動,亦抱拳回禮:“將軍爽直,沙場并肩,誠為快事。然當務之急,乃解此亂世危局,若能攜手覓得龍印,還百姓安寧,復世界原狀,彼時再展豪情,切磋武藝,方不負英雄之名。”
“將軍所言極是,某一介莽夫,只曉弄槍使棒,讓將軍見笑。”尉遲恭憨態可掬,撓頭笑道。
“對了,尉遲老弟,你不在前方鎮守,怎來此地?”秦瓊惑然問道。尉遲恭按說此刻應在道口駐地,怎么會突然來到軍帳,若此刻蒙古士兵來犯,前方群龍無首,守軍怕是難以抵御。到時候蔚州城也會受牽連。
“哎呀,見了關將軍,一時忘情,竟將正事忘卻。探子來報,蒙古數萬大軍連夜拔營,欲直取蔚州,此刻已距城五十余里,即將扎營,不日恐將攻城。且來者皆為鐵甲精銳,此戰兇多吉少。所以前來與哥哥商議,怎料得見關將軍,一時忘了自己干嘛的。”尉遲恭重重拍了拍腦門,懊惱道。
“我軍除傷患外,兵力不足三千,欲敵蒙古鐵甲精銳,無異于螳臂當車。城外無險可守,城內無屏障可依,此城恐難保全,看來需另覓安身之所。”秦瓊蹙眉沉思,喃喃自語。
關羽濃眉緊蹙,陷入沉思,眉心間仿若凝起一股墨色的深潭。此時,鐘離心中已有定見,開口道:“將軍若此刻棄城而去,城中百姓必遭涂炭,絕難有生機。敵軍此番前來,想必是欲一雪前恥。將軍若攜百姓撤離,轉運艱難,必被其追上,仍是敗局。既如此,不若主動出擊,直搗黃龍,將其擊退,折其銳氣,令其不敢再犯。”鐘離目光堅定,似成竹在胸,已有應對良策。
“小友,你年少不經事,豈知三萬鐵甲騎兵之威?我軍兵力懸殊,實無抗衡之力。此城破敗,恐半時辰都難堅守,鐵騎一沖,便即潰散。我尉遲恭雖不懼死,然如此貿然進攻,實非明智之舉。”尉遲恭連連搖頭,對鐘離的提議不以為然。
“尉遲老弟,莫要急著否定。鐘離兄弟來自后世,或有奇謀,不妨先聞其計,再做定奪。”秦瓊出言反駁,眼神中帶著對鐘離的信任與期待。
“關某亦有一策,待小兄弟言畢,關某再述,眾人共同參詳。”關羽沉聲道,眼神深邃而鎮定,仿佛在這困境之中,已看到一絲破敵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