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六耳脫困怒難消,假拜玄奘逃人間。
- 我成了孫悟空他哥
- 周家才子
- 3221字
- 2024-11-27 08:00:00
在那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的金鑾寶殿之內,陽光透過雕梁畫棟的縫隙,斑駁地灑在龍椅之上,太宗皇帝端然正坐,身形威嚴如山,目光銳利如炬,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妄。
他身著一襲龍袍,上面繡著騰云駕霧的五爪金龍,彰顯著至高無上的皇權與尊貴。下方,文武百官身著色彩斑斕的朝服,整齊列隊,如同絢爛的云霞鋪展在大殿之上,他們躬身朝拜,動作整齊劃一,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對皇上的無限敬畏。
整個大殿彌漫著莊重而神圣的氣息,仿佛連空氣中都飄蕩著歷史的厚重與未來的希望。
太宗皇帝緩緩轉頭,目光如炬,穿透了朝臣的行列,最終落在了臺下的三藏法師身上。三藏法師身披袈裟,面容慈祥,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
太宗的聲音沉穩有力,如同遠古的鐘聲,在大殿中回蕩:“三藏法師,你即將踏上西行取經之路,為我大唐求取真經,此等壯舉,實乃我朝之大幸。朕欲賜你姓氏為唐,以表朕心之誠,法師意下如何?”
三藏法師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仿佛有一股暖流涌過心田。他雙手合十,身形微動,已跪拜于地,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與感激,如同春日里溫暖的微風拂過枝頭:“多謝陛下隆恩,貧僧定當不負所望,誓將真經取回,以報陛下厚愛?!?
太宗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三藏法師的贊許,也有對大唐未來的期許。他繼續說道:“三藏法師,你乃得道高僧,智慧如海,朕賜你‘唐僧’之名,愿你能以此名,揚我大唐之威,普渡眾生,法師可愿領受?”
三藏法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對太宗皇帝信任與厚望的感激,也是對即將到來的西行之旅的期待與憧憬。他再次叩謝道:“多謝陛下賜名,貧僧定當銘記于心,誓將真經取回,不負陛下厚望?!?
太宗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中透露出幾分期待與信任,仿佛已經看到了三藏法師西行取經成功歸來的那一天。
他聲音低沉而堅定:“三藏法師,你此行西去,路途遙遠且艱險重重,朕特賜你通關文牒,以助你一臂之力。此牒可保你通行無阻,免受沿途各國刁難。若你能成功求得真經歸來,你的功績必將永載史冊,朕更將加封你為無量功德佛,以彰顯你的無量功德。”
言罷,太宗輕輕揮手,示意一旁的侍從將早已準備好的通關文牒呈上。侍從們小心翼翼地捧著文牒,如同捧著無價之寶,緩緩走到三藏法師面前。
太宗親自接過文牒,雙手交到三藏法師手中,那動作中充滿了對三藏法師的期許與信任。三藏法師雙手接過文牒,心中涌起一股豪邁之情。
仿佛看到了自己西行取經的壯麗畫卷正在緩緩展開——那是一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道路,但同時也是一條通往智慧與光明的道路。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艱難險阻的準備。
翌日,當第一縷晨曦如細絲般穿透夜幕,輕輕拂過大地,唐僧身披一襲袈裟,手持九環錫杖,帶著太宗皇帝親遣的精銳護衛隊伍,踏上了那條通往西天、充滿未知與艱險的取經之路。
隊伍中的馬蹄聲與鎧甲的輕響交織成一首壯麗的序曲,預示著一段傳奇旅程的開始。
月余之間,他們穿越了荒漠,翻過了崇山峻嶺,每一步都烙印著汗水與堅持。終于,在那遙遠的地平線上,一座巍峨挺拔、氣勢磅礴的五指山映入眼簾,如同天地間的一道天然屏障,靜靜地守候著某種宿命。
正當一行人艱難跋涉至山腳下,一陣急促而神秘的呼喚突然從山中深處響起,如同遠古的回音,震顫著每個人的心弦。
六耳獼猴,這位擁有聆聽世間萬物能力的猴子,此刻正以它那穿透云霄的嗓音疾呼:“來者何人?可是那心懷慈悲,誓要前往西天求取真經以解救蒼生的圣者?”
唐僧聞言,停下腳步,聲音清澈如泉,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回應道:“貧僧乃東土大唐取經人,肩負佛祖重托,欲往西天求取真經,以渡世人苦難。閣下何人?何以知曉貧僧的行蹤?”
六耳獼猴一聽,心中暗自欣喜,連忙答道:“觀音大士慈悲為懷,有命于我,令我于此恭候多時,只為迎接取經之人。”
唐僧聞此,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轉身面向那些一路默默守護的護衛們,深施一禮,眼中滿是感激:“諸位壯士,這一路風霜雨雪,你們以血肉之軀護佑貧僧前行,此情此恩,貧僧永生銘記。
今既已尋得命中注定的弟子,諸位便請回吧,大唐需要你們守護?!?
護衛們相視一笑,眼中既有不舍也有祝福,齊聲說道:“法師保重,前方路途遙遠且艱險,已非大唐疆域,務必小心為上?!毖粤T,他們一一向唐僧行禮告別,隨后各自上馬,漸行漸遠,只留下一串串蹄印和深深的情誼。
唐僧獨自立于山腳,目光溫柔地投向山中,輕聲呼喚:“徒兒,你在何方?為師來尋你了。”
片刻之后,從半山腰處傳來一陣爽朗的回音:“師傅,弟子被困于此,被佛祖所設的強大封印所束縛,還望師傅慈悲為懷,出手相助,摘除那封印符紙,救弟子于水火之中。”
唐僧聞言,心中焦急萬分,不顧體衰,毅然決然地攀上那陡峭的山崖。經過一番艱難攀爬,他終于來到了半山腰,眼前果然見到一個被巨石壓住的猴形身影,眼中閃爍著對自由的渴望與對師傅的信任。
唐僧靠近細看,確認無誤后,語氣中滿是關切:“可是你,我命中注定的徒兒?”
六耳獼猴眼中閃爍著希望之光,連連點頭,聲音中帶著幾分哽咽:“正是弟子,懇請師傅慈悲為懷,速速解救?!?
唐僧心急如焚,不顧一切地攀至山巔,小心翼翼地取下那塊封印著悟空的符紙。隨著符紙的脫落,山中仿佛響起了一陣低沉的轟鳴,緊接著,五指山開始顫抖,巨石紛紛滾落,最終轟然崩裂。
悟空身形一躍,如同脫韁野馬,穩穩落在唐僧面前,單膝跪地,拱手致謝,聲音中帶著無盡的感激:“多謝師傅救命之恩,從今往后,弟子愿隨師傅西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唐僧連忙上前攙扶起悟空,眼中滿是欣慰與期待:“能收你為徒,亦是貧僧修行路上的一大幸事。未知你可有姓名,又或是愿以何名行走于世?”
悟空緩緩起身,目光如炬,答道:“弟子姓孫,名悟空,愿以此名,伴隨師傅左右,共赴西天取經之路。”
唐僧聞言,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贊不絕口:“好名字,悟空,真是好名字!愿你如悟空般,擁有無盡智慧與力量,助為師完成這西天取經的偉大使命?!?
悟空仔細審視著眼前這個看似平凡卻心懷天下的師傅,心中雖有諸多疑慮,但更多的是對未知的憧憬與對師傅的敬仰。他遂又問道:“師傅,您可是那騰云駕霧、法力無邊的神仙下凡?若能有此神通,咱們的取經之路豈不更為便捷?”
唐僧微笑著搖了搖頭,眼中閃爍著平和與堅定:“為師不過是一介凡胎肉體,蒙菩薩垂青,才得此重任。但記住,真正的力量不在于神通廣大,而在于心懷慈悲,持之以恒?!?
悟空一聽,心中暗自好笑,表面卻不動聲色,恭敬地說道:“弟子被囚山中已久,未曾進食,師傅長途跋涉至此,想必也餓了。弟子這就去山中采摘些鮮美的野果來,以表孝心?!?
唐僧聽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覺得悟空不僅機智過人,更有一顆細膩體貼的心。悟空見狀,身形一閃,已化作一道金色的光影,瞬間消失在了郁郁蔥蔥的山林之間,只留下唐僧一人,站在山腳下,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無限希望。
唐僧渾然不知,六耳獼猴這一別,就再也沒回來。時光悄然流逝,又一日一夜在無盡的等待中緩緩鋪開。
唐僧依舊堅守在原地,苦苦期盼著六耳獼猴的歸來。直至袋中最后一粒干糧下肚,他才緩緩起身,目光穿越空曠的荒野,心中那份焦慮與不安愈發沉重。
六耳獼猴遲遲未歸,唐僧不禁揣測,或許他被某個妖孽暗中擒獲。念及此,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尋覓六耳獼猴的征途。
轉身,他朝著六耳獼猴消失的方向——那遙遠的大唐故土,一步步堅定地走去。
而此時的六耳獼猴,早已搖身一變,化作一位風度翩翩的公子哥,在一家客棧內逍遙自在。
桌上,珍饈美味琳瑯滿目;杯中,佳釀醇厚,香氣四溢。更有美人相伴左右,柔情蜜意,歡聲笑語,讓他仿佛回到了那段放縱不羈的過往。
想當年,他因多情而惹下無數風流債,終致幾位癡情女子因愛生恨,香消玉殞。
此事驚動了天界,天兵天將下凡,以他擾亂人間秩序為由,將他擒拿歸案。如今,這短暫的自由時光,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場奢侈的夢境。
六耳獼猴在心底輕輕絮語,眼神中閃爍著不羈的光芒:“什么西天取經的使者,什么佛門,于我而言,皆是浮云,不值一提。我所珍視的,唯有這眼前自在逍遙的日子,若非為了活命鬼才答應那玉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