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新時代大學生斗爭精神培育淺析

理學院 蒲小敏

摘要:新時代大學生要勇于擔當歷史使命和責任,務必要求弘揚斗爭精神。斗爭精神在實現偉大夢想、應對風險挑戰和走好人生道路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新時代大學生斗爭精神包括創新精神、奮斗精神、擔當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培育好新時代大學生的斗爭精神,要求高校在教育資源、校園文化、教學方式、實踐引領等方面發力,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斗爭意識、厚植斗爭情懷、豐富斗爭方法、夯實斗爭本領。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斗爭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需要,多次在會議中強調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斗爭精神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群體中具有不同的內涵。在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國內國外的形勢有了新的研判,內政外交的新理念開始貫徹執行,新征程和新使命已然開啟。大學生作為“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后備力量,因此,他們更應該具備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意識,掌握斗爭本領。

一、新時代大學生斗爭精神培育的意義

斗爭精神具有強大的戰斗力,能鼓舞大學生頑強拼搏。在新時代,培養大學生的斗爭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制勝法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是大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關鍵一招。

(一)斗爭精神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制勝法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边@句話深刻揭示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依靠偉大斗爭,進行偉大斗爭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必由之路。培育好大學生的斗爭精神,是激發他們的斗爭底氣、保持他們的斗爭姿態、強化他們的斗爭意識的重要舉措,是統一大學生斗爭戰線,凝聚大學生斗爭力量,實現偉大夢想的內在需要。當今,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當代大學生要吸取歷史教訓,認清國內外嚴峻形勢,辨別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過硬本領,勇敢擔當起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二)斗爭精神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

回顧歷史,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階段都遇到過各種各樣的風險和挑戰,面對艱巨的斗爭形勢,中國共產黨人發揚了攻堅克難、實干苦干的斗爭精神。在新民主主義時期,新中國成立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建設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自我革命,跳出了歷史興衰周期律。看到斗爭成果的同時,我們也要認清當前風險挑戰的嚴峻形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意識形態領域存在不少挑戰”,這在大學生群體中尤為突出。當代大學生主動學習歷史和思想政治的意識不強,無法深刻體會黨和國家攻堅克難路上的艱辛斗爭,無法清晰認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涵。而虛擬空間傳播途徑多、內容雜,甚至有部分國外敵對勢力借助網絡向青少年輸送錯誤思想,意圖控制輿論氛圍。部分大學生缺乏辯證思維,不能正確認識和理解我國發展道路上存在的不足。當代大學生如果缺乏斗爭思維和斗爭意識,極易被不良信息誘導,掉入圈套。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仍面臨錯綜復雜的風險挑戰,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和行為都將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新時代大學生需要認清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風險挑戰,找到奮斗價值,樹立斗爭意識。

(三)斗爭精神是走好人生道路的關鍵一招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都很關心青少年的成長,他寄語青年學生:“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在青少年施展才干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他們的斗爭精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斗爭精神有助于大學生認清斗爭對象、把握斗爭形勢、掌握斗爭手段,積極應對成長道路上的各種挫折,是大學生不斷謀求進步、追求卓越的思想武器。實踐證明,當代大學生要實現人生價值,走好人生道路,就要具備斗爭精神。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黃文秀,主動返回家鄉到基層一線,勇擔脫貧攻堅重任,體現出新時代大學生迎難而上、敢于斗爭的精神。培育大學生的斗爭精神,是讓大學生在順境時居安思危,常懷斗爭之力;在逆境時斗志昂揚,常備斗爭之姿。新時代大學生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交叉困難和挫折。在學習上,他們要抵制“佛系”和“躺平”等消極思想的侵擾,與不良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作斗爭;在生活上,他們要辨別各類不良引導,與錯誤思潮作斗爭;在思想上,他們要面對境內外極端言論侵蝕,與各種誘惑作斗爭。對于成長道路上遇到的迷茫和挫折,大學生要欣然面對,發揚主動迎戰、主動宣戰和主動應戰的斗爭精神,用堅定的信心和必勝的信念打倒一切阻礙進步的攔路虎。同時,斗爭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大學生要邁出舒適圈,在風雨和挫折中壯筋骨、長才干、增見識。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困難挑戰形形色色的時代,務必要求大學生具有生存和創造的能力。大學生只有具備斗爭精神,才能正確認識人生價值,走好人生道路。

二、新時代大學生斗爭精神的內涵意蘊

斗爭精神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特征,歷史性是指斗爭精神是一定斗爭時期和斗爭事件的產物,時代性是指斗爭精神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內涵。明確新時代大學生的斗爭精神,剖析其內涵意蘊,是培育斗爭精神的前提條件。新時代大學生要認清時代特征,堅定理想信念,將自身成長和國家發展融為一體,具備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銳意進取的奮斗精神、敢于作為的擔當精神和刮骨療毒的自我革命精神。

(一)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應秉持創新精神,創造新事物、使用新方法、采用新手段,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有效路徑實現人生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傳承著革故鼎新的精神氣質,弘揚“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進取精神。千百年來,革故鼎新作為中華文明發展的內在動力,已經融入炎黃子孫的基因里,成為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恢宏史詩。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在守正創新中實現自身跨越,以不斷的創新給黨和人民事業注入強大生機活力,從“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到“建設一個新世界”的豪邁,從改革開放的“拓荒?!薄瓣J海人”到取得世界最大高速鐵路網等成就。創新精神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強起來到富起來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是革故鼎新,既要堅守根本、培根固本,又要積極創造、敢闖敢試。在新征程上,我們既要解決內部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又要承受外部的遏制和打壓,面對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斗爭形式,新時代大學生必須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做爬坡過坎的“開拓者”,逢山開路的“先行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道路上,要求大學生用行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在學習上、在崗位中要敢于突破,力爭用新角度去看待事物的前進方向,做銳意創新的模范,成為行業骨干和青年先鋒。當代大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新時代大學生要具備準確識變、科學應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方法,涵養革故鼎新的精神氣質,敢于解放思想,積極開拓進取。

(二)銳意進取的奮斗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廣大青年要培養奮斗精神,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勇于開拓,頑強拼搏,永不氣餒。”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百年前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有把青春投入革命事業的陳延年和陳喬年,百年后有用汗水澆筑獎牌的蘇翊鳴,有從不喊苦喊累的航天少女周承鈺。中國共產黨劈波斬浪,在革命戰爭年代充分發揮了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不斷地創新路、攻難關。長征路上,戰士們不怕艱難險阻,書寫了與國家與人民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時代在變化,但追求進步的目標不會變,勇攀高峰的奮斗精神不會變。在新征程的道路上,廣大青年學子要積極學習黨史,不忘初心,勇于承擔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優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用奮斗續寫時代故事。在新時代,大學生要著眼當下,把握時代特點,全心全意投入奮斗之中,要敢于肩負歷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的奮斗中綻放絢爛之花。廣大青年要將個人發展匯入國家事業發展中,以青春之我、奮斗之姿為民族復興添磚加瓦,讓青春和家國情懷同頻共振,在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應做到順境不驕、逆境不躁,要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開天辟地,在困難艱險中開拓前進。新時代青年要爭做時代的弄潮兒,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無論事業大小、職位高低,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奮斗不是口號,它需要新時代大學生腳踏實地,認真完成學業,做好每件小事,在人生的舞臺上書寫精彩的青春華章。

(三)敢于作為的擔當精神

擔當精神是斗爭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斗爭精神發揮作用的強大動力。中國之所以越來越強盛,關鍵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擔當作為。他們敢打攻堅戰、敢趟深水區,敢干前人沒干過的事,敢走前人沒走過的路。戰爭年代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和平年代有無數青年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埋頭苦干,攻克前沿技術難關。前進道路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有足夠的擔當才能承擔更多的責任,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的成就。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建設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伴隨著責任使命,新時代大學生必須具備擔當負責的實干精神,直面困難,勇于擔當起歷史和人民賦予的偉大使命。要想有作為就要有擔當,擔當作為既是勇氣,也是無畏的精神品格。有行動就有風險,廣大青年要無懼風險、挺身而出、全力而為,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奮勇向前。敢于擔當還要求勇于斗爭,新時代大學生要捍衛集體和國家的利益,不拘泥于個人得失,堅持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優先。勇于擔當需要具備過硬的本領,新時代大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擼起袖子加油干,化小我成就大我。勇于擔當是新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和重托,廣大青年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主動擔當、敢闖敢試、積極作為。

(四)刮骨療毒的自我革命精神

自我革命就是敢于正視錯誤,并尋找改正錯誤的方法。新時代大學生要積極發揚自我革命精神,在思想和行動上不斷進行自我剖析和反思,涵養干凈和過硬的精氣神。任何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逃避問題。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有失誤后的撥亂反正,有遭受挫折的奮起戰斗,正是通過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夠一次次地校正方向再出發。經受了千錘百煉,自我革命已經成為寶貴的品質,新時代大學生要傳承好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追求,革故鼎新、勇于開拓的膽識,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勇氣。在通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廣大青年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誘惑和挑戰,他們更應該毫無保留地進行自我批評,在學習中總結經驗,在處事中考驗擔當精神,堅持不懈地同苗頭性、潛在性問題作斗爭,時刻磨礪品行、端正行為,用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斷錘煉自己,提高斗爭本領。自我革命不能坐而論道,要知行合一。對新時代大學生而言,首先,要進行自我革命精神,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通過艱苦地學習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打破思維定式,抵制誘惑,保持自我革命定力;其次,要以人民為中心,把小我和大我有機融合,牢牢樹立回饋社會的理念,保持自我革命動力;最后,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干事創業中善發現、勤思考,展現青年擔當。

三、新時代大學生斗爭精神培育的路徑

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的斗爭意識,可以從善用教育資源、建設校園文化、融合多項舉措和加強實踐引領四個方面著手,增強他們的斗爭意識、厚植斗爭情懷、豐富斗爭方法、夯實斗爭本領,將新時代青年鍛造成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的勇士。

(一)善用教育資源,增強斗爭意識

大學生還處于集中接受教育的階段,高校應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將斗爭意識入腦入心,只有將所學用于實踐,才能將斗爭精神轉化為實質性的力量。首先,課堂是大學生獲得斗爭精神的主要渠道,大學生斗爭精神的培育要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作用。教師要活用思政課,引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斗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從理論上感召學生,做到以理服人。要增強對斗爭意義、斗爭方向、斗爭原則、斗爭對象等的解釋和闡述,提升大學生對斗爭精神的深刻理解,增強斗爭意識。同時,思政課教師要避免純理論講授,可以把我國的航天故事、大運會故事、奧運會故事等挪進課堂,讓課堂活起來,做到以情動人。思政課要聯系當前國內外熱點,抓住學生的關注點,講清楚斗爭形勢,讓學生保持清醒頭腦。強化“課程思政”建設,任課教師要把杰出科學家的斗爭精神融入課程教育,引導學生領會學習。其次,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斗爭資源,加強斗爭底蘊建設。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斗爭哲學思維,夯實要斗爭、善斗爭的文化根基。引導大學生弘揚斗爭文化,并從中汲取力量,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充分利用紅色文化革命精神,通過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講述浴血奮戰的故事,感受紅色物件和讀本,加強大學生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最后,通過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營造斗爭氛圍。高??梢酝ㄟ^開展關于斗爭精神的征文比賽、理論知識競答、讀書活動等途徑,引導學生在讀原著、悟真理的同時能夠結合自身學習和生活進行思考。

(二)建設校園文化,厚植斗爭情懷

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能夠深刻影響人類的思維、行為和認知活動。校園文化的針對性和引導性,對新時代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要加強斗爭精神的校園文化建設,以文化人、以文潤心,厚植大學生的斗爭情懷。首先,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的物質建設。一是以斗爭精神為主題進行文化墻設計,將斗爭精神分類為創新精神、擔當精神、奮斗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等主題,分別進行文化故事和英雄人物的展覽,營造斗爭氛圍。二是在校史館進行斗爭精神專欄展覽,通過介紹展現斗爭精神的物件、人物故事、科技成果等,增強大學生對斗爭意義、斗爭價值的理解和肯定。其次,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的精神建設。校園文化的精神建設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良好的校風、學風和班風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并為大學生斗爭情懷的形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一是可以通過開展學術講座和學術沙龍的形式,邀請退伍軍人、科研工作者和基層工作人員分享個人在成長道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并為之斗爭的過程。二是可以選樹與學習困難作斗爭、與家庭困難作斗爭、與關鍵技術作斗爭的榜樣,并加大宣傳力度,深入挖掘他們的斗爭過程素材,彰顯榜樣的立體性。最后,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組織建設。高校的學工部、宣傳部等部門要重視斗爭精神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引領作用,將斗爭精神融入文體活動和社團活動中,及時總結經驗,提煉好的做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斗爭氛圍,身心得到斗爭精神的浸潤。

(三)融合多項舉措,掌握斗爭方法

大學生斗爭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相結合,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結合,豐富新時代大學生的斗爭方法。

一是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要跟上時代,只有不斷備課、常講常新才能取得好教學效果?!辈荒苤挥屑兇獾睦碚撝R,也不能缺少實踐鍛煉。要把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化為新時代大學生的自覺斗爭思想和斗爭行動??梢园淹瓿尚聲r代脫貧攻堅歷史任務等鮮活的實踐、生動的現實講清楚,堅定新時代青年的信心,并從這些波瀾壯闊的案例中找到適宜的斗爭方法。二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猶如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顯性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可以讓大學生對斗爭精神理論有系統地了解。例如,高校開辦關于斗爭精神的講座、開展課堂學習等,或者學院開展對斗爭精神的知識宣講、知識競賽等,引導學生提高斗爭藝術,掌握斗爭方法。隱形教育則是“潤物細無聲”,通過隱蔽且有效的培育方式,消除大學生對斗爭精神學習的排斥心理。將斗爭精神的內涵、意義等融進第二課堂,強化學生的情感共鳴。三是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結合。在做好線下教育的同時,高??蛇\用優質的網絡文化來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新時代大學生線上教育主要是指利用微信公眾號、易班等渠道宣傳有關斗爭精神的知識、案例和文獻等。高校要做好網絡平臺的運營,提高傳播內容的新穎性,提高學生群體的黏度。

(四)加強實踐引領,夯實斗爭本領

認識來源于實踐并回歸于實踐。發揚斗爭精神就要用理論指導實踐,把斗爭意識融入斗爭實踐中,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不斷磨煉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大學生通過參與關于斗爭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他們將內在的斗爭精神外化為實際行動,實踐活動要符合新時代大學生學習成長規律,緊貼時代特征,提高學生實踐興趣和積極性。相關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關于斗爭精神的校內活動種類多樣,包括志愿服務、社團活動等。關于斗爭精神的校外活動主要包括支教活動、創新創業、下三鄉活動、大學生西部計劃、基層調研等。斗爭本領不是看看書、聽聽課就能獲得的,校內外的實踐讓大學生經風雨、長見識,在腳踏實地中壯筋骨、見世面。新時代大學生只有積極參加豐富的實踐活動,經歷嚴格的斗爭鍛煉,才能掌握斗爭規律,獲取斗爭經驗,強化斗爭意識,并選擇適宜的斗爭方式和斗爭策略,淬煉斗爭藝術,夯實斗爭本領。

參考文獻

[1]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頑強奮斗[N].人民日報,2019-09-04(01).

[2]張猛.新時代大學生發揚斗爭精神的三維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23(6):68-70.

[3]謝雪瑜.新時代大學生斗爭精神培育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114-117.

[4]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EB/OL].(2021-04-19)[2024-04-05].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19/content_5600661.htm.

[5]劉婷.新時代大學生斗爭精神培育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22.

[6]學而時習.關于思政課,總書記提出的這些問題必須想清楚[EB/OL].(2021-03-09)[2024-04-05].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1-03/09/c_1127188152.ht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诸暨市| 贵定县| 玛曲县| 星子县| 吉隆县| 临江市| 茌平县| 清水县| 台中县| 共和县| 汝州市| 鄂州市| 台东县| 台东市| 富蕴县| 木兰县| 泗洪县| 思南县| 临沧市| 扶风县| 东乌珠穆沁旗| 龙井市| 龙泉市| 财经| 本溪市| 潜山县| 徐水县| 华蓥市| 新乡县| 民权县| 鹤壁市| 法库县| 福建省| 柳江县| 罗甸县| 陆良县| 体育| 晋江市| 墨脱县| 裕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