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太陽還未升起,小巷中已傳來人們起床洗漱的聲音。
“小博,姐姐要出門了,你起來之后就到建成哥家去幫忙吧,記得帶上家里的那些碎米,不要給人家留下壞印象。”郭冰早已穿戴整齊,正叮囑著郭博不要搗蛋。
說完抄起昨晚準備好的兩根冷冰冰的地瓜急匆匆的往外走去。
當她來到巷子口時,一道顯得單薄的身影在墻角處等著。
走近看到原來是王建成。
由于南方冬天的清晨還是比較寒冷的,加之地處偏僻,令清晨的天氣更顯刺骨的寒冷。
“王大哥,早!”
她遞過被她收在懷里的一根地瓜,冰冷的地瓜在她的懷舊重新有了一點點溫度。
王建成伸手接過,感受著地瓜上傳來的絲絲體溫,一股女子身上淡淡的清香夾雜其中,令他為之沉醉。
看著他接過地瓜后呆呆的站著,還不時的將地瓜放到鼻子邊嗅著。
一抹紅暈爬上了郭冰的臉頰,她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如此肆無忌憚。
郭冰輕輕的嗔了一聲,王建成才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臉上通紅一片。
“好了,王大哥,我們邊走邊吃吧,工地離這里還有很遠的路呢。”
她們所居住的宿舍,是縣政府分派的,在城區中心靠近南片規劃區的一塊區域。
中心城區叫做市橋鎮,中心城區與南片規劃區由禺城的母親河——市橋河分割。
市橋河由西向東,將禺城分割為南北兩塊,整條河長達40公里。
南北兩岸的居民日常只能靠沿岸的108個渡口搭乘渡船過河。
這不但對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也為經濟發展帶來了阻礙。
于是,這次由縣委縣政府聯合僑鄉人民,為了解決兩岸居民的出行困難,打算在中心城區的主干道與南片規劃區主干道修建一條主橋134米,引橋180米,橋面寬7米的橋梁。
現值經濟發展大爆發之初,年物資奇缺匱乏,所有的一切資源都不容浪費。
于是,縣委縣政府組織了一大班海歸華僑,他們不但出錢出力,還將當時最為先進的造橋技術也一并帶了回來。
當郭冰與王建成來到工地之時,天早已大亮,場內早已人頭攢動。
不少與她們一樣從較遠地方趕來的工人,嘴里和手里還拿著饅頭或地瓜咀嚼著。
他們不敢吃的太快,只能通過多嚼幾下來蒙騙自己的肚子。
“好了,人也基本到齊了,下面我們準備分工,請大家注意。”
一名身穿黑色西裝,腳上穿著锃亮皮鞋,頭發也用發油梳得一絲不茍,手里拿著簡易擴音器約有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站在渡口上向眾人說道。
聚集在渡口邊的全體工人立刻停下手上的動作,與旁邊之人嘮叨的也停止下來。
感受到近百人的工人正目光灼灼的看著他,中年人感覺到壓力山大。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何年初,是馬來西亞歸國華僑。受禺城縣委縣政府的委托,要帶領大家為禺城的居民建造一座跨世紀的橋梁。”
工人們聚精會神地聽著他的介紹,生怕錯過任何細節。
“作為這項計劃的執行者,我們都肩負著偉大的民族復興重任,不容任何閃失。”
“接下來,我將具體的分工和大家說一下,希望大家能盡心盡力,全力以赴,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創造美好的明天。”
“首先,我們要打好整座橋梁的基礎,后續的工作將能事半功倍。”
眾人聽著何年初的介紹,意識到以現在的技術與資源,想要在這市橋河上建造一座橫跨兩岸的橋梁絕非易事。
但兩地的連通,不單單關乎交通,還關乎著整個禺城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于是,在聽完何年初的大致計劃,工人們立刻抄起鋤頭,先把地基給它挖出來。
地面上的工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河面上的基礎卻令何年初犯了難。
他看著那波濤洶涌的河水,只要不能解決橋墩的問題,橋面是絕難建起來的。
何年初一雙眼眸正注視著一艘渡河的客船。
其上幾名攜帶著一排排甘蔗和農產品的農民與船夫,正吃力地劃著船。
河道上一根根相距五六米的竹竿正為渡船之人提供著渡河的節點,也令船夫能趁到達節點之時稍作休息。
一道靈光在何年初的腦里一閃而過,他興奮的向著一名縣政府派來的監工跑去。
“陳工,我想到解決河面橋墩問題的辦法了。”
何年初找到一名身穿行政制服,年齡大概也在四十多歲,態度稍顯急躁的男子急切的說道。
那名被叫做陳工的男子,聽到何年初的話,原本焦躁的心情一下子就變得迫切起來。
因為,在何年初被邀請擔任這個項目負責人之前,縣委縣政府已找過不下十名在造橋上有不少經驗的海歸華僑商討過計劃。
要不是與帶頭出資的一名華僑約定的時間就要到了,也不會找何年初這剛回來不到一年的華僑工程師操刀。
帶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也為了能給出資人一個交代。
這項重任就落到了何年初的頭上。
剛開始,他對于如何在一條流速變化毫無規律的河面之上建造大橋感到十分困惑。
但當他看到船夫利用節點渡河,來減緩水流對渡船造成偏航的影響時。
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利用節點定位橋墩的位置,這樣既能較為容易的建造橋墩,也能保證前面的平直。
就在他向陳工將計劃說了一遍以后,陳工立刻向縣委縣政府報告了這個計劃。
在經過近三小時的審批,方案終于定了下來。
何年初立刻向渡口的船夫分配了任務,讓他們將河面沿線的節點用繩子固定好,并用專門的工具對河的流速進行測量。
一時間,岸上、河面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工人們不怕累不嫌臟,在他們的眼里,這座橋將是他們的生命與希望。
待何年初帶著船夫將河流流速測量好以后,他命令身體健壯的男人們將早已準備好,需五人合抱粗細用作橋墩基礎的木頭移到河中之時,意外突然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