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門口迎接我們的是一位中年婦女,極度氣憤讓這個外表優雅的女性失去了冷靜:本來不打算驚動你們警察的,因為這個女孩實在太暴力了,聽說她已經不是一次兩次欺負低年級女生了,所以我想請你們出面,給她個教訓!”我們了解了事件的經過:她的女孩小麗在讀初一,早幾天,她發現給女兒新買的一塊電子手表不見了,一追問,女兒才吞吞吐吐地告訴她是被學校里一個初二的叫曉丹的女生搶走了。而且,一打聽,那個女孩平日老是欺負低年級女生,于是她震怒了,找到學校并報了警。
校長室里擁擠了好幾個人。有兩個女孩,一個小個子的女孩在嚶嚶抽泣,站在墻角的是一個個頭大一些的女孩。另一個中年婦女正在憤怒地斥責她,聽出來,她是曉丹的媽媽。小麗的媽媽見狀氣憤地指著那個女孩說:就是她!
令我們奇怪的是:曉丹并沒有什么愧疚的神色,相反昂起了頭,一臉的不以為然,那是與她的年齡特別是與此種情境極不相稱的冷漠。這個看上去秀秀氣氣的女孩,如果走在街上,你會把她視為和同齡的女生一樣,難以置信14歲的她會和這樣令人乍舌的暴行聯系起來。
曉丹媽媽非常尷尬地陪著笑走到小麗面前道歉:對不起,讓你受委屈了……
看見了媽媽叫來了警察,小麗卻止住了哭,她抬起頭,一雙透亮晶瑩的眸子打量著我們,又注視著女人,說令在場的大人們意外的話:
“警察叔叔,你們不要帶走她……”
“阿姨,請您多給你的女兒一點愛吧!”
大家愣住了。女孩滿臉的真誠,沒有半點反諷與挖苦。她在證明:她的眼淚不是因為憤怒,而是因為同情與憐憫。
曉丹媽媽低下頭去,掩面抽泣起來。激烈的情緒,讓她的肩頭顫抖起來。她回過身,抱著女兒痛哭:“孩子,對不起,媽再也不打你罵你了!”一直硬挺著的曉丹竟也哇地一聲,撲進母親懷里痛哭。
校長忙上前去安慰她。
良久,曉丹轉向小麗,深深鞠了一躬:對不起,謝謝你……
班主任把我們拉到了外面,低低告訴了我們小麗的情況:女孩從小失去了爸爸,是媽媽一手把她拉扯大的,為了怕女兒學壞,媽媽從小表現出男人的強悍,動不動便對女兒聲色俱厲,甚至打罵。女兒稍微長大便不愿回家,通宵泡在網吧。這次,她問媽媽要錢,媽媽又是一頓痛打,之后罵道:“我不會再給你錢,免得你上網不回家!”女孩更加賭氣沖出了家,揪住了這個低年級的女孩,一邊搶她的手表,一邊惡狠狠地說:“是我媽逼我的!”
小麗媽也沒有再糾結,女兒遺傳了她的寬容和善良。
一年過去了。當我再次來到學校上法治課,校長告訴我:打那以后,媽媽再也沒有打罵過女兒,母女倆重建起了一種親密的關系,曉丹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成了一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