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組織海貿
- 大明:留學歸來的朱高熾
- 下雨聽雨
- 2289字
- 2024-11-30 23:30:00
在與寧王成功談妥合作事宜后,朱高熾悄然返回燕京。他深知,若要在未來的權力角逐與大明的江山治理中擁有足夠的資本,僅憑現有的資源遠遠不夠。海貿,那蘊含著無盡財富的領域,雖被朝廷明令禁止,卻如一塊磁石般深深吸引著他。其背后巨大的利潤,足以成為他實現宏圖偉業的強大助力。
朱高熾首先面臨的難題便是組建一支能夠渡海遠航的船隊。他明白,此事必須極為隱秘,絕不能引起朝廷的絲毫察覺。于是,他開始在自己的心腹親信中物色合適的人選來負責此事。
在眾多幕僚中,有一位名叫蘇瑾的謀士,此人對沿海事務頗為熟悉,知曉各地的造船工匠與航海能手的分布。朱高熾將他召至密室,低聲吩咐道:“蘇瑾,本王有意開展海貿之事,但此乃朝廷禁律,需萬分謹慎。你且暗中尋訪可靠的造船之人,務必打造出一支精良且隱蔽的船隊。”蘇瑾領命而去,憑借著他廣泛的人脈與敏銳的洞察力,在沿海的一些偏僻漁村與小鎮中,尋覓到了一批經驗豐富卻因朝廷禁海令而賦閑在家的造船工匠。
這些工匠們聽聞是為朱高熾效力,雖深知其中風險,但在豐厚報酬的誘惑與對未來的一絲憧憬下,紛紛應允。他們選擇了一處位于深山海灣中的隱秘之地作為造船工坊,此地四周環山,僅有一條狹窄的水道與大海相連,不易被發現。工匠們日夜趕工,選用堅固耐用的木材,按照朱高熾的要求,打造出了數艘適合遠航的大船。這些船只在外形上盡量低調,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但在內部結構與性能上,卻融合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航海技術,以確保能夠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安全航行。
在籌備船只的同時,朱高熾也開始謀劃船員的招募與訓練。他深知,航海不僅需要精湛的駕駛技術,還需要對海洋氣候、航線等有著深入的了解。于是,他又派遣心腹之人在沿海地區悄悄招募那些曾經從事過航海貿易、經驗豐富的水手。這些水手們大多因禁海令而失去了生計,如今得到朱高熾的征召,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紛紛表示愿意效命。
為了訓練這些船員,朱高熾在一處隱蔽的海灣設立了秘密訓練營。由幾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負責傳授航海知識、船只操控技巧以及應對海上突發狀況的方法。船員們在這里進行了嚴格的模擬航海訓練,熟悉各種航海儀器的使用,學習如何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航行,以及如何應對海盜的襲擊等。
然而,海貿之事風險重重,朝廷的禁令猶如高懸于頭頂的利劍。朱高熾深知,僅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完全規避風險,于是他決定再次將寧王拉上船。他派遣使者秘密前往寧王處,向寧王闡述了海貿之事的巨大利潤以及自己的詳細計劃。
使者見到寧王,恭敬地行禮后說道:“寧王殿下,我家王爺深知殿下您目光如炬,有雄才大略。如今雖朝廷禁海,但海貿之利實在誘人。我家王爺已暗中籌備船隊,若殿下能加入其中,憑借殿下的威望與勢力,必能使此次海貿事半功倍。所得利潤,我家王爺愿與殿下均分,且日后在諸多事務上,皆與殿下相互扶持,共保榮華。”
寧王沉思片刻,他深知這是一場冒險,但海貿那巨大的利潤空間也讓他心動不已。況且,他已與朱高熾達成合作,若此時退縮,恐日后在合作中失勢。于是,他緩緩說道:“回去告知你家王爺,本王愿與他共擔此險。但一切事宜,需按本王的意思行事,確保萬無一失。”
使者大喜,趕忙回宮復命。朱高熾得到寧王的答復后,心中更是有了底氣。
接下來,便是與朝鮮和倭國的貿易對接事宜。朱高熾再次派出精明能干的心腹之人,偽裝成普通商人,先前往朝鮮。這些使者在朝鮮暗中結識了一些當地的富商與權貴,向他們透露了朱高熾開展海貿的意向,并展示了一些大明的珍貴特產作為誠意。朝鮮方面在權衡利弊后,看到了與朱高熾合作的巨大商機,畢竟大明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在朝鮮備受歡迎。雙方經過秘密協商,初步達成了貿易協議,朝鮮將提供人參、皮毛等特產,換取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等。
而對于倭國,朱高熾則更為謹慎。他深知倭國國情復雜,海盜橫行。但倭國的白銀等資源又讓他難以割舍。他的使者在倭國歷經波折,終于與一些較為有實力且愿意合作的大名取得了聯系。雙方在經過多輪談判后,確定了以大明的工藝品、藥材換取倭國的白銀、硫磺等物資的貿易方案。
在一切準備就緒后,朱高熾終于迎來了船隊啟航的時刻。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朱高熾的兩個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帶領著精心挑選的船員,悄悄登上了船隊。船隊滿載著大明的特產,緩緩駛離港灣,向著茫茫大海進發。朱高熾站在岸邊,望著遠去的船隊,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這是一場豪賭,一旦成功,將為他帶來無盡的財富與勢力,但若失敗,不僅自己將萬劫不復,還可能連累眾多追隨他的人。但他沒有絲毫退縮之意,因為在他心中,那至高無上的皇位與大明的繁榮昌盛,值得他去冒險一試。
船隊在海上航行的日子里,朱高煦和朱高燧嚴格按照事先制定的航線與計劃前行。他們時刻保持警惕,防范著海盜的襲擊與朝廷水師的巡查。幸運的是,一路上并未遭遇太大的波折。
當船隊抵達朝鮮時,受到了朝鮮方面的熱情接待。雙方按照協議,順利地進行了貨物交換。朝鮮的人參、皮毛等特產被裝載上船,船員們望著滿倉的貨物,心中滿是喜悅,他們知道,這些貨物帶回大明后,將換取巨額的財富。
隨后,船隊又駛向倭國。在倭國的港口,同樣進行了緊張而有序的貿易活動。倭國的白銀和硫磺等物資被搬運上船,船隊再次起航,踏上歸程。
船隊在海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戰。朱高煦憑借著精湛的航海技術,指揮船隊利用風向與水流,巧妙地與朝廷水師周旋。而朱高燧則組織船員們做好戰斗準備,萬一無法逃脫,便只能拼死一戰。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寧王派出的一支秘密艦隊突然出現。原來,寧王在得知船隊可能遭遇危險后,及時派遣艦隊前來接應。這支艦隊與朱高煦的船隊相互配合,對朝廷水師形成了夾擊之勢。朝廷水師見勢不妙,又擔心遭受重創,最終選擇了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