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唐僖宗乾符二年,黃巢起義軍攻掠浙東地區(qū)。杭州刺史董昌發(fā)布了募兵榜文。鐘起得知這個消息后,對兒子們說:“現(xiàn)在黃巢賊軍猖獗,兵鋒已經(jīng)逼近,刺史正在募集鄉(xiāng)勇抗擊賊軍,這正是壯士立功的好時機,何不勸說錢繆一同去立功?”鐘明、鐘亮表示愿意與錢繆一同立功。鐘起非常高興,立即請來錢繆,告訴他這個情況。錢繆聽后,激動不已,表示愿意前往。鐘起支持他們的一切裝備,還給了錢繆二十兩銀子作為安家費,并為他改名為錢繆,字具美,因為“留”和“繆”的發(fā)音相同。
三人辭別家鄉(xiāng),直奔杭州,見到了刺史董昌。董昌見錢繆身材魁梧,測試了他的武藝,發(fā)現(xiàn)他果然嫻熟,非常高興,任命他為裨將,隨軍聽用。
不久,探子來報:“黃巢兵數(shù)萬即將侵犯臨安,希望相公給予支援。”董昌隨即任命錢繆為兵馬使,領兵前往救援,并問他需要多少兵力。錢繆回答說:“將在謀不在勇,兵貴精不貴多。有鐘明、鐘亮相助,三百兵力就足夠了。”董昌隨即命令錢繆在本州軍中自行挑選三百人,與鐘明、鐘亮一同率領,向臨安進發(fā)。
到達石鑒鎮(zhèn)后,探聽到賊兵離鎮(zhèn)只有十五里。錢繆與鐘家兄弟商議道:“我軍兵少,賊軍兵多,只能智取,不可力敵,應該出奇兵應對。”于是挑選了二十名弓弩手,親自率領,多帶良箭,埋伏在山谷險要之處;先派兩名炮手埋伏在賊兵來路上。一等賊兵過險,放炮為號,二十張強弓一齊射擊。鐘明、鐘亮各率一百人左右埋伏,準備策應。其余兵力分散在山谷中,揚旗吶喊,以助聲勢。
部署完畢后,黃巢的軍隊很快就到了。原來石鑒鎮(zhèn)的山路狹窄,只容一人一騎通過。賊軍先鋒率領前隊兵過險,都是單騎魚貫而行。忽然聽到一聲炮響,二十張強弓齊發(fā)。賊軍大驚,不知官軍有多少人馬。賊軍先鋒身穿紅錦袍,手持方天畫戟,領插令字旗,騎著一匹瓜黃戰(zhàn)馬,正威風凜凜地前來,卻被弩箭射中頸項,倒下馬來,賊軍大亂。鐘明、鐘亮率領二百人,呼喊著從兩頭殺出。賊軍更加慌亂,又聽到四周的吶喊聲不斷,不知官軍有多少人馬,自相踐踏。官軍斬殺賊軍五百余級,余下的賊軍潰散而逃。
錢繆取得了一次全勝,想到:“這是僥幸取勝的計策,只能用一次,不能再用。如果賊軍大舉進攻,三百人都會被擊敗。”距離此地三十里外,有一個名叫八百里的村莊。錢繆帶領軍隊前往那里,并告訴路旁的一個老婦人說:“如果有人問你臨安兵的消息,你就說屯兵在八百里。”
黃巢聽說前隊在石鑒鎮(zhèn)失利,就統(tǒng)領大軍鋪天蓋地而來。到達鎮(zhèn)上后,不見一個官軍,就派人四處搜尋居民詢問消息。不久,抓到了一個老婦人,問她:“臨安的軍隊在哪里?”老婦人回答說:“屯兵在八百里。”再三詢問,她只是說“屯兵在八百里”。黃巢不知道“八百里”是個地名,以為官軍四處集結(jié),屯兵八百里路之遠,于是感嘆道:“以前二十個弓弩手尚且敵不過,何況是八百里的屯兵呢?杭州是不可能攻下的。”于是賊軍不敢在石鑒鎮(zhèn)停留,直接向越州方向而去,臨安因此得以保全。有詩為證:
能將少卒勝多人,良將機謀妙若神。三百兵屯八百里,賊軍駭散息烽塵。
再說越州觀察使劉漢宏,聽說黃巢兵到,一時沒有做好準備,于是派人去談判,愿意用許多金帛犒勞軍隊,請求避免攻掠。黃巢接受了他的金帛,也直接過了越州而去。原來劉漢宏曾任杭州刺史,董昌在他手下做裨將,負責招募兵馬。因為平定了叛賊王郢之亂,董昌有功,就升任杭州刺史,劉漢宏則升任越州觀察使。劉漢宏因為董昌曾在他手下任職,多次欺侮他。董昌不能忍受,漸漸產(chǎn)生了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