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出名了嗎?
書名: 三國:我臥龍只想摸魚作者名: 古瓦豬貓本章字?jǐn)?shù): 2051字更新時間: 2024-11-02 23:59:26
坐在陳禮對面的諸葛亮已經(jīng)快繃不住了,他第一次見到有人辯論時,說話如此直白的。
陳禮句句都在罵人,基本上沒有在就事論事。
而且叔父說的每句話,他都能夠找到獨特的觀點來攻擊,角度十分清奇。
“我聽說,徐州瑯琊的諸葛先生乃是高賢,所以特意來請見,可是到了此宅,卻發(fā)現(xiàn)并沒有見到,甚是可惜。”
諸葛玄知道他話里這是說自己并非賢者,于是開口問道:“在陳縣令的心中,要如何才能算賢者呢?”
“我聽人說,有賢相請則坦然,身處禍亂則泰然。諸葛先生欲舉家離開徐州,卻慌不擇路,不辨黑白,我主治于沛,聽聞賢者之名方才邀請,日后定會送先生去荊州。”
“而先生卻是無視,且斷然拒絕,好似擔(dān)心被扣在沛國一樣。”
“我主連徐州都不要,難道還會強留先生不成?諸葛先生認(rèn)為,徐州重要還是您重要,我主與劉表同為漢室宗親,是此情誼重要,還是所謂士族人才重要?”
“而且我至此,已發(fā)了數(shù)封書信,求見先生,卻未曾得到回應(yīng),如此傲慢,又豈能稱之為賢才呢?”
諸葛玄聽得滿臉漲紅準(zhǔn)備趕人,但是最后這一句忽然把他弄愣住了,脫口而出:“什么?我從來沒收到過書信。”
“真的嗎?!真的沒收到嗎?”陳禮忽然眼神一滯,立起身來目光詫異。
“真的。”
諸葛玄絲毫沒有半點心虛,他的的確確就只收到了幾次口信,但都是婉拒,并沒有說出什么不得體的話,雖然他的內(nèi)心深處,的確有這樣的顧慮,他擔(dān)心被強留在徐州或者沛縣。
同時也想盡快回到荊州和劉表復(fù)命。
這次回到徐州家鄉(xiāng)來遷徙族人,已經(jīng)是冒險入境了。
“那是我的問題,”陳禮連忙在自己胸膛拍打了幾下,而后拿起桌案上的酒,自己倒了一碗,一飲而盡,道:“諸葛先生,方才是我不理智了,在下給您賠罪,在我的心中,您還是有仁德大才的,你曾經(jīng)……”
“那一年……”
“昔日……”
陳禮陷入了沉默。
諸葛玄倒吸一口涼氣。
你他娘的欺人太甚!!
你倒是說啊!我的事跡,你不會一點都不知道吧?!
“不必多說,我倒是聽過不少陳縣令的事跡,”諸葛玄的臉色頃刻間垮了下來,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即將失去理智的狀態(tài)。
看得諸葛亮在陳禮對面眼神大亮、興致盎然,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自家儒雅的叔父被人氣成這樣,就好像被無賴?yán)p上來辯論了似的。
但以往,無賴的身份可見不到叔父。
而能當(dāng)上縣令的,又怎么會存在這等話語俏皮、不修行檢的無賴呢。
“陳縣令常不在任上,好游山玩水、喜宴請友人,卻能傳出才干之名,可謂用心也;令主公劉玄德,或許也是如此,他無族譜佐證,亂世之中無從可考,或許族脈稀薄,卻能自詡為漢室宗親,此非是趁此時機沽名釣譽否?”
即便是真的,依照他之前的事跡來看,劉備也只是旁脈的一支,大漢多少漢室宗親,已經(jīng)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陳禮微微一笑,拱手道:“這句話,諸葛先生又說對了!我家主公不光要自詡漢室宗親,而且以此為旗,治理百姓,為的是民心依舊向漢,諸如劉景升、劉君朗等宗親,皆是如此。”
“這天下,漢室宗親遍地都是,當(dāng)年封地?zé)o數(shù),繁衍百年,能稱宗親者,宛若普通人一樣,可是現(xiàn)今在當(dāng)世能成為一方諸侯的漢室宗親,又有幾人呢?”
“能以此為名義,收容百姓,并且卓有政績的又有幾人呢?”
這番話,讓諸葛玄無言以對,但是卻讓諸葛亮深以為然的點頭。
“你說得對。”
諸葛玄深深地感嘆了一聲,若是劉玄德真的有這樣的心胸、志向,那不得不說他的確是個人物。
陳禮所說的話,倒是也對,我深陷薊縣不能通行,廣陵、下邳戰(zhàn)事不斷,荊州的人要來接我,非得一月不可,甚至還可能更久,我何必在這里虛度呢?
“陳縣令之言,倒是有幾分英雄氣,”諸葛玄心緒平靜了下來,并且原諒了方才陳禮的冒犯,微笑道:“之前是我失禮了,既如此,你之前相請,我應(yīng)該前去才是。”
“那么,今日便算是你我結(jié)交,你要何所請,可敬請說來。”
諸葛玄稍稍坐正了身姿,面容上又重新浮現(xiàn)出了悠然自得的神情傲氣。
陳禮登時眉開眼笑,拱手行禮:“既然先生肯結(jié)交,便是在下的榮幸,方才一番言語,皆當(dāng)做是玩笑話便是,是在下出言不遜了。”
“嗯。”
諸葛玄點點頭。
諸葛亮癟了癟嘴,又是這樣,每次到這種時候,一般都是有求于叔父,只不過以往別的人都是有人書信推介而來,這次卻是靠著這陳禮巧舌如簧、能言善辯得到了叔父賞識而已。
想來,應(yīng)該就是在境內(nèi)舉薦賢士,為他們治理沛國之事。
陳禮接著道:“我來此,是特意請您的侄兒,諸葛亮,到沛縣安住一段時日,若是可行,我想與他結(jié)交。”
“啊?”
“啊!?”
這叔侄兩人全都立起了身來,伴隨著諸葛玄的臉上微微發(fā)紅,他們灼熱的目光都聚在了陳禮一人的身上。
“?”
陳禮也愣住了,“有什么問題嗎?二位?”
他對面那個年輕小子直接拱手道:“我就是諸葛亮。”
諸葛玄嘴唇蠕動著,喃喃道:“他才十四,陳縣令何故要結(jié)交?”
“哦,慕名而來,”陳禮干脆利落的回道。
“我聽說,諸葛氏的神童諸葛亮,有異才、善巧思,能制出當(dāng)世罕見的巧具,我在沛縣,也制了不少,將農(nóng)耕之器、甚至是兵刃,都有所改良,想與其共享一番。”
“當(dāng)真?”
諸葛亮對這些還真的是感興趣,而且每每有巧思,都會自以為遠(yuǎn)超同儕,乃至于有施于百姓的沖動,只是因為家族家規(guī),所以一直沒能施展。
但是陳禮怎么會知道自己名號的?
難道,我現(xiàn)在在外面已經(jīng)很出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