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錦衣衛(wèi)正式成立
- 我是趙括,最喜歡紙上談兵
- 文心呈
- 2117字
- 2024-11-10 09:03:29
邯鄲城的秋日里,天空顯得格外高遠和湛藍。
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大地上,給這座城市帶來了一絲溫暖和寧靜。
在造紙工坊西側(cè)的一塊空地上,經(jīng)過特訓后的兩千多名錦衣衛(wèi),身穿飛魚服,腰挎繡春刀整齊地排列在校場之上,周圍是密密麻麻的兵士把守著,不讓任何人入內(nèi)。
很快趙王和趙括便出現(xiàn)在了校場的高臺之上。
趙王看到下邊的錦衣衛(wèi)們,心情也有些激動,不過他并沒有說太多,只是高聲喊道:“錦衣衛(wèi)乃寡人親軍,希望你們不要令寡人失望。”
下方則大喊道:“吾等絕不讓大王失望!”
接著趙括便將錦衣衛(wèi)的薪俸制度講了出來,并且承諾如果錦衣衛(wèi)為國捐軀,大王必養(yǎng)其父母,善其子女。
頓時下方再次大喊,“愿為大王效死!”
-----------------
隨著錦衣衛(wèi)的成立,錦衣衛(wèi)衙門便開始正式運轉(zhuǎn)了起來,首先是外處的人員們,紛紛借助著趙括的紙張貿(mào)易進入了其他六國,內(nèi)處則開始向趙國八郡進發(fā)。
而朝中的各個大臣們也都得到了消息,他們紛紛表示不滿,趙王為了保護趙括,直接將他派了出去,美其名曰考察各地‘白話文運動’的落實程度。
于是,趙括順勢帶著自己的護衛(wèi)隊和部分錦衣衛(wèi)們出了邯鄲城。
趙括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上黨郡,作為趙國新獲得的一個大郡,而且自己的封地還坐落其中,在趙括的心里此郡極為重要,不容有失。
經(jīng)過了幾天的路途,趙括再次進入了長平地區(qū)。
他首先來到了趙國正在興建的一座城池,這是在長平原有的一座長平小城的基礎(chǔ)上進行擴建的,作為趙括封地的中心城市。
由于當時的長平大戰(zhàn),當?shù)鼐用褚呀?jīng)逃跑了大半,縱然戰(zhàn)爭已結(jié)束,但回來的依舊是少數(shù),趙括估計大半是死在路上了。
趙括問向了身旁的官員,“李縣令,此城叫什么?”
“回稟主公,此城大王賜名大捷城,用來紀念主公的長平大捷!”李源就是趙王派給趙括幫助管理封地的官員,此刻他就相當于趙括的家臣。
趙括無奈地笑了笑,看來趙王對這場長平之戰(zhàn)的勝利還是那么記憶猶新啊。
不過也可以理解,這場大勝幾乎是完全穩(wěn)定了趙丹的大王地位。
而且這場大勝也完全是他自己一力支持的,同樣的作為幫他打贏這場戰(zhàn)爭的趙括也成了和他在同一個戰(zhàn)壕的伙伴。
“李縣令,目前大捷城有多少居民?”
“回稟主公,只有不到五千戶。”
趙括皺了皺眉,“為何如此之少?”
“主要還是秦趙大戰(zhàn)的影響,百姓們擔心會再次發(fā)生戰(zhàn)爭,都不愿過來!”
趙括搖了搖頭,這種情況他也無法解決,上黨郡現(xiàn)在變成了秦趙兩國的交界地區(qū),發(fā)生戰(zhàn)爭的概率確實很大,趙括能做的只有盡量將戰(zhàn)場放在秦國的國土上。
“對了,長平地區(qū)的耕地情況怎么樣?”
“回稟主公,由于人少地多,長平縣的不少耕地都在荒蕪之中。”
“這可不行。”趙括命令道:“李縣令,你發(fā)出安民告示:長平縣的荒地,如果百姓按時耕種,免租十年!”
“十年?主公這會不會有些太久了,屬下覺得三年就可以了。”
趙括堅定道,“十年!”
“喏!”
對于自己的封地,趙括對那點田租根本就看不上,他有的是方法掙錢。
“對了,長平縣的白話文運動進展的怎么樣了?”
李縣令立即答道:“長平縣可是主公的封地,縣屬官員們都十分重視而且大力支持,現(xiàn)在所有公文和政令都是以白話文的方式發(fā)布的,甚至現(xiàn)在官員們的交流也是直接用白話的。”
“哦?看來長平縣的白話文運動搞得很好呢,其他縣呢?“
李縣令猶豫了片刻,說道:“臨近長平的兩個縣還可以,聽聞兩位縣令都在大力推廣,不過下面的官吏們行事比較緩慢,不過屬下以為,再過一段時間便可完成。”
“至于其他七縣,他們并不了解大王的威名,所以屬下并未聽說他們推廣白話文的消息。”
“哦?還真的有人喜歡頂風作案啊,而且還是不少人。”趙括冷笑道,接著他便轉(zhuǎn)過身對著幾個錦衣衛(wèi)吩咐道,“這件事交給你們了,我要你們拿到這幾個縣對于大王政令不予執(zhí)行的完整證據(jù)。”
“是!屬下保證辦妥。”幾個錦衣衛(wèi)招呼了同伴向著上黨郡的其他幾個縣城出發(fā)。
趙括和李縣令回了趟縣衙休息了一陣后,又向著長平縣以南的方向而去。
他們來到了一片山麓,趙括記得這里是大糧山的山麓,之前趙軍還在這里駐扎過,不過此時這里已經(jīng)找不到駐軍的痕跡了,因為幾個礦工已經(jīng)將這里挖出了一個大洞。
洞口幾個兵丁正在守著,兵丁看到李縣令后,立馬跑了過來,“小的見過縣令大人。”
李縣令擺了擺手,“陸大匠呢?”
“他下井了!”
“讓他趕緊上來,主公來了!”
“好.....好.....小人馬上去喊他。”兩個兵丁不敢直視趙括,低著頭就向著礦洞跑去。
片刻之后,一個滿臉煤灰的人跑了出來,躬身行禮,“下官陸大有,見過君侯大人!”
“不必多禮!”
李縣令將一個抹布遞給陸大有,陸大有將臉上的煤灰大體擦了擦。
“陸大匠,不是說過不讓你下礦嗎?”李縣令一臉責備。
“沒辦法,李縣令,人手不夠啊!”
“這里的石炭儲量怎么樣?”趙括開口問道。
“回稟大人,這里的石炭層很厚,可以說是取之不盡。”
“其他礦石呢?”
陸大有指著遠處的一個礦洞,“那里是一個鐵礦,之前應(yīng)該有人開采過,不過只開采了很小的一部分,屬下初步測量過,下面應(yīng)該是一條很大的礦脈。”
趙括滿意地笑了笑,果然不愧為傳承的礦匠,不枉趙括從平原君那里將他要來。
“如果我現(xiàn)在要求你們?nèi)Σ傻V,你們能做到嗎?”
李縣令和陸大有對視了一番,均搖了搖頭,“主公,其他的倒是沒什么問題,但是人手太少了,長平縣里的人連種地都不夠了,很難再抽出人手挖礦了。”
“人手啊......”趙括想了想說道:“放心吧,我會給你們弄來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