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重慶見聞
- 騎行記
- 柔雪凌春
- 2395字
- 2024-12-24 20:48:46
“去重慶?”高鐵站餐館服務員聽到我的話顯得很是激動。“那里很好啊。”
“你去過?”我邊吃飯邊問。
“去過。你一定要去吃***火鍋。”她向我熱情推薦。
“那邊火鍋是不是很辣?”想到在電視上看到的湯面紅艷的鍋湯,我弱弱地問。
“還好,不辣,你會慢慢習慣的,那邊辣椒比較特別,讓人吃了上癮呢。”
飛機落地的時刻,已經是夜晚十一點半了。從溫暖的客艙下到地面,直接便置身于機場場地,這也算是重慶特色了吧?雖然天氣寒冷,卻依然擋不住游客們的熱情。原來這班飛機由于停機位過遠,需要再乘擺渡車前往機廳。引導員說要走十來分鐘,果然此言不虛。站在擁擠的擺渡車上,忍受著困乏,大家都睜大了眼睛,看著擺渡車向前緩行。穿過一條隧道,繞行機場大半周,終于抵達目的地。在指示牌的指引下,我穿越機廳出口來到了出租車候車點。一輛倆黃色的的士順序排隊等待著顧客。我找到自己能夠乘坐的,放好行李,舒服得倚靠在座椅上,思緒繚繞。這兩天,我會感受怎樣獨具特色的重慶呢?車窗外是黑漆漆的山。進入市區(qū),可以看到林立的高樓,在山的加持下更顯峻拔。樓多但不覺得擁擠。車輛在錯宗交雜的立交橋中上下穿梭。山城重慶,道路蜿蜒。抵達賓館附近,可以看到街面上到處都是火鍋店的招牌。雖是午夜,仍有不少人行路或夜宵,畢竟是旅游城市,顯得很是熱鬧。為我辦理入住的賓館客服小姑娘態(tài)度柔和,粉面玉琢,讓我對重慶一下心生好感。明天定要好好看看這個令人充滿神奇向往城市哦,我告訴自己。
賓館餐廳在三樓。用過飯返回房間時,我按了所住的六樓,到達后由于方向有點迷,我竟拐到了共用此大樓的其他賓館。找不到房間了,怎么辦,去服務臺問一下吧。于是我返回電梯,想當然按了1樓。電梯門打開了,卻不是來時寬敞明亮的大廳。正在詫異,遇到一個小姑娘,問了一下,她說服務臺在3樓。3樓?我頓感迷惑。到了3樓才知道,因為依山而建,我以為來時賓館前廳的平地,其實是這棟樓3層的高度和位置。重慶,你真有點讓我摸不著頭腦啊。
重慶到處都是摩天大樓。有的樓需要上到某一層再轉換其他電梯才能到達目的地,初來乍到的人有極大的概率會繞暈。有意思的是,密密麻麻的樓拼出曲折交叉的路,從高處俯視,可以看到道路仿若迷宮般充滿奇特的趣味。高樓競拔,展示著重慶的時尚與活力。樓群建于山間,一條寬闊的大江穿城而過,為重慶增添了豪壯的氣象。
漫步街頭,店鋪林立。火鍋店的生意尤為紅火,還有賣火鍋底料及各種特產的。游客絡繹不絕,沿江一派熱鬧景象。街上還不時可見挑擔售賣獼猴桃、橙子等各種水果的小販。有一種色澤紅艷的果子,如杏大小,好像染過的一般,我叫不上名字,問攤販也未曾聽懂他們的回話。街上還有地攤售賣各種飾品的,有冰箱貼,還有各類包包,引得年輕人聚攏上前。包包印有形態(tài)各異的可愛的熊貓圖案,頗具地方特色。本來想品嘗一下火鍋的,可是問了幾家店,沒有單人的,一個人吃又不夠經濟,只得作罷。順著道路向前行走,看到一處街頭有夫妻兩人在賣重慶小面,也到飯點了,那就嘗嘗當地小面的味道吧。
這里的面有二兩和三兩的量的分別。看了下招牌,有豌雜面和肥腸面等多種選擇。我要的素面二兩售價8元。老板娘是個和善麻利的中年女人。她負責做面,丈夫在一旁負責招呼生意。面條和青菜在笊籬里煮好,再加入秘制醬料,一份簡單的午飯便端上餐桌了。剛煮好的面條冒著熱氣,稍覺寒涼的冬日,著實滿足著民眾的需要。新鮮的面條逸散著清香。放了辣子的湯面泛著紅色的汁液,吃一口,品嘗到面條的筋道和辣椒的焦香。辣椒確實不是讓人辣到發(fā)狂的品種。小面便民實惠,是食客就餐的佳選。
我在重慶發(fā)現的另一款美食,便是一家老字號的麻花了。麻花有各種口味,蜂蜜的,紅糖的,麻辣的等。油炸的麻花塊酥香可口,大小適中,咬一口到嘴里,有一種老味道能勾起人對過往歲月的悠長回憶。我很少吃油炸的食品,但這家的麻花確實讓我停不下來。
嘉陵江清澈美麗。最讓我震撼的是在曾家?guī)r地鐵站候車時,看到的遼闊江景。是的,地鐵站就建在江水之上。鋼筋鐵骨凌空飛架,天塹變通途。下面是大江奔涌,兩岸是城市風光,乘客在車廳,可盡情觀賞長江風貌。與大自然的親密交融的開闊的場景設計,讓人不覺為重慶創(chuàng)造點贊。地鐵很長一段路也是沿江行駛,乘客在坐車的同時,可觀賞窗外的浩蕩江水,如行船疾速江中,著實有一種新奇獨特的體驗。
行走在戴家巷崖壁步道,感受重慶的歷史文化。那古老的黃葛樹,倚石而出,根系繁茂,記錄著歲月的滄桑過往。巧妙的吊腳樓依崖而建。登高望遠,遙視江面,古往今來,這里留下多少悠悠思念與掛牽。從崖壁步道可俯瞰嘉陵江浩浩湯湯,江水平靜澄碧,幾艘游船悠然停靠碼頭。千廝門大橋橫跨江面,輕軌列車于橋中越江而過,壯觀而又令人震撼。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使人不覺感嘆如今的盛世繁華。
重慶大禮堂以它精美繁復的傳統(tǒng)設計驚艷世人。從留下的這座并不久遠的建筑中,我學習到老一輩繼承發(fā)揚的工匠精神。我們民族自信的底氣不正是緣于這深厚文化的蘊含與傳承嗎?這里,每個細節(jié)都展現著中式審美的典雅風范。當代,如何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融合,我們理應建立更多的思考。禮堂前宏闊的廣場上,一群幼兒園小朋友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戶外活動。那一張張?zhí)煺鏍€漫的笑臉化作重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名片。
重慶,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探索,因為時間有限,也只能走馬觀花淺做了解。當我穿行于CQ市區(qū)的街頭里巷,感受到的是重慶人民熱辣滾燙的生活,那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中,藏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的希冀與愿景。
最后,如果說這篇文章與騎行有什么聯(lián)系的話,那就是我要告訴大家的,在重慶,未發(fā)現有共享單車。應該是地形的關系未投放吧,因為下坡很爽,但也危險,上坡就更無語了。市內旅游只能借助其他的交通工具:地鐵、輕軌、的士或公交。我邊走邊看游玩兩天,在城中上上下下倒是真的鍛煉了身體。但由于活動范圍有限,腿累到酸痛。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重慶的美好印象。要得,山高水遠、活力四射的重慶!再見,江平岸闊,風光險秀的——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