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新乘佛法的誘惑
- 黑西游:我取經路上的布局曝光了
- 天命猴
- 2050字
- 2024-09-24 23:48:29
【卜卦之術,需以心血為引,以魂力為媒,方能窺得天機。我已做好準備,只盼能為天下蒼生,尋得一線生機。】
【卦象變幻莫測,我努力地捕捉著每一絲信息。終于,我的一縷心血停在了七百年后。】
【七百年后,天上將會安排一場西行。這次西行,是為了向大唐宣告他們的存在。從而使天下世人,徹底認可他們。】
【這將是一次關乎天下蒼生命運的大事。】
“如此看來,這說的恐怕就是五百年前的那場西天取經了。”
土地沉吟片刻,緩緩道來:
“五百年前,靈山遣大唐圣僧唐三藏,一路收下三個徒弟,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正是這場西行,才最后使得崇尚佛道一統的新乘佛法大行其道,得居人間正統。”
行者聽罷此言,心中疑惑:“新乘佛法?”
“不錯。”
土地點點頭,又說道:
“昔日,西天佛法分為兩個學派,即是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
“而唐三藏從西天取經而歸后,卻帶回了第三種學派——新乘佛法。”
“小乘佛法,注重個人感悟,崇尚個人苦修,以求得解脫為正果。大乘佛法,講求慈悲為懷,以多行善事為大道,使以眾生解脫為正果。”
“而西行后出現的新乘佛法,則主張此二者皆不重要。新乘佛法的教旨,闡明吃多少苦,自然能修得多少福報。”
“因此,這一派以遭受苦難為大道。認為只有受盡苦難之后,方能得悟正果。”
“吃多少苦,有多少福?”
行者聞言大怒:“這是什么狗屁佛法!”
若是受盡苦難就能成佛,那還哪里得有那么多冤魂怨鬼?
“小神也認為,這新乘佛法實在是倒果為因、霍亂人心。”
土地說罷,卻長嘆一口氣,道:
“可是,這新乘佛法卻十分受上層統治的認可,很快就傳遍了大唐。”
“大唐是天朝上國,影響極大。很快,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南贍部洲、北俱蘆洲諸國,都開始舉國信奉起了新乘佛法。”
“自此,新乘佛法便代替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一躍成為了世間正統。”
“什么?”
溪兒疑惑道:“這么說來,要是人人都信仰這種佛法,豈不是人人都要搶著去吃苦了?”
“正是如此。”
土地答道:“新乘佛法,之所以能被那些上位者如此推崇,原因就在這里。”
“治國……不是一件易事啊!你知道,庶民百姓在什么時候會最安分嗎?”
行者想罷,理所應當地說道:“若能吃飽穿暖,有所牽掛,自然就不會生什么事端。”
“你說的沒錯。”
土地笑道:“可是,要讓所有百姓,都能生活得安定富足,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如果有一種佛法,能教百姓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苦難……”
“那你說,那些上位者,會不會大力推崇呢?”
“原來竟是這種原因!”
行者皺著眉頭:“那些家伙,不想著造福百姓,竟然還走起了這種捷徑!”
“何談容易啊!”
土地又嘆了一口氣:“天上天下,唯治人最難。小圣,若那上位者換作是你——”
“是會選擇道阻且長的大路,還是另一條……簡單又省心的小路呢?”
“我自然——”
行者剛要駁斥,心中卻忽然明白了什么。
新乘佛法,對上位者的誘惑太大了。
難怪他們,會費盡心思安排那樣一場西行!
行者看著那座慈眉善目的觀音像,忽然想到——
那自己呢?
背負著重走西游的使命,身為第二位天命行者的自己,又被他們在暗中押下了什么樣的賭注呢?
“不過,也正是新乘佛法的盛行,百姓把一切苦難,都當作了福報。即使被妖怪屠戮,也只覺得是在修行。”
“因此,這些年來,人族的勢力幾乎衰微到了極致。”
土地繼續說罷,行者問道:
“到了這種局面,那身為罪魁禍首的唐王就不管嗎?”
土地笑道:
“唐王不是蠢貨,他在新乘佛法普及開的幾年后,便已經察覺到,自己被他們騙了!”
“可是,既已身入局中,哪里還能輕易脫身?”
“人皇的威嚴,已被自己親手推行的新乘佛法徹底湮滅。人、妖誰更勢大,他們并不在乎。”
“他們在乎的,只有誰更能給予他們最虔誠的信仰!”
荒唐,實在荒唐!
不遺余力地戲弄著百姓的上位者們,最終還是淪落到了自食惡果的地步。
因果報應,實在精彩。
“難怪這一路上,竟然沒有見過一個凡人。”
行者這才恍然,忽地腦子想起一人來,問道:
“可是……那位師祖,難道也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
那位留下筆記的師祖,早在取經之前就已經開始布起大局。
可為什么,這一切終究還是發生了!
“那種事情,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足夠的。”
土地按下行者的肩膀,安撫道:
“我想,這也正是他布下這場大局的原因吧。”
是啊,一個人,遠遠不夠。
行者忽然想著,那位師祖獨自下山,步步小心,處處留意,只為了不引起天上那些人的注意。
要禍亂這世道的,并非一個人、一群人,而是——
所有人!
天上的情況,沒人真正知道。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人絕對值得信任。
那位師祖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難,難也!
行者長嘆一聲,許久不語,又翻開筆記,向后文看去。
【我想讓這黑風山,不再被天上的妖魔繼續掌控,就不能只是除去妖鶴,還要讓接管水下禪院的后來者,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
【而我選擇的人,正是那條觀禪龍。】
“觀禪龍!”
行者想起了與自己交戰過的觀禪龍,他治水有節,本就是掌管觀禪河的龍王,自然最為適合。
可是,他不是已經被降下的那道天旨,徹底變成了個怪物嗎?
【白馬過駒,很快七百年就已過去。唐僧從長安出發,走上了西行之路。而我,則剛剛好完成了最后一個地方的布局。】
【一切,都在我的預期中,來的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