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之下》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確,這句話把人們局限在現實土壤中的
困境表述的如此浪漫。類似的手法在如今文人的作品中亦屢見不鮮。只
是我們不妨在實現浪漫之前,去試圖了解現實中的不浪漫。浪漫富有詩
意,充滿幻想。它給予當事人一種暫時置身塵世之外的超脫姿態,同時
獲得美好永隨和幸福常駐的心理安慰。跟不盡人意的生活一對比,也不
難理解人們謳歌“春山萬物蘇”,詬病“沉舟病樹出”了。可是,繁星
雖璀璨,但卻點綴于晦暗的晚夜。天穹雖廣闊,也忍耐著寂寥與空虛。
詩意是明星,浪漫是其光暈,久遠地布落在現實暮空的帷幕里。也許制
造朦朧感并不是文人寫作的目的,而是可取的手段。浮夸浪漫傍身,美
化著現實。不僅文字失真,真誠情感退場,到頭來只是與形式的符號配
合的表演。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的浪漫竟有了公式,一言一行中
也透露著輕浮和拙劣。發明者們缺乏體察人事的耐心和細心,放逐了深
刻,反倒試圖將迷茫者納入自己建立的簡單而奇異的精神牢籠中。賣弄
著新術語,販賣著希望,制造著恐慌,唯恐真理的火種在荒野點燃。營
建著文字迷宮,讓迷茫的人更迷茫,使虛無的人更加虛無。這屬于低級
趣味,而且玩的不高明,很無趣。浪漫大抵不是單純地虛構美好畫面,
也應該輪不到嘲風詠月的想法宰制。精心布置著盛大的花火綻放,到
頭來只不過是夢幻套著泡影。我不否定浪漫是逃遁現實的極好手段,也
承認現實中確實存在美好際遇。我反對的是熱衷于在事物的輪廓旁點
綴,而不愿涉足物核里探索本質與聯系的人。當浪漫作為懸掛在世界屋
頂的迷夢,我們趨之若鶩,自以為在不斷前進,其實只是望著天空旋轉
感到暈眩罷了。我想我們不需要不著邊際的比喻和缺乏個性的文字,否
則到頭來只是被模糊不清的小感動,似是而非的小感悟占據身心,會使
讀者們理解力趨于膚淺,與生活實質和社會真相始終隔膜。謳歌苦難的
文人還是跪倒在生活前,因為他低估了現實的厲害。美化著未來遭際的
文人終于開始回憶過往,因為他現在過得并不如意。基于上述,為了保
持住我求真的好奇心,不讓其黯淡,我暫且甘愿游走于浪漫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