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鋼管才是王道
-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
- 墨落皇朝
- 2545字
- 2024-10-07 07:07:00
有了蕭亭這個萬事通在側,朱厚照要看皇城物事,自然沒人搪塞,只是先于龍門鉆機而來的凈軍牌盾手,讓他不禁皺眉。
但規矩終是規矩,麻煩一些總好過挨上一發鉛子兒不是?
看了看如老式壓力機一般的龍門鉆機,試了試單人難以掌握的鳥銃。
近兩米的火銃,雙層的槍管確實厚實,但十幾斤的重量,以及一塌糊涂的人機構造,也讓神機營縱橫漠北的鳥銃,失去了有效的機動能力,只能成為步軍火器。
“計生,兵仗局做一桿鳥銃耗時幾何?”
聽到小皇帝問詢,見周圍人多,計生也留了個心眼兒,回道:
“陛下,僅是打制雙層槍管,就需月余時間,后續鉆膛耗時更長……”
“時間太長,無縫鋼管才是王道,來,朕傳你熱拔鋼管之術。”
見計生還有些遮遮掩掩,朱厚照便有些不屑,鳥銃槍管過長,不僅開火難度大,裝填的難度也不小。
一米五左右的槍長,才符合人體工學,才有更好的人機效用,只是如今說這些,計生等內廷大匠也是聽不明白的。
大批量制造無縫鋼管需要機械,但機械不過是為了減少對人力的使用,而被人造出來的機械,將機械簡單的拆分一下,也就可以轉換成人力純手工了。
將制造無縫鋼管的技術分解一下,無非就是一個洞、一根桿,硬碰硬而已。
但在無非兩個字前面,需要再加上好鋼兩個字,一般熟鐵或是低碳鋼,拉制無縫鋼管沒多大問題,問題是承受不住鳥銃開火時候的膛壓,鳥銃會炸膛。
朱厚照無縫鋼管拉伸設備也是簡單至極的,以皇城內府諸監、諸庫中有的石磨為穩定器,以原木為支架,下面加上炭火。
再讓計生帶著鐵匠大致打了幾套鑲在磨盤上的模具,一根鋼制通條頂住模具的中心,前面拉后面拽,簡單的實驗也就完成了。
拿起一根冷卻之后馬上就變形的無縫鋼管,看著粗糙的內壁、外壁,朱厚照沒有一點失落。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實驗,以磨盤為穩定器的拉管模具再多上幾個,孔位模具跟穿心模具再精細一點,隨著鋼管的冷卻,再加些油料潤滑。
無縫成型的流程多走幾次,制造鳥銃的鉆膛步驟,甚至都可以取消掉。
無縫鋼管差不多已經有了,朱厚照這邊索性一步到位,給計生畫了膛線拉刀的圖紙。
無縫鋼管有了,實地檢驗才是最為耗時費力的工序,還有一點,如果鋼質沒法保證,無縫鋼管也要考慮大明鳥銃如今所用的雙層槍管嵌套技術。
忙活了一天,朱厚照這個甩手掌柜丟下一堆讓計生等匠人嘆為觀止的巧思,這才離開的西苑。
“哥,你是皇帝,不該玩物喪志的……”
晚間,徐素卿要回英國公府,分別之前,按照當代魏國公的囑托,這位徐氏貴女雖說還沒有名分,但也要盡到大明皇后的義務。
“玩物喪志?
小七,莫要小看你的皇帝哥哥!
鋼鐵乃大明之國器,外洋諸國,也已經用上了鳥銃、火槍。
英國公府就有哈密衛進宮的嚕密神器,現在西域一帶的嚕密銃,在制造技術上已經超越大明的鳥銃了。
未來是火器的天下,沒有好鋼鐵,哪來的好火銃?
大明的匠師如今差了些,朕先給他們補上。
待到朕的火器大放異彩時,小七,你就會知道你的皇帝哥哥有多么英明神武了。”
別人,朱厚照不會給他解釋太多,即便英國公張懋也一樣,但徐素卿不同,她是大明未來的皇后,簡單的步調一致,兩人之間還是要有的。
“哥,英國公府有個幼娘姐姐,我可以將她帶在身邊嗎?”
聽到英國公張懋以這種方式將三子張銘家的妾生女獻上,朱厚照沉吟了一下說道:
“小七,皇后之位為宮中眾人所覬覦,若你能拿捏住張氏幼娘,便將她帶在身邊。
若不能,就要讓她遷出英國公府,畢竟主從有別、人心難測!”
見小皇帝朱厚照慮事周全,徐素卿面帶輕笑說道:
“幼娘姐姐是個一根筋的姑娘,只好舞刀弄槍,家中嬤嬤已經幫著看過數次了,說是幼娘姐姐可以作為素卿的輔弼之妃。”
徐素卿這個魏國公府貴女或許會單純,但徐府派來的嬤嬤絕對單純不了,弄不好徐府來的嬤嬤比之妓院的老鴇都要狠辣。
就如朱厚照身邊的李榮、蕭敬,兩人看不中的奴婢,他也是不敢用的。
“嗯!
合手便可帶著一起,蕭亭,也為將來的皇貴妃準備一套內侍行頭。”
經歷過土木堡之后,如今的大明勛貴還真沒有禍國的資本,興許朱厚照成了正德大帝,新起的勛貴會有這樣的本事。
但如今的大明勛貴,也確實需要朱厚照的扶持,再不扶持勛貴,沒有勛貴之女為后為妃,大明就要徹底成為文臣的天下了。
第二天,朱厚照的去處依舊是西苑鐵廠,徐素卿的身邊也多了一個麥色皮膚、身材傲人的小姐妹。
如徐素卿說的一樣,英國公府的張幼娘,確實是個一根筋的傻大姐,而且頗為驕縱。
到了西苑鐵廠也不見外,指揮著現場的鐵匠,就給她自己打造起了十八般兵器。
想到自己也需要幾把重一些的趁手兵器,朱厚照也就由著張幼娘帶著徐素卿胡鬧了。
想要打造一支可以制作鳥銃或是火銃的合格鋼管,技術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半手工的精細作業,也就是所謂的制造技術,才是重中之重。
好在宮廷匠師們有九族嚴選的機制,有了朱厚照給出的新型卡尺、管徑尺、圓錐尺這樣的測量工具圖樣,再配上即將打造的鋼尺、水平尺,基礎的測量工具有了,成活的精度也就有了。
“陛下,如果銃管加了螺旋線可以增加鳥銃的射程,是否可以改造一些箭羽?
近期九邊缺乏箭矢,宮中的兵仗局也要做一些精品箭矢,若能增加箭矢射程,當能多殺幾個韃子。”
計生這個大匠也不是白給的,尋礦、煉鐵對他來說只是基礎,他的強項是在炒鋼、煉劍之上。
農具打的再好,那也是個鐵匠,但刀劍打的好了,輕而易舉就可成為宮中的御用匠師。
“舉一反三,真是不錯!
計生,朕看好你的子侄輩,若沒有讀書的天資,就到西苑鐵廠來效力吧。
若能讀書,還是讀書為好,畢竟匠人的上限至多也就工部主事了,沒有科舉名分,很難在官場廝混的。
即便朕將來賜他們出身,他們也很難跟科場出來的士子同朝較力。”
朱厚照給計生所說,也是如今大明的實情,大明雖說有匠籍出身的首輔,但那也是匠籍之中的讀書人,人家那是正經參加科舉,取過功名的。
要論無功名之人,誰的官職最大,差不多就是弘治朝的禮部尚書,道士崔志端了。
弘治帝末期崇黃老之學,未必沒有宣宗皇帝末期被三楊架空,無奈玩蛐蛐的心思在。
多半也是因為弘治帝的頹廢,才讓宮中之人戳得了時機,給皇帝用藥竟然出現藥不對癥的大謬之處,想來也是無比荒唐的。
讀書人的體系,決定了他們與皇權之間的斗爭不會間斷,收服在京諸官,對朱厚照而言雖說有難度,但并不是無法完成的。
但收取天下官紳之心,可就全無可能了,但有一種方法可以辦到,那就是如今西苑鐵廠正在做著的無縫鋼管。
鋼管即銃管,皇帝手里有槍、文臣腦門上頂著槍,朱厚照就不信官員們還敢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