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重憶
書名: 三代農(nóng)人作者名: 求道尋跡本章字?jǐn)?shù): 2080字更新時間: 2024-08-31 14:58:25
雨停了,風(fēng)還在吹。
小李子跟在爺爺后面,爺爺手里牽著水牛。爺爺是地道的農(nóng)民,平日的生活離不開放牛、砍柴、種莊稼,這樣單調(diào)的生活就是他的一生。不久,風(fēng)停了,鞭子抽打在牛身上,一片片新鮮的熱土從地里冒出頭來。小李子走到旁邊,轉(zhuǎn)頭看向氣喘吁吁的老牛,若有所思。
過了好一會兒,小李子看累了。他拖著疲倦的身軀走到一堆濕漉漉的稻草旁,翻了翻,坐了下來。他想鉆進(jìn)稻草堆里,可那撩人瘙癢的感覺又讓他后怕。他小瞇了一會兒,被刺耳的牛鈴鐺聲吵醒,他睜開眼,看向了剛從旁邊走過的水牛,爺爺賣力地跟在后面。不久,鈴鐺聲消失在空氣中,一切回歸了平靜。
在小李子的印象里,沒有父母的存在。他不知道他們?nèi)ツ膬毫耍膊恢雷约菏窃趺磥淼摹P±钭佑幸蝗和姘椋@其中卻沒有小自己兩歲的妹妹。他不知道自己為啥不喜歡和妹妹在一起,可在一起時他卻總是很快樂。
小李子很淘氣,但思想很超前,上學(xué)時啥事兒都干不成。他也很自卑,總是活在一群人的陰影里,他不知道那是為什么。他喜歡拿著爺爺吸過的煙筒,聞著那刺鼻的煙草味兒,這嗜好他堅持了許久,直到有一天被爺爺發(fā)現(xiàn),他以為自己要挨罵了,紅著臉靜靜地等著,但爺爺拿起煙筒,默默坐下啥也沒說,自顧自地抽起了煙,他似乎懂了。
小李子的爺爺對他很好,應(yīng)該是對每一個人都是那樣,除了奶奶。小李子對于爺爺和奶奶的關(guān)系很是好奇,因為他沒有看到他們同房睡過,更奇怪的是,小李子發(fā)現(xiàn)他們不是在吵架,就是在吵架的路上。對于這些,小李子的腦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大大的問號。
爺爺扛著犁,小李子走在爺爺前面。小道兩旁長滿了野草,草上的雨水已經(jīng)蒸發(fā)了,但腳底的路還很濕滑,爺爺走得小心翼翼。他們爬了一條很長的坡,不一會兒,小李子看到了一座寬大的泥巴房,四四方方的,像籠子一樣,墻壁上有很多裂痕,瓦片上也長了青苔,泥巴房和一座由木棒架起的空殼子豬圈連在一起,豬圈前有一個裝了很多糞水的大坑,說來奇怪,這個大坑,小李子還掉進(jìn)去過,差點被淹死在里面。經(jīng)過大雨的沖刷,糞水流到了小道上,小李子看著那骯臟的糞水,下不去腳,他猶豫了片刻,氣喘吁吁的爺爺就跟上了他。爺爺徑直地朝那個方向走去。小李子踏著爺爺剛走過的腳印,一跳一拐地到了家。
小李子費力地推開半掩著的木門,門吱嘎吱嘎地響,門檻很高,小李子奮力地跳了進(jìn)去。屋子里很黑,他想去開燈,這時奶奶匆忙地從黑漆漆的里門走了過來。
旁邊的灶臺里火光微微顫顫,鍋里的豬食冒著熱氣,沸水的氣泡咕嚕嚕作響。一股清香撲鼻的豬食味,涌進(jìn)了小李子的鼻里,那野菜味順著鼻道到達(dá)味蕾,如中草藥般,帶給人神清氣爽。奶奶見到了小李子,啥也沒說就出了門。
小李子摸索了很久,終于在一根古老的柱子上找到了開燈的線頭,他奮力地跳起來拉了一下,燈亮了。這時,爺爺放好了犁,走了進(jìn)來。屋子里有一張陳舊的雜木桌子,和小李子一樣高,上面光禿禿的一片,油污已覆蓋了很厚一層,地上到處是坑坑洼洼的,那土很黑,和昏暗的燈光格格不入。小李子叫了一聲,“爺爺,我餓了”,爺爺說:“乖哈,你奶奶去找菜了。”爺爺走到灶臺前的火坑處,拿了一只木板凳坐了下來,然后用那粗大的手去刨火坑周圍的未燒盡的殘枝敗葉,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到火坑里,在微弱的火星下,那一縷縷青煙從孱弱的火星處冒了出來,這時,爺爺拿起來一根鋼管制成的吹火筒,朝著冒煙處輕輕地吹了一下,在一陣劇烈地滋滋聲中,大火燃了起來。爺爺從桌底下拿出那桿已用了不知多久的竹煙筒,慢慢悠悠地挑了一根燃燒得最旺的柴火放到了火坑沿上,然后歡快地從衣服口袋里抽出了那只裝有一小撮煙絲的塑料袋,慢條斯理地將手伸進(jìn)了塑料袋中,用力地念了一小撮煙絲,興奮地放到了煙嘴上,點了起來,整個動作是如此的絲滑。
就在爺爺快吸完最后一口煙時,奶奶抱著一大筐白菜走了進(jìn)來。爺爺快速的把煙氣從鼻里呼了出去,奶奶看著爺爺,小李子感受到一股清涼的空氣在凝滯,就迅速地跑出了門。
小李子對于爺爺奶奶整天吵架的那種生活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了,以至于每次在那種情況發(fā)生時,都會有預(yù)感。他對爺爺奶奶的這種爭吵感到害怕,也試圖去規(guī)勸過他們,可并沒有什么結(jié)果,他不知道那算不算是爺爺奶奶夫妻生活的一種方式。
等小李子再回到家里時,飯已經(jīng)做好了。兩大碗白菜,一小碗辣椒面,當(dāng)然,小碗里還是一如既往的玉米面,小李子看著桌上的食物,頓時來了食欲,啥也沒想就吃了起來,但是還是能夠感受到家里剛剛經(jīng)歷了一番唇槍舌戰(zhàn)。
春天的夜晚降臨得很快,夜也就顯得很漫長。那時候,家里沒有什么電器,小李子唯一能接觸到的電器是一架收音機(jī),但是他并不知道那個能干啥,把玩了許多遍,但終究還是沒有搞明白。他不知道在那樣的夜晚是怎么渡過的,但還是渡過了,過得怎么樣,其實他也不太能記憶起來,那是他1到6歲的生活。作為一個出生在農(nóng)村家庭的他,對那段生活的感知實在是很模糊,就好像沒有存在一樣,但是為了讓自己的故事能夠開頭,他就按照自己的記憶,寫了這樣一段對自己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經(jīng)歷。而生命的每一段經(jīng)歷,都來自于這一段的成長,不管那種經(jīng)歷如何,總歸是會過去。如今去回憶那段碎片化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嗎,我暫時并沒有想到它能有什么意義,但是沒有它,卻又不能構(gòu)成今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