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為了一人而斷送全軍,枉為人主
- 三國:謀圣開局錯認岳父曹操
- 為了三餐的海星
- 2123字
- 2024-09-13 01:21:24
曹仁知道,若是實施曹丕計策,和陳登里應(yīng)外合,城外的徐州兵必敗無疑。
“子桓,此計甚妙!”曹仁嘴上夸著曹丕,眼里盡是欣賞。
他之前怎么就沒發(fā)現(xiàn),自家侄子智謀如此之高?
曹丕張冠李戴,有些不好意思,道:“只是這計有點漏洞,萬一陳登不投我軍,就無法實施。”
聽到這話,荀攸有些懷疑的看向曹丕。
一個謀士,理應(yīng)對自己的計策充滿自信。
關(guān)鍵看曹丕的樣子,對陳登投降,不抱有任何希望。
那荀攸就很好奇,他不信陳登反水,是如何想出這個計策?
曹仁聞言擺擺手,笑著把那日曹操給他看的密信,告知二人。
“其實早在許昌,陳登就寫來密信表露歸降之意。”
“當(dāng)時我還跟主公說怕是詐降,結(jié)果郭祭酒,荀令君,都說是真降。”
曹丕聽到這話,很是震驚。
沒想到真如秦鋒所說。
陳登他真的降了!
曹丕吃驚的樣子,荀攸盡收眼底,更加堅定他內(nèi)心想法。
看來此計,并不是出自曹丕之手。
否則他不會這么意外,仿佛壓根沒想過陳登會降一樣。
荀攸沉思,想是何人給曹丕出擊。
可惜毫無頭緒。
隨即曹仁提筆,給陳登寫下親筆信。
荀攸見狀,連忙出言提醒,“將軍,陳登智謀不在我之下,以防萬一,應(yīng)該讓他定時間。”
“好,那就起火為號。”曹仁點頭同意。
寫完信后,曹仁交給親衛(wèi),命他出城送到陳登手上。
翌日。
劉備繼續(xù)召集士卒攻城。
不出意外。
依舊被裝備完全的曹軍射退。
劉備十分偏執(zhí),不顧孫乾等人勸阻,接連猛攻多日,將士們怨聲載道。
——
入夜。
徐州兵大營。
早已收到曹仁密信的陳登起來,開始實施計劃。
他找到徐州本地將領(lǐng),笑道:“諸位,這些天可吃飽睡好?”
“別提了。”一年輕將領(lǐng)發(fā)著牢騷,毫無戒備,“劉備這廝,讓咱們帶兵天天攻城。”
“且不說天寒地凍,連武器都握不穩(wěn)。”
“關(guān)鍵那曹軍,箭矢跟源源不斷似的,壓根攻不下來,上去也是白白送命!”
“住嘴!”一個年長將領(lǐng),出言呵斥,隨后滿臉堆笑。
“陳軍師,這小子亂說話,我替他給您賠罪。”
陳登笑著擺擺手,毫不在意。
畢竟他來意,就是說服幾人歸降曹操。
現(xiàn)在看來,估計不用怎么浪費口舌,便可以達到目的。
“好了,咱們都是徐州人,就別見外了。”
陳登壓低聲音,小心翼翼的問:“各位將軍,現(xiàn)在對劉玄德什么看法?”
此言一出,驚艷四座。
陳登如此明顯的意思,在場眾人,都能聽懂。
“玄德公宅心仁厚,不知陳軍師此言是什么意思?”年長將軍回答的滴水不漏。
陳登心底暗罵一聲老狐貍,隨后全盤托出,“現(xiàn)在寒冬臘月,又即將元旦,劉備卻讓我等來睢陽攻城。”
“此乃一罪,不體恤人心。”
“其二睢陽城曹軍準備充足,強攻就是白白送命。”
“劉備不把將士們的命當(dāng)命,妄為統(tǒng)帥,這是二罪。”
“最后劉備攻打睢陽,只是為了替關(guān)羽報仇。”
“為了一人而斷送全軍,枉為人主,此為三罪。”
“諸位甘愿效忠這等庸主?”
眾將開始竊竊私語。
有人提問,“陳軍師,我等不效忠玄德公,難道去投靠屠城的曹操嗎?”
聞言陳登很是無奈。
曹操哪里都好,偏偏屠過徐州。
這就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情,搞得異常復(fù)雜。
陳登沉思良久,想好說辭,“咱們降的不是曹操,而是睢陽守將曹仁。”
“也不是曹軍,而是漢軍。”
“哼!誰不知道大漢已經(jīng)名存實亡...”話說一半,就被年長將領(lǐng)打斷。
“夠了,不要再說了!”
年長將領(lǐng)看著陳登,問:“我們降曹,能得到什么?”
“官升一級,統(tǒng)兵人馬不變,駐防徐州。”陳登把曹仁在密信中開出的條件,轉(zhuǎn)告眾人。
眾將領(lǐng)聽后,紛紛心動。
他們大多是徐州世家大族出身,自然希望能留在本地。
外加本身就對劉備不滿。
所以眾人選擇臣服曹操,聽從陳登調(diào)遣。
“元龍兄,我等降了,說吧,什么時候起事?”
陳登笑了笑,眼中閃過精光,“不著急,再等幾天。”
眾人聽罷,點頭同意。
他們也需要時間,通知麾下部曲。
結(jié)果到了第二天早上。
劉備抓到幾個潰兵。
他勃然大怒,當(dāng)著全體將士的面,把這幾人斬首,以儆效尤。
等晚上攻城回來。
眾將臉上全無敗意,而是興奮的找到陳登。
“元龍,劉備今早剛殺了幾個逃兵,現(xiàn)在軍營內(nèi)人心惶惶,現(xiàn)在可以起事了吧?”
“不可。”陳登依舊是擺手拒絕,胸有成竹道,“再等等。”
剩下幾天,逃兵是越來越多。
甚至有一天,發(fā)生了五十多人同時潰逃。
而劉備對這些人的處置辦法,是當(dāng)著全軍的面,統(tǒng)統(tǒng)斬殺。
眾將領(lǐng)每次去找陳登,商量何時起事。
陳登都是以時候未到的理由拒絕。
睢陽城。
曹仁站在城樓上,遠眺劉備大營方向,嘴里喃喃道:“陳登怎么還不發(fā)信號?這都七天了。”
“陳元龍估計是有自己的謀劃,將軍不必著急。”荀攸上前安慰。
曹仁很是無奈,說:“為了和他里應(yīng)外合,城中士卒已多晚沒有休息。”
“不必如此。”荀攸搖搖頭,拱手諫言,“城中尚且有三萬守軍,可分批次休息。”
“只要留五千人,準備迎接陳元龍即可。”
“畢竟里應(yīng)外合,用不了多少人。”
“反而會因為去的人多了,而耽擱時間。”
曹仁點了點頭,采納荀攸建議。
次日。
劉備驚奇的發(fā)現(xiàn),昨晚竟然沒有出現(xiàn)逃兵。
他十分高興,看來經(jīng)過自己的鐵血手段,再無將士敢臨陣脫逃。
隨即劉備繼續(xù)帶人攻城。
結(jié)果自然是無功而返。
等夜晚回到軍營,眾將軍一臉痛心疾首,找到陳登。
“元龍啊,今早劉備沒抓到一個潰兵,這不白白錯失良機了嗎?”
不料陳登拍案而起,道:“時候到了,今夜起事!”
“啊?”
陳登見眾人不解,笑著跟他們解釋,“劉備處置逃兵,剛開始確實能起到威懾人心的作用。”
“但時間一久,將士們只會畏懼劉備,而沒有了之前的效忠之心。”
眾將聽罷,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