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體系數字化轉型實踐
- 敖景
- 1427字
- 2024-08-26 14:30:14
前言
數字經濟將“數字”帶入企業的一切領域,如業務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智能化、上軟件系統、建數據庫、建平臺等。作為企業的一員,不論是一線員工還是管理者,都是數字工作者,只要愿意,都可以用數字去改變一切,創造未來。數字化轉型涉及方方面面,筆者認為,根本性的轉型是管理體系變革,這是新的實踐。本書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實踐的主要內容如下。
(1)數字體系是管理體系的新提法,是數字經濟下的體系概念。在“一切皆可數字化”的原理下產生的普適性的現代體系建設方法和思維方式,是新的過程方法,可突破傳統管理體系的天花板。
(2)在體系數字化轉型時,企業首先要完成經營路線和新型價值鏈的設計,這兩條體系主動脈是數字體系的頂層結構,也是軟件開發和集成的頂層結構,是網絡體系的基礎。這是打造以價值驅動外向型服務企業的新觀點。
(3)在數字化時代,管理扁平化的本質是信息扁平化,核心是下放或開放信息權。筆者認為,過程增值的本質是流動,效率的本質是信息流轉的速度,信息輸出的速度決定了企業的能力,且要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信息傳遞給正確的人。
(4)在解決復雜性的問題上,采用了“三元素”原理,將一個復雜的系統分散到n組最簡單的三元素結構上,同樣一個復雜的程序也可以用n組三元素代替。三元素既是體系的最小結構,又是構成鏈的最小數量單位,它確保了點對點、端對端的連接,是管理接口和建立網絡體系的基礎,具有普適性。同時,強調先建鏈后建網的原則。
(5)過程也是生產力,筆者應用國際公認的“過程方法”(即過程六要素模型)的原理去建立“過程開發模型”,提供了過程設計的范式,強調過程袖珍化。對過程每個要素進行細分類和數字化后就能實現作業數字化。同時,將防錯措施設計到過程中去,這是減少過程風險的最佳辦法。
(6)基于過程六要素模型去建立“過程分工模型”以解決分工的徹底性問題,并將活動分解到最簡單操作的限度為止。活動細分并通過信息系統推送到各個作業端后,就可以利用移動端等設備進行實時管理,就能為體系的優化提供運行大數據。
(7)在體系柔性化方面,提出了管理體系標準單元、過程袖珍化、碎片化、軟件碎片化的概念,通過數字化及組合技術產生新的體系柔性化技術——柔性數字化,就能實現體系和過程的快速集成和定制,以適應環境的變化。柔性的實質是系統降維,強化離散型。同時,還提出了“過程項目化”“過程承包制”和“體系私有化”的概念,這是提升管理效率的新嘗試。
(8)在制度落地方面進行了數字方法的新嘗試。過程數字化后,個人看板上便能顯示自己負責的部分,就能輕松實施把控,后臺會即時反映每個人的工作業績和效率,監控與數據同步。數字落地方法完全改變了傳統的方式。
(9)數字體系與智能制造互有交集,是信息場景系統與信息物理系統的結合,其成熟度可借鑒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的要求作為體系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建立企業具有競爭力的指標系統。
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組織就應當將改變組織命運的體系數字化轉型視為重大優先選項和關鍵舉措,視為企業發展的新起點。數字經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做一個勇敢的探路者,說不定會有奇跡發生,走前一步即領先一個時代!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我的博士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婁峰研究員的指導,在此特別感謝!同時,對長期從事管理體系建設、信息化建設和軟件研究的專家張雨翔、蔡志堅、賀蘭海、敖宇、林培升、李維給予的很多建設性意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歡迎讀者通過微信號13632215544或郵箱aojingrj@126.com進行交流和指正。
敖景
2021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