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籌建大明中央軍校
書名: 大明天啟:冒牌天子,如履薄冰作者名: 月動黃昏本章字數: 2051字更新時間: 2024-08-12 21:49:47
不多時。
朱由校便見到孫承宗與袁崇煥二人進入大殿的身影。在他們行禮覲見之后,朱由校緩緩開口道,“朕之前已經與恩師和崇煥溝通過遼東方略,他們的建言深得朕心。”
“如今剛好有職位空缺,朕打算任命恩師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督師薊遼、登萊、天津等處軍務。而崇煥則官復原職,以遼東巡撫的身份管理關寧錦事務。”
朱由校將問詢的目光投向內閣,開口詢問道,“不知內閣意見如何?”
黃立極與錢龍錫對視一眼,均對朱由校的任命沒有表達任何異議。如今他們正是需要皇帝支持的時候,自然不會平白無故去忤逆皇帝的意圖。
再說了,那孫承宗身為帝師,本就地位高貴,身為東林成員,與各方之間都維持著良好的關系。
之前只是因為魏忠賢存在,才能將其壓制的辭官歸家。如今沒了魏公公,自然沒人會去主動招惹他。
“朕聽聞遼東將士今年餉銀還未調撥,內閣便將今年餉銀一并交予恩師,帶去遼東為將士們發放,也好安將士們守土之心。”
“陛下,如今國庫緊張,難以抽調太多銀兩啊。”此時戶部尚書直接從隊列中走出,滿臉苦澀的開始哭窮。
“朕知道朝廷不容易,為了能讓朝廷度過難關,朕決定停止三大殿的建造。朕會從三大殿剩余經費中調撥一部分給予恩師,但戶部也需要補充足夠的數額才行。”
為了安撫朝臣,朱由校直接將之前停止三大殿的決定搬了出來。畢竟朱由校來自后世,無論這宮殿建設的多華麗,也無法讓見過世面的他動心。
若是前線抵擋不住建奴進攻,就算這宮殿修建的再如何華麗,最后都會便宜那撿漏入關的建奴。
在將彈劾與遼東之事處理完畢后,朱由校又在朝廷中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那便是他關于“大明中央軍校”的設想。
他朱由校想要建立獨屬于大明的“黃埔軍校”。
如今的明軍其實勇將很多,比如遼東的祖大弼,手持長柄戰斧,身穿三重重甲的情況下,即使在八旗陣營里也能所向披靡。日后的吳三桂那也是異常勇猛,率領家丁能夠“勇冠三軍,孝聞九邊”。
由于明軍勇將以及家丁的存在,導致明軍在千人以下的小規模戰斗中,通常是可以打垮建奴、取得勝利的。
在日后的清軍入關劫掠中,明軍雖然大戰役打不過,但是基層官兵鄉勇往往能給清軍造成大量死傷,這也是每次清軍返回沈陽都會披麻戴孝的原因。
不過由于大戰役屢次失敗的緣故,八旗貴族們每次收益往往能大于損失,這也導致了后期他們“痛并快樂著”屢次入關。
可一旦明軍各方集結,進行大規模作戰的時候,明軍各部配合不佳、精銳甲兵不足的缺點便會體現出來。
雖然整體人數占優高于建奴,可面對建奴壯丁十三萬、甲兵四萬的規模,明軍的主力都會遭遇嚴重的潰敗。
因此朱由校便想以“中央軍校”為基礎,先培養出數量足夠、配合融洽的基層軍官,等日后銀兩充足,便能以這些基層軍官為骨架,迅速拉起來足夠規模的中央軍。
只有如此,才能“打掃干凈屋子”,徹底掃清明軍的各種陋習,建立一支較為新式先進的明朝中央軍。
于是,面對著站立在大殿兩側的眾多大臣,朱由校打算先和眾大臣討論一下明軍存在的問題,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近年以來,大明多處地方產生了戰事。比如東北的建奴肆虐還有西南的奢安之亂,在處理戰亂的過程中,多處戰事不順,不知各位大臣可有總結我大明軍隊出現的問題?”
面對朱由校的開口詢問,原本有些熱鬧的朝堂竟然有些安靜下來。
朝中諸位大臣有的人對兵事一竅不通,有的人則是深知內情卻不敢得罪眾多既得利益者,不敢將真相說出來。
眼見朝會氛圍有些冷場,剛剛上任兵部尚書的孫承宗此刻直接出列,略微思索了一番,開口道,“陛下,臣以為各處戰事不順,很大程度上與各軍鎮武備廢弛、吃空餉嚴重有關。”
“同時各地官軍在聯合作戰之時,往往存在溝通協調問題,很容易被賊人逐個擊破。臣以為之前遼東多處戰事不利均與此有關。”
朱由校對孫承宗投向了贊許的目光,隨后開口道,“我大明過去多年繁榮昌盛,對兵備的重視度不夠,才導致了武備廢弛的問題。”
“為了顯示我大明對軍隊的重視,朕打算建立一所軍事教學的地方,我稱呼為學校,大明各處的優秀將領以及士兵,只要能通過這所軍事學校的考核,就能進入其中讀書。”
“而朕會親自安排我大明最為優秀的軍事將領和兵法大家進入其中,他們會作為老師進行教學。”
朝中大臣聽完以后,雖然感覺朱由校的想法很是新穎,但內心深處卻不為所動。
朝中文官大臣是覺得此事是軍隊那些臭丘八的事情,與他們無關。至于站在另一側的武官勛貴,他們則是平日里躺平慣了,這種明顯要吃苦受累還可能討不了好處的事情,他們可不愛去做。
見到諸位大臣的態度,朱由校決定拋出自己早已經準備好的一個重大決定,“為了顯示朕的決心和朝廷的重視,朕會親自擔任這所軍校的校長,等到里面的學子完成學業畢業后,朕也會與大臣們重點討論他們日后的前程。”
原本還一片安靜的朝堂瞬間變得有些嘩然,就像是在平靜的湖水中突然落入一塊巨石,導致湖水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
“陛下作校長,那只要能進入這軍校學習,豈不是就能對外宣稱是天子門生?”
對于大明子民來說,成為“天子門生”,那會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譽。
站在左側的文官群臣,看向武將們的眼光都有些嫉妒,“他們文人怎么就沒有這種機會?他們的后輩子弟可是也想成為天子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