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輿論
經過幾日的調查,駱養性終于發現了錢謙益的心腹們制造混亂的證據。他將這些證據一一記錄,準備呈報給皇帝。
與此同時,駱養性還發現錢謙益試圖收買錦衣衛中的內應。他立即采取行動,將這些內應一一抓捕,嚴加審問。
李杰得知駱養性的調查結果,怒火中燒。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聲道:“錢謙益竟敢如此猖狂,簡直罪無可恕!”
他立即召見駱養性,詳細詢問調查情況。駱養性將調查結果一一道來,李杰聽后,怒火更盛。
“駱養性,朕命你立即抓捕錢謙益,嚴加審問,務必查清他的所有罪行!還有,拿著錢謙益的族譜抓人,一個一個全都不要放過。”李杰冷聲道。
駱養性領命后,立即展開行動。他帶領錦衣衛,直奔錢謙益的府邸,準備將其抓捕歸案。
錢謙益得知錦衣衛即將到來,心中大驚。他立即收拾細軟,準備逃亡。他深知自己已無路可退,必須盡快逃離京城。
他帶領幾名心腹,趁夜色逃離府邸,直奔城門。然而,駱養性早已料到他的行動,即便是在城門處,那也布下天羅地網。
駱養性帶領錦衣衛,緊追不舍。他深知錢謙益的狡猾,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派出精銳的錦衣衛,分頭追捕,務必將其抓捕歸案。
錢謙益在逃亡途中,不斷變換路線,試圖擺脫錦衣衛的追捕。然而,駱養性早已布下天羅地網,無論他如何變換路線,都無法逃脫。
錢謙益逃至一處山林,已是筋疲力盡。他回頭望去,只見錦衣衛的身影越來越近,心中絕望。他深知自己已經逃不掉了,只能乖乖俯首就擒。
不過此時的錢謙益還是抱有一絲幻想,認為自己乃是東林魁首,天下讀書人之望,應該會有很多人為自己求情,皇帝為了安撫人心,也許不會殺自己。
東林魁首錢謙益被抓的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京城內外炸開了鍋。錢謙益,這位東林黨的魁首,以其博學多才,善于作秀,賣弄詩詞,贏得了無數讀書人和士人的敬仰。然而,就在昨日,他被錦衣衛以“謀逆”之罪名逮捕,關押在詔獄之中。
消息傳開,東林黨人無不震驚。錢謙益的門生故吏、同僚好友紛紛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一時間,人聲鼎沸,議論紛紛。
“錢先生一向對朝廷忠心耿耿,怎會謀逆?這定是奸人陷害!”一位年輕的士子激動地說道,他的聲音在人群中顯得格外刺耳。
“沒錯,錢先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豈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另一位中年士人附和道,他的臉上寫滿了憤怒與不解。
“我們必須想辦法救出錢先生!”一位年長的東林黨人站了出來,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大家分頭行動,聯絡各方勢力,務必要讓皇上明白錢先生的清白!”
東林黨人迅速行動起來,他們紛紛撰寫奏折,上書皇帝李杰,為錢謙益求情。這些奏折如雪花般飛向皇宮,每一封都充滿了對錢謙益的敬仰與信任,每一封都試圖打動皇帝的心。
“皇上,錢謙益乃是國之棟梁,忠心耿耿,絕無謀逆之心。請皇上明察秋毫,赦免錢先生!”一位東林黨人在奏折中寫道。
“皇上,錢謙益為國為民,鞠躬盡瘁,豈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請皇上三思,切勿聽信奸人讒言!”另一位東林黨人在奏折中懇切地說道。
然而,這些奏折并未如他們所愿,打動皇帝的心。相反,皇帝李杰在看到這些奏折后,勃然大怒。
皇帝李杰坐在龍椅上,臉色鐵青,手中的奏折被他狠狠地摔在地上。“這些東林黨人,真是膽大包天!”他怒吼道,“竟敢為錢謙益求情,簡直是目無王法!”
“皇上息怒。”一旁的太監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勸道,“這些東林黨人不過是愚忠之輩,皇上不必為此動怒。”
“愚忠?”李杰冷笑一聲,“我看他們是結黨結慣了,慣出了他們的臭毛病!錢謙益謀逆之事,證據確鑿,他們還敢為他求情,簡直是無法無天!”
李杰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外面的天空,心中怒火難平。“傳朕旨意,將錢謙益的罪行公之于眾,證據也一一公布,讓天下人都知道他的真面目!”他冷冷地說道,“誰再敢為錢謙益求情,就讓他陪錢謙益一起去死!”
皇帝的旨意迅速傳遍京城,錢謙益的罪行被公之于眾。一時間,京城內外議論紛紛,人們對此事的態度各不相同。
“錢謙益竟然謀逆?真是想不到啊!”一位老者在茶館里搖頭嘆息,“他可是東林魁首,怎么會做出這種事?”
“我看未必。”另一位年輕人反駁道,“錢先生一向忠心耿耿,怎會謀逆?這定是奸人陷害!”
“不管怎么說,皇上已經下旨,誰再為錢謙益求情,就要陪他一起去死。”一位中年人說道,“看來這次錢先生是兇多吉少了。”
盡管皇帝已經下旨,但仍有許多讀書人不顧生死,為錢謙益求情。他們紛紛撰寫文章,在各大書院和茶館聲援錢謙益,試圖喚起人們的同情與支持。
“錢謙益乃是國之棟梁,忠心耿耿,絕無謀逆之心。請皇上明察秋毫,赦免錢先生!”一位讀書人在文章中寫道。
“錢謙益乃國士,無欲無求,為我大明鞠躬盡瘁,豈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請皇上三思,切勿聽信奸臣讒言!”另一位讀書人在文章中懇切地說道。
這些文章很快在京城內外迅速傳播開來。老百姓就是這樣,沒有什么主見,聽風就是雨,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錢謙益的案件,許多人開始懷疑,錢謙益是否真的謀逆。
面對這種情況,李杰也深知三人成虎的道理,不能一味的使用皇權壓制輿論,否則,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