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掌控王朝命脈,封朱棣為太上皇!
- 大明:穿越倒計時,全網瘋狂支招
- 海水很咸
- 2038字
- 2024-07-24 21:31:41
在浩瀚的歷史進程中,約翰牛就進行過類似的嘗試。
他們通過工業革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利用生產出來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國門。
將那些國家都變成了他們的殖民地。
然后再利用當地的土地和原住民,幫他們種植糧食、生產物資、賺取財富等等……
在其最巔峰的時期,約翰牛的殖民地可謂是遍布全球各處。
無論太陽如何旋轉,都能有約翰牛的殖民地沐浴在陽光里。
也正是因為這樣,約翰牛巔峰時期自封為‘日不落帝國’!
但殖民地終究只是殖民統治,做不到將當地的土著完全同化。
等到時間一久,當地被壓迫剝削的土著逐漸開始覺醒。
矛盾經過積年累月的堆積,局勢就會失去控制,難以做到長久的穩定。
同時,一旦殖民國的本土出現變故,那殖民地也會發生異動,走向失控的邊緣。
就好比華夏歷史上的中原王朝一樣。
強盛的時候,周圍的小國都是畢恭畢敬的,把中原王朝當成天朝上國。
心甘情愿的把中原王朝當成宗主國,自己則老老實實的當好附屬國。
可一旦中原王朝內部虛弱、陷入混亂的時候。
這些附屬國就會開始上躥下跳,甚至會產生一些入主中原、承繼大統的野望。
當然歷史上也有些原本不屬于中原王朝版圖的土地和百姓。
被中原王朝占領后,世世代代就徹底融入了中原王朝的。
哪怕包括現代,偌大的華夏民族,也是由幾十個民族一起組成的。
每個民族都從內心深處認同自己是華夏民族的兒女。
毫無疑問,這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
殖民地只能奴役人的肉體,但文化卻可以同化人的思想!
“占領土地之后,必須要遷徙大量的人口過去居住?!?
“然后在當地傳播大明朝的文化,徹底同化當地土著的思想!”
“這樣用不了幾代人,這片土地的大家就都是大明朝的老百姓了!”
“我們華夏的民族文化,就是征服全球的最大武器!”
看到這里,朱高乾的眼睛越來越亮,仿佛找到了穿越過去之后的終極目標!
一定要狠狠奪舍‘日不落帝國’的氣運!
糧食不夠吃?
那就把全球所有耕地都給你占嘍,到時讓大家一天吃八頓!
“好家伙,確實是我格局小了!”
“這波我的,確實眼光太短淺了!”
“什么糧食產量高低?如果糧食不夠吃,那就去打下一塊大陸,如果還不夠,就再打一塊!”
網友們的反應很迅速,發現這個想法確實是簡單粗暴,最重要的是還十分行之有效,紛紛出言響應。
朱高乾繼續看了一會兒,發現都差不多了,沒什么新的回復了,于是便打開了備忘錄。
同樣在‘米’的那棵枝干上畫了幾根樹枝。
然后在上面寫下了‘水稻種子’‘小麥種子’、‘曲轅犁’、‘筒車’、‘海外作物’、‘增加耕地’等等關鍵信息。
“大家伙扯太遠了,既然說完了‘柴米’,趕緊接著說后面的‘油鹽醬醋茶’??!”
“你看,又急……”
“油鹽茶這三樣前面大家已經提到不少,剩下的醬和醋又都是傳承久遠,博主能做的無非也就是改良一下制作工藝。”
“油的話明朝時期的食用油主要以芝麻油、蘿卜籽油為主?!?
“那么對博主來說,要想通過食用油來賺錢的話,就要增加食用油的種類?!?
“鹽的話之前也說了,海鹽、井礦鹽還有提純技術也都有所提及?!?
“倒是茶,前面只說到了紅茶適合傾銷海外,國內主流喝的綠茶卻是沒提多少……”
“說到綠茶,能有咱們現在這么方便的喝法,朱元璋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了?!?
“現在華夏人喝茶的習慣就是被他改變的?!?
“一開始,人們沿習點茶法,要將餅茶碾碎,沸水沖點,茶筅研磨,極其花費功夫?!?
“當老朱發現制作進貢的茶餅很辛苦時,說了句‘唯采芽茶進貢’,便下令廢除了團茶?!?
“從此,明朝人就以新鮮芽茶沖泡而飲,簡單方便明了。”
“……”
簡單看了一會兒。
朱高乾大致了解了明朝的飲食和飲茶方面的情況。
‘增加食用油種類’、‘制鹽及提純’、‘紅茶制作’、‘工藝改良’……
他快速的將這幾個關鍵信息寫在了這些畫出來的樹枝上。
一圈總結下來,加上之前收到的一些零散建議。
代表著‘衣’和‘食’的兩棵大樹已經變得枝繁葉茂起來了。
“穿越后要是將這里面的產業快速鋪展開來,讓朱棣成為太上皇指日可待。”
朱高乾看著自己記錄的信息,心中突然有了一股強烈的信心!
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
那到時大家吃的大米和小麥,都是他名下的糧鋪出售的。
吃的食用油、用的生火工具也大都是從他這里批發的。
他要是跺一跺腳,整個大明朝都得跟著抖三抖!
這些東西按照現代的說法,都可以將其統稱為戰略物資。
如果完全掌控了這些戰略物資,那他的地位和影響力可就太大了!
大到連朱棣這位永樂大帝,都不敢對他輕舉妄動。
因為一旦朱高乾出了什么事,那造成的影響和牽連可就太大了!
而這,就是控制了戰略物資所帶來的好處。
有了他帶過去的先進知識、技術和設備,這些可不是白日做夢的妄想,而是可以預見實現的未來!
這也就是他為什么在看到那兩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后,內心深處會涌現出強烈信心的原因。
同樣的,隨著另外兩顆光禿禿的樹木逐步被補齊,朱高乾的底氣還會增加!
“前面兩大類說完了,接下來該說說‘住’了吧?!?
“說到‘住’的話,其實就是改善住房結構和條件?!?
“其實到了明朝,燒磚技術已經相當完善了,建一般的房子,磚瓦結構就足夠了?!?
“但如果是要建大房子的話,那還是得上我們的鋼筋混凝土結構?!?
“所以鋼材和水泥也得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