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我印象中的東北-元宵節(11)
- 講述家鄉的那些事兒
- 藍心001
- 2188字
- 2024-07-24 15:37:27
元宵節是春節的一部分。元宵節,也稱為上元節或小正月,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傳統節日,標志著春節慶祝活動的結束,過了十五年就算真的過完了。
東北人過春節有東北的習俗。掛燈,扭秧歌,滾元宵,送燈,撒燈,滾冰溜子(據說去百病)
掛燈:元宵節一早,姥爺就把前幾天姥姥糊好的紅燈籠掛到桿子上了。帶著黃燈穗的紅燈籠在高高的桿子上隨風飄動著,在迎接著團圓的節日。每家每戶門前柱子上都會掛上大紅燈籠,桿子有高有矮的,雖然不是整齊劃一,但一盞盞紅燈籠拉滿了節日的氛圍。在那時掛紅燈籠已成為元宵節的傳統,無論家境貧富,這一習俗都不可或缺。時至今日,一些農村人除了掛燈籠,還會掛上五星紅旗,以此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敬意。
扭秧歌:村里每年過年都會組織秧歌隊,每天還會發補助,報名的人非常踴躍,都想踩著高橋在上面扭著,東北人天生好扭好浪,扭秧歌的熱情高,從組織秧歌開始,大家吃過早飯就到大隊門口排練一直練到年三十才歇息。從初二開始,村里的秧歌隊就會走上街頭,敲起鑼鼓,扭起歡快的大秧歌給大家拜年,遇到做生意的人家,就會多停留一會兒,生意人家也會放鞭炮再給發個紅包,圖個吉利。大家看秧歌的積極性很高,大街兩邊都是人,每回我都拉著姥姥去看秧歌,我總是會擠到人群的最前面觀看,最喜愛秧歌隊里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還有媒婆和騎毛驢的小媳婦,好多人會一直跟著秧歌隊行走觀看,姥姥腿腳不好,看一會兒就回去了,我是不嫌累的一直跟著人群走。我們東西村是接壤的,每會到了東西村接壤的地方,碰到東村的秧歌隊,兩村秧歌隊就扭在了一起,不分你我,再加上兩邊的鼓聲鑼聲一起響,氣氛也達到了高潮。鎮里偶爾也會組織個秧歌比賽,那熱烈的場面甚是壯觀,我記憶里只看過一次。只記得十一個村的秧歌隊聚集在鎮政府門口,人山人海的,異常熱鬧。
滾元宵:每到正月初十三就集市就開始了,集上就有商販開始賣元宵了,但那些買來的元宵并不是全是糯米做的,會參雜一些其他糧食,所以吃起來口感差,別且都是五仁陷的,我不喜歡吃五仁的。所以,每回到了正月十五,姥姥就會給我包元宵吃。包元宵俗稱滾元宵,滾元宵是特別有意思的活,姥姥做元宵的糯米面是包粘火燒剩下的,從凍的大缸里拿回來,化開后就可以開始包了。餡料就是一種,白糖核桃仁餡料的。核桃是我姥姥秋天從山上撿回來的山核桃,別看它黑不溜秋的模樣,核桃仁小難弄,但油多還特別香,每到秋天,姥姥總是會撿回來不老少核桃。有些人可能會問怎么叫撿核桃呢,那是因為成熟的野核桃會自然脫落到地上,人們只需要成熟的季節在核桃樹下撿起來就行。再一個核桃樹太高,枝干又細,核桃又長在樹尖上所以想著上樹給它鼓搗下來有些難度。
話說回來,做元宵陷的核桃仁是姥爺每晚一邊看電視,一邊砸出來的。一天晚上砸一點,攢夠一二碗就夠做餡料的了。
姥姥弄好餡料,活好面就開始包元宵了,半盆面,一二碗餡料,就是元宵的食材了,姥姥的元宵包的不是很大,大約一個核桃大小,包元宵對于姥姥來說小菜一碟,姥姥的包元宵又好又快。元宵包好了還只是完成了第一步,還有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簸箕上滾元宵,只有滾完的元宵才叫真正的元宵。滾元宵不是一個一個滾的,需要大批量一起在簸箕里的糯米粉上滾,姥姥端著簸箕站在地上,掂來掂去的幾下下來,每個元宵就沾滿了糯米粉,滾好的元宵再拿出去凍上,凍上幾個小時,凍硬實了就可以拿回來煮著吃了。軟弱筋道,香甜可口,每回我都能吃上兩碗,連最后的湯都舔干凈了。元宵除了煮著吃,還可以炸著吃,但過油炸費勁,還費油,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本著會過日子的原則,多數是煮著吃的,但偶爾也能吃到,如果我太饞的話,我媽就會給我炸點。
送燈:除了吃元宵外,下午四五點鐘,天快黑的時候,大人們會到親人墳墓去送燈,以照亮他們回家的路。燈具都是自家自個做的,還有直接買了蠟燭,在墳墓旁踩出個雪窩子,點好的蠟燭放在里邊,最后在墳墓周圍再燃放鞭炮和煙花,告訴死去的人這個團員的節日,活著的親人們并沒有忘記他們。這時從遠處看向山上,都是星星點燈,沖破了寂靜的黑暗。姥爺家的親人墳墓挺遠,姥姥和舅姥爺是年輕時逃荒過來的,在當地沒有親人墳墓,但姥姥總會那天買些燒紙,在河邊上給死去的親人悼念一下。
撒燈:這個習俗,現在只有在東北農村還有,城市里住上高樓的人們已經不時興了。入夜后,農村各家會在自家庭院、屋前屋后放置小燈籠或是蠟燭。每回這個時候,我就自告奮勇幫著干。姥姥坐在炕上,拿出姥爺買回來的一包蠟燭,切成10厘米左右,點燃后,我就跑出去放在大門口,倉房,豬圈,雞窩棚子,挨個角落的放著蠟燭。冬天的厚雪成為很好的蠟燭臺,只要用手小小的堆一下,就可以把蠟燭穩穩的插在里邊了。遇到風大的地方,還需要弄個雪蓋子,防止風把蠟燭吹滅。村里的人不光在自家院子里撒燈,還會在村路,路口,或偏僻小路上放置上點燃的蠟燭,照亮整個道路。站在高處往向整個村子,燈火通紅。
滾冰溜子:就是到冰面上打滾,把一年的病痛都可以滾沒了。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會到大河上去滾一滾。但凡是個什么活動,我都非常喜歡湊熱鬧。吃過元宵后,就吵吵著拉著姥姥去滾冰,姥姥從不去,但允許我和鄰居家的哥哥姐姐一起去,我便痛快的去找他們,我們一行人來到大河上,那里有不少人在滾冰了,大家都不耽誤時間,躺下就開始在冰上滾動著,滾過來,滾過去,滾一遍,又一遍,似乎要把所有的病痛都滾沒了,不知道為什么從我學會滾冰開始,我就很少鬧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