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剛才自己是太著急了,產生了幻覺吧?
太子怎么可能勾結蒙古人,來攻打大明呢?
于是王守仁使勁地揉了把臉,重新看向朱厚照。
“殿下,你沒說話吧?是我聽錯了嗎?剛才我好像聽你說,是你把韃子引來的?”
“你沒聽錯,我剛才就是說,是我把韃子引到這兒來的?!?
朱厚照繼續一臉淡然,隨后開始拿起紙筆寫起什么東西來。
王守仁簡直要瘋了,大聲吼道:“你說什么!是你把韃子引到這兒來的?”
朱厚照好像想起什么,手中的筆一停,抬頭看了看王守仁。
“隊長,別開槍,是我。”
“是我把韃子引到這兒來的?!?
王守仁現在可沒空理會太子這些莫名其妙的對白,再度激動地問道。
“可……這是為什么??!你是大明太子啊!為什么要勾結蒙古人?再說了,你是憑什么能調動他們這么多部隊的?”
朱厚照咧嘴一笑,得意洋洋地指了指自己。
“當然是靠我自己??!我這個大明太子在這里,寧夏鎮又剛剛發生了叛亂,這些韃子再怎么內亂,也很難控制住貪欲,不來狠狠撈一筆吧?”
“就算他們不想撈一筆,難道就不想活捉我這個大明太子回去嗎?要是捉到我,那他們可是賺翻了!哈哈……”
王守仁眼睛瞪得都快掉地上了,不可置信地質問朱厚照。
“你……你是拿自己做誘餌,故意向韃子放出消息,讓他們來攻打你?你……你……這樣做,難道不考慮后果嗎?”
“你身為大明太子,難道一點都不為大明考慮嗎?萬一你真的被俘,或者……死在亂軍之中,陛下就你這么一個皇子,大明的未來該如何是好……”
王守仁完全無法理解朱厚照這種瘋批行為,連敬語都忘了說了,就差指著鼻子罵了。
誰知朱厚照接下來說的話,更加氣人。
“那有什么辦法呢,安化王又是個廢物,咱們還沒出手,他就倒下了。”
“就算我真的出手了,打贏這么一個廢物,有什么可自豪的呢?”
“我好不容易千里迢迢從京城來到這里,什么都沒干就這么回去了,那我不是白跑一趟嗎?”
王守仁聽明白了,太子這么做,就是想跟蒙古人打上一場,這也太瘋狂了!
就為了跟蒙古人較量一番,就敢拿自己的命,拿整個大明的前途去當誘餌!
王守仁又再度迷茫了,前些天好不容易對朱厚照升起的崇拜之心,此刻又再度跌倒了谷底。
再賢明的太子,也沒有拿整個王朝的命運,去逞個人威風的吧!
“可是殿下!你就手里這兩萬士兵,其中騎兵也不過6000,怎么對得上韃子的數萬騎兵??!”
朱厚照微微笑道,好似一切都在掌握中。
“邊鎮這么多軍隊,你怎么能說我就兩萬大軍呢?”
“可邊鎮的部隊不歸你管啊!”
“現在歸了,你看看?!?
說著朱厚照就遞給王守仁他剛剛寫好的東西,王守仁一看。
“本宮承天序,奉父皇之命,聞邊鎮急報,蒙古韃子集結大軍,侵我疆土,擾我子民。本宮心憂如焚,誓守祖宗基業,保我大明安寧……
今本宮暫領邊鎮及鄰近城邑之全部甲兵,親率大軍,誓師出征,以御外侮。凡本宮麾下將領,皆當以國事為重,聽從本宮號令,奮勇殺敵,不得有誤……
…………
征西將軍:朱厚照”
王守仁再看到這樣一封詔令,整個人都麻了,真想跪下來求太子了。
太子,大哥,祖宗!
你引狼入室,不肯回去也就罷了,你還敢當場矯詔!
再說這什么破格式啊!根本就不對,矯詔您也用點心好不好!
前面以太子的口吻發布命令,最后還落款一個征西將軍……
王守仁看著這封狗屁不通的詔書,簡直要被氣暈過去,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安全地回去。
就算回去了,這事一追究起來……大概,也許,可能,陛下不會連自己老爹一起砍了吧?
王守仁正被太子氣得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就見朱厚照又繼續開始寫起什么東西來。
“殿下!你又在寫什么?不要再矯詔了!再說你剛才寫的也不對啊……”
王守仁正勸著呢,就聽慶陽知府快步跑了過來,邊跑還邊喊。
“十萬火急!京城來的飛鴿傳書!”
然后就把手里捏著的小竹筒遞給了朱厚照。
朱厚照打開小紙條一看,是弘治皇帝親自手寫的命令。
大意是從接到命令這一刻起,立刻當場解除朱厚照的征西將軍職務,也收回讓他整頓邊鎮事務的差事。
讓朱厚照趕緊回來,把兩萬部隊就近交給慶陽府去對抗蒙古人,不論如何,命太子立刻回到京師。
朱厚照舉著紙條,翻過面一看。
“嘿嘿,父皇還挺細心的,還專門在紙條背后蓋了印,這是生怕我不信??!”
朱厚照翻過紙條看印章的時候,王守仁也一眼看見了正面的內容,他頓時舒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
幸好皇上是靠譜的,肯定已經知道太子可能會有別的想法,收到邊關告急之后,就立馬用最快的方式告知了太子。
皇帝下旨意都是很鄭重的,一般來說再遠的地方,都需要派出個太監,當面宣旨。
這回實在是給弘治皇帝逼急了,哪兒還來得及派人傳旨啊!直接在飛鴿傳書的背面蓋印了。
王守仁一看皇帝都下旨了,就趕緊再勸。
“殿下啊!你看陛下都給您下旨了,咱們趕緊照旨意做吧!您趕緊把這軍隊交出去,我帶人護送著您回京!”
誰知道朱厚照二話不說,兩手“咔咔”一頓撕巴。
把一堆碎紙丟在了地上,淡定地說道:“老王,你在說什么啊?哪來的旨意?我怎么沒看到呢?!?
王守仁整個人徹底麻了,站在那一動不動。
旁邊的慶陽知府也被嚇得目瞪口呆,跟個癡呆一樣,張大著嘴巴看向地上的一堆碎紙。
太子這是要逆天?。【尤桓宜菏ブ?!
隨后朱厚照把他剛寫好的另一份東西遞給了慶陽知府。
“欸!你來得正好,趕緊把這份信給我加急送到京城去,我得告訴父皇這里發生的事,現在邊鎮如此危機。怎能離得開我呢?”
……
“逆子!”
乾清宮內,收到朱厚照急遞的弘治皇帝,怒火攻心,奮力地一拍桌子,差點當場被氣暈過去。
他是有預感的,太子有可能想留下來與邊鎮諸將一起防衛蒙古人。
可是沒想到,他居然在信里信誓旦旦地說,他已經向所有邊鎮發出了詔令,要統領各路邊鎮共同抗敵。
他這都不是想幫著抗敵了,他這是想做總指揮?。?
尤其……還是以皇帝的名義!
特么的,明目張膽地矯詔是吧!矯詔之后還要特地寫信告訴皇帝,讓皇帝趕緊把正式的詔書補上,免得讓天下人覺得皇帝失信于人……
而且這封信,分明是后發的,按理說太子應該已經收到了自己的急報,可他這信里面只字未提,就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
弘治皇帝拿著信的手被氣得直抖。
別說弘治皇帝現在混亂,整個朝廷內外都亂了,全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雖然大家對太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意見,可這屬于大明內部矛盾。
要是太子因為貪功冒進,被蒙古人捉了去,這不就是小號的土木堡嗎?
何況皇上就這么一個兒子,他要是落蒙古人手里了,以皇帝一向重家人而輕朝堂的態度來看……搞不好還得簽個賣國條約之類的。
可是自己這些人再著急,太子隔的這么遠,實在也管不到他啊!
將在外,還軍令有所不受呢。
這太子在外,搞不好圣旨他都不受。
眾人稍微一想,好像還真是!
太子就算抗旨不遵,誰又能把他怎么樣?
一想到這里,朝臣們的心里就更慌了。
其實他們不知道,在他們驚慌的時候,太子早就已經把飛鴿傳書來的縮小版圣旨撕掉了。
此時比朝臣們更混亂的,就是各路邊鎮的總兵了。
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收到同一份詔令。
都是太子以征西將軍的身份,要求他們全都聽從調遣。
每個拿到這份詔令的總兵,都會與手下各路參將一起討論,這份狗屁不通的詔令到底要不要聽?
說聽吧……自己根本就沒有收到皇上或者內閣的任何消息,說要聽從太子的調遣。
說不聽吧……這可是太子!誰敢不聽一個試試?
于是所有接到詔令的總兵們都煎熬上了。
現在問題的關鍵,都不是聽不聽從這份狗屁不通的詔令了。
就算聽了,萬一要打了敗仗,這責任肯定落不到太子頭上吧?
皇上和內閣也沒下令,不就只有自己扛下來嗎?
我們就這么愿意當冤大頭嗎?
這種罪名誰擔得起??!
從這份詔令寫得如此隨意來看,打敗仗的可能性還不小……
于是在朱厚照各種匪夷所思的操作過后。
現在從他身邊的人,到各路邊鎮將領,再到京城的朝廷內外,全國上下現在都慌得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