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64.三面圍攻
- 李世民穿越高平陵事變
- 古今之盛軌
- 2459字
- 2024-06-19 19:00:00
一個軍吏突然掀帳而入,慌張稟報:
“太傅,有冀州官吏送信前來,說是偽帝已經到鄴城去了,此次偷襲中領軍的便是偽帝親自統領的五萬多偽兵。”
此言一出,整個大帳頓時炸鍋了。
“曹芳居然沒在許都了么?天吶!”
“這小兒居然這么大膽,竟敢在太傅進兵之際穿越幾百里去偷襲中領軍。”
“看來這家伙還懂得用兵啊,在太傅大兵壓境之際,居然還能統御幾萬兵馬而不潰散,日后咱們在軍略上也要考慮更加周密才行了。”
“形勢大變了,現在我等必須即刻調整原來的用兵方略了。”
……
這些言語多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但此刻司馬懿卻是無心去在意了。
他自己此刻也處于對曹芳的震驚、惱恨,以及暗自佩服的情緒中。
司馬懿先前還以為曹芳在許都,因此便想著親統大軍直撲許都,以泰山壓頂之勢迅速撲滅其勢力。
在他看來,這完全是能夠辦到的,他本來以為最多不出十日便可擒獲曹芳凱旋而還。
因為他認為曹芳畢竟長在深宮,縱然有些機謀,但從未經過戰爭,在軍事上必定是不如他司馬懿的。
而他司馬懿親統大軍出擊后,豫州沿途郡縣多半會懾于他的威望望風而降,他便只需要直取許都便可收取全功。
可此刻呢,他居然得到了這么個消息,曹芳居然騙過了他,竟然已經跑出豫州了。
非但如此,這小兒竟然還跑到鄴城打敗了他的兒子,直接是將他的整個計劃全部打亂了。
他也因此為自己上了曹芳的當而惱恨不已。
想想自諸葛亮去了以來,除了他騙別人,何曾有人敢騙他?何曾有人能讓他上當受騙?
悶悶不樂,惱恨了好一陣,司馬懿方才冷靜下來。
“太傅,烈有一策可破偽兵!”
參軍胡烈年輕氣壯,急于建功,不愿多費精神,直接就是干。
他是司馬懿的老部下胡遵的二兒子,長得異常彪悍。
因為還沒有什么能夠拿得出手的戰功,只是靠著門蔭才得入仕,且現在也只能屈居軍中幕僚,因此在重視軍功的中軍受了不少輕視。
所以,他現在只想要通過此次出征拿下大功,一來好讓那些軍頭們服氣,二來也是想得到權臣的賞識,從而出人頭地。
司馬懿聞言一笑,他此番就是故意帶些此前沒有立過戰功的年輕一代將領來征討曹芳的。
他認為攻殺前天子一事是頗為敏感的,一來可能讓人損壞名聲,二來也是可能在臨陣之時讓人很尷尬。
因此,此事對于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將領來說恐怕興趣不大,亦或者說會導致他們在與前天子面對面相戰時顧慮重重。
可這些年輕一代就不同了,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曹家皇帝對他們的皇恩還不深,他們對曹家的歸屬感自然也不可能太強。
而這,就是他司馬懿可以利用的地方。
現在洛陽朝廷已經由他司馬懿掌握大權,這些年輕一代要想盡快出人頭地,就只能向他司馬懿靠攏,聽他司馬懿的話,向他司馬懿遞交投名狀。
而這種對于出人頭地的渴望,自然也能夠讓他們克服攻擊前天子時的顧慮。
為了盡快爬上去,為了盡快獲取成功,年輕一代或者說不被重視的寒門,肯定是敢于打破一切世俗規則的,當然也包括攻擊前天子。
這不,眼見父親胡遵和哥哥胡奮都已經揚名立萬,對于出人頭地更加渴望的胡烈不就不顧一切的站出來了嗎?
見司馬懿眼中盡是鼓勵之意,胡烈大喜,激動的言道:
“太傅要想盡快殄滅偽朝,首先便得滅掉曹芳,曹芳一滅則偽朝將不戰自破,所謂擒賊先擒王也,咱們可以兵分兩路,由我親自率領二萬中軍渡過黃河攻打鄴城,而另一路則由太傅您親自統領繼續略定豫徐兗揚各州城池,那偽朝本就兵弱,根本無法支撐兩線作戰,如此撐不了幾日,便可大破偽朝了。”
擒賊先擒王一說,迅速引來了眾人的點頭贊同。
而這也是司馬懿的戰略,他想的也一直是先滅曹芳。
但有一點他不同意胡烈的看法。
便是征討曹芳一路他不能假手他人。
因為若是以他人帶兵攻打天子,盡管已是不被司馬懿承認的天子,也恐為曹芳以君臣大義等說教所離間,甚至互相暗通款曲。
就比如說,若是其他將領去攻擊曹芳,那曹芳何嘗不能對攻擊的將領說“朕乃先帝策立的天子,司馬懿做反賊,你們也要為虎作倀嗎?春秋大義都學到狗肚子里去了嗎?你們今日誅殺天子,日后史官之筆豈不是要將你們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你們何不助朕反戈一擊,與朕一起反攻司馬懿,到那時,朕又豈會吝于封侯封國之賞?”
想想吧,若是攻打天子的將領聽到曹芳這樣一番言辭,豈不是很可能就會被離間了?即便沒有離間成功,司馬懿也擔憂因此導致攻擊將領不再出死力。
因此,攻打天子一路,只要身體允許,他絕不愿假手他姓之人。
他必須親征,必須親自押陣監督。
司馬懿的眼中放出陰狠之光,笑道:
“老夫要的正是擒賊先擒王,此際偽帝羽翼未豐,正是咱們殄滅他的最好時機,因此,咱們只要出手,就必須往死里打,將偽帝打得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完全無法招架,所以兩路進兵還是不夠,老夫決定三面圍攻。”
眾人知他素來善于機謀,不禁齊刷刷看向他。
“老夫決定從豫州、并州、幽州三面對偽帝進行圍攻。”
“第一路將由老夫親自統五萬大軍渡過黃河攻打鄴城。”
“第二路則由司馬昭、州泰、田豫統兵從并州向鄴城攻擊。”
“第三路嘛,便是需要說動幽州方面了,幽州在冀州北面,至今保持中立,只要能夠說動幽州向冀州進兵,這偽帝就要面臨三面圍攻的死局了。”
“至于豫徐兗揚之事,老夫便交給王昶去平定了,王將軍擅長軍謀,不用老夫費心。”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
眾人深覺此招厲害,曹芳定然無法招架,仿佛都已能見到曹芳被捆在帳中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太傅此招可謂高明至極,只是您年事已高還要辛勞親征,未免令我們不忍心吶,還是由我替太傅征討冀州吧。”
參軍牽弘一邊暗嘆司馬懿出招的狠辣,一邊也是認為此次征討必獲大功,因而不愿意錯過。
他出身將門,武力過人,善使一桿長槍,乃是雁門太守牽招的二兒。
與胡烈一樣,也是因為沒有軍功在身只得做個幕僚而急于立下巨功的二代子。
傅瑕和陳騫為跟隨司馬懿多年的幕僚,已猜到了司馬懿的意圖和顧慮,因而并不勸阻司馬懿以老軀親征曹芳。
“若是太傅非要親征,可否讓我胡烈為先鋒?”
胡烈已是焦急得眼睛都快要掉出來了,他渴望軍功已快要走火入魔了。
“先鋒之事稍后再說。”司馬懿卻是一笑而過,認為幽州更緊要,于是看向了陳騫。“陳司馬可愿作為老夫的密使往幽州走一趟啊?”
陳騫善于權變,又懂軍略,他認為讓陳騫去幽州必能說動幽州出兵,而只要幽州歸他,則曹芳的死局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