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58.萬軍齊發
- 李世民穿越高平陵事變
- 古今之盛軌
- 2584字
- 2024-06-16 19:00:00
安排完留許人手,曹芳隨即著手轉進河北之事,凜然發令:
“文鴦,你即刻率領玄甲軍一隊為前哨,前出打探司馬昭軍動向,即時來報。”
“諾。”
文鴦激動領命,感到自己的銀戟早已饑渴難耐了。
曹芳深知文鴦的勇武,已有意將之培養為玄甲軍的統帥。
但此刻玄甲軍的統帥,當然還是由他親自擔任。
“陳泰,即刻擬詔予王頎、史招、李績三將,要他們靈活應敵,盡量拖住老賊和王昶之軍,延遲其席卷豫州之勢。”
“并擬詔予冀州刺史裴徽,河內太守郭敞,要其加強守備,守住黃河一線至少三日,為朕轉進河北爭取時間,否則軍法從事,再讓裴徽遣一枝軍秘密準備大批渡船在杜氏津接應朕。”
“再擬詔予徐州王凌、諸葛緒,令他們即刻統領討寇軍至鄴城與朕相會,此外,下詔徐州郡縣嚴加守備,不得輕易使賊占據,不得有誤!”
“諾。”陳泰當即應命。
“王頎史招李績三人屬下鎮兵難用,州郡兵戰力不佳,為防意外,諸葛誕當領青州兵一萬五千人往援王史二將,杜預領新軍一萬往援李績所部,務必配合王史李三將拖住老賊與王昶數日。”
“諾。”
“諾。”
諸葛誕、杜預二人欣然領命。
曹芳又看向其他人,令道:
“其余人等須在今夜子時前完成行軍準備,人銜草,馬銜枚,不張天子旗號,只帶五日糧草輜重,輕裝疾進,子時一刻,朕將率領五萬大軍秘密直驅杜氏津,渡過黃河,轉進河北。”
“諾。”
“諾。”
“諾。”
……
毌丘儉、桓范、陳泰、文欽等人高聲稱命。
“此外,孫卿在許都留守期間,繼續張立天子旌旗,對外詐稱朕仍駐蹕于許都之假象,以吸引老賊注意力,不得有誤。”
“諾。”孫放無所畏懼地領命。
此刻需要將司馬懿主力大軍全都吸引在許都,以便掩護曹芳主力北進。
吸引司馬懿最好的辦法,當然莫過于是讓其知道天子一直在許都了。
但此舉亦是讓孫放等留守將士不得不獨當老賊主力。
但曹芳其實并沒有做得很絕,他只要孫放至少堅守七日,七日后則聽其自便,不治其罪。
“散朝之后,尚書令與豫州刺史即刻在豫州全境實行戒嚴,任何人未得朕與當地守令許可,不得擅自出入,違者按奸細論處。”
“另外,毌丘甸速領一千兵馬為前部,專責清空大軍北進沿途行人,免致今夜行軍消息走漏,但也不可傷害行人,只將他們暫時管制便好,待大軍經過之后,便視情形將他們放歸。”
“諾。”
“諾。”
“諾。”
按說行軍是在半夜三更,當不至于沿途有人,而且按朝廷規制,也不準黃昏后胡亂出入城。
但凡事都可能有萬一,也許哪個有關系的世家子就憑裙帶關系恰好在今夜蹦出來了呢?
萬一他恰好就是不滿許都一方的人,或者說是老賊一方派來的奸細呢?
若是他們將大批兵馬離許往北而去的消息捅給洛陽那邊,便事情難測了。
曹芳下發這樣的詔令,就是為了確保接下來向河北進軍的行動不容易泄露出去,或者說是盡可能延遲行動暴露的時間。
他要的便是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然出現在河北大地。
曹芳又與眾人議定了細節,大家隨即分頭準備。
時間很快來到了正始十年二月辛亥日子時一刻。
春初的深夜漆黑如墨,伸手不見五指。
許都北門之外的原野上,往左右望去,卻是火把槍戟如林,旌旗漫天似海,仿佛無邊無際,不見盡頭。
那遼闊平坦的原野上此刻正排列著一個巨大的秩序井然的矩形長軍陣:一列五人,每行萬余人。
列于最左側的,也是將首先開拔的,乃是新軍騎兵陣,將士們盡著黃色行袍。
在陣前押陣統領的,乃是身著黃色行袍手持丈八蛇矛的文欽。
魏國以土德自居,服色尚黃,因此,將士們除特別情形外皆著黃袍,持黃旗。
為便于行軍,大軍暫不著甲。
而將盔甲置于輜重車上載行。
列于新軍騎兵陣右側的則是玄甲軍,其精神氣勢也是最為高昂,兒郎們盡著黑色行袍。
曹芳親自押陣統領。
他此時騎馬立于玄甲軍陣前,腰佩赤色劍鞘的倚天劍。
他頭戴金冠,身著黑色行袍,再系一件繡著金絲云紋的黑色披風,遠遠看去威勢迫人。
原身長相清秀,身長八尺,但因為不喜軍事,更不愛兵器格斗,因此武力趨近于零。
但在這些日子以來,曹芳已根據前世的武藝經驗不斷訓練著自己,到今日為止,已算是大體上恢復了前世的武力技能,達到一名中上乘武將該有的水準了。
桓范、陳泰列于曹芳左右,俱是一臉肅穆,一身黃色行袍,腰佩長劍。
列于玄甲軍右側的是由泰山兵組成的步軍長陣,亦是身著黃色行袍。
在前押陣統領者則是手持虎膽湛金矛的泰山太守臧艾。
列于最右側的乃是新軍步軍長陣,也是兵力最多的一個矩形長陣。
兒郎們盡著淡黃戰袍。
在前押陣統領的,是身著行袍腰佩長劍的毌丘儉兄弟。
將士們因為天子平日對他們慰勞賞賜不斷,因此一聽到今夜有使命,個個皆是精神昂揚,士氣高漲,仿佛此行是要去參與盛會受賞一般。
規模宏大的軍陣,爆發出震懾四方之勢!
但此處兵馬雖多,卻是人銜草馬銜枚,除了時不時地寒風吹動旌旗獵獵作響,時斷時續能聽到城內傳來的打梆聲外,可謂靜得連一根繡花針掉地上都能聽見。
“新的征途開始了,朕必滅巨兇,再成大業!”
曹芳仰望無垠夜空,只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
“出發!”
天子一聲令下,令旗翻動,萬軍齊發!
騎兵先行,步軍隨后!
浩浩蕩蕩,一往無前!
行軍踏步之聲一起,頓時響徹天際,震動萬里!
現在有了雙馬蹬,騎馬舒暢多了,曹芳不禁為先前的未雨綢繆欣喜了一陣。
他就這樣與親信文武以及麾下兒郎們,風馳電掣直奔河內郡杜氏津而去。
文鴦的使命是做前哨,打探清楚司馬昭軍的進兵日程、路線和軍備等情況。
因此作為哨探,他當然是要提前開拔。
于是在本日午時一散朝,文鴦便已風風火火領著玄甲軍百騎出了許都城往西北而去了。
河內郡在豫州西北,屬于司州管轄,原本應該服從司隸校尉的管理。
但它被黃河分割為了兩個部分,河北的部分正好像一個楔子一樣深入了冀州境內。
因此,為了不被司馬懿一黨所制,冀州刺史裴徽一得知司馬懿將進軍許都的消息后便搶先將河內郡在河北的部分占據了。
否則任由賊軍勢力伸入河北,則冀州很難防備。
而黃河南岸一線從司州到兗州一段有三個比較適合賊軍渡河的渡口,從左到右依次為司州河內郡杜氏津、司州河內郡延津和兗州東郡白馬津。
杜氏津渡口較小,但距離洛陽最近,只三百余里。
延津渡口很大,很方便大規模軍隊渡河,但距離洛陽較遠,有五百余里。
白馬津也比較大,但距離洛陽更遠了。
文鴦判斷賊軍必將從杜氏津過河。
因為他認為一來賊軍希望速戰,二來,賊軍若是選擇延津和白馬津,將拉長補給線,增加轉運糧草困難,也將讓對手擁有更多襲擾糧道的機會。
因此,他一出許都城,便領著哨騎兒郎們直奔杜氏津而去。
而就在文鴦率領哨騎到達杜氏津不過半日,便發現了一枝旌旗蔽空,頂盔冠甲,兵器精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大軍往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