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朱瞻基領兵權!
書名: 開局馬克沁,打造大明日不落作者名: 建安新風骨本章字數(shù): 2010字更新時間: 2024-06-12 22:18:49
明末的時候,因為瀕臨崩潰,明朝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不會打仗的軟蛋。
但其實就算是崇禎時期也打了不少勝仗。
回到明武宗,再往前的朱棣、朱元璋時期,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清朝帶來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大量的“宮廷劇”充斥熒屏,讓吃瓜群眾們茶余飯后有了“八卦”清朝帝王、妃嬪們私生活之談資。
但是談起明朝,史學家眼中大多是用專制、獨裁、殘暴、昏君等詞匯來形容。
大明最值得驕傲的就是:硬氣、強悍、決不罷休,傲氣十足。
尤其是朱棣,親自帶兵打仗無敵,坐鎮(zhèn)后方指揮也同樣出色,如今給朱瞻基的講解非常精準,李鐵軍非常佩服。
“朱棣這個人在軍事方面的天賦,確實可以說是很高的,在朱棣的帶領指揮下,明朝軍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就體現(xiàn)在三個層面,一方面是朱棣學習藍玉帶兵打戰(zhàn)的戰(zhàn)術,采用騎兵對騎兵的突襲。”
查看資料。
李鐵軍發(fā)現(xiàn)他低估了朱棣。
這個“老兵痞”的家底非常豐厚。
所謂的國庫空虛,只是戶部等人希望他以民生為重。
但是對軍隊,朱棣可是一點都不含糊。
……
朱允炆時期,明朝的軍隊被嚴重削弱,雖然朱棣節(jié)制北方兵馬,又得寧王等人的幫助,但他也沒有多少兵馬可用。
李景隆等人戰(zhàn)死。
明朝更是沒人可用了。
但驚醒的是,因為朱棣善用太監(jiān),很多太監(jiān)都打出來了,尤其是鄭和、劉永城等人。
朱棣給了他們充分的兵權,組建頂級騎兵。
他將邊外的三千投降騎兵編入自己的騎兵營,結合之前的戰(zhàn)馬基礎,最終造就了一支彪悍的三千營。
三千營的前身的朵顏三衛(wèi)。
朱元璋將投降大明的納哈出部眾進行安置,一部分被安置在遼東故地,另一部分則被安置在長城以北科爾沁草原一帶,并設置了朵顏、泰寧、福余三衛(wèi),是為朵顏三衛(wèi)又稱兀良哈三衛(wèi)。
之后,朱元璋在此地劃入寧王轄區(qū),朵顏三衛(wèi)由是歸寧王朱權節(jié)制。
朱權就藩后,在朵顏三衛(wèi)中簡拔精銳者3000人,組建了一支剽悍的騎兵部隊,朱權為這些人提供最精良的裝備和最豐厚的待遇,在物質和精神雙重保障下。
寧王手里的這支部隊,成為了大明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他們跟隨朱權多次擊敗自己的“同胞”北元騎兵,成為大明忠誠的守邊人。
靖難時,朱棣勢單力薄,不得不拉攏其他藩王的支持。
離他最近的便是寧王,軍事實力最強的也是寧王。
朱棣帶著幾百名親信和大量裝滿金銀珠寶的箱子出發(fā),很快就抵達了寧王府,朱棣對朱權許諾,將來得了天下,要和朱權平分天下。
朱權自然不信朱棣的鬼話,但也不想和自己的哥哥撕破臉,只是強顏歡笑招待朱棣,只想著早點把這個瘟神送走。
就在朱權和朱棣喝酒吃飯的時候,朱棣讓自己的親信在后面搞小動作,他們用帶來的金銀珠寶收買了朱權手里最精銳的那支3000人的精銳騎兵。
第二天,他們主動反水,并包圍了寧王府邸,朱權被迫解除兵權,其麾下的8萬精銳全部被朱棣接管,朱棣的實力頓時增加了一大截。
朱棣將朱權手里的3000人騎兵改編為三千營。
靖難時,朱棣除留下為數(shù)不多的人留守老巢北平外,集中所有的主力10萬人,以三千營打頭陣,繞過真定、濟南的朝廷軍隊的據(jù)點,渡過黃河。
朱棣焚燒了渡河用的船只,以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
過河后,朱棣一路不戀戰(zhàn),發(fā)揮其部隊騎兵多、機動性強的優(yōu)勢,接連突破朝廷軍隊的防線,兵鋒直逼長江,又渡過長江,兵臨南京城下。
朱棣稱帝后,又大大擴充了三千營的員額,人數(shù)遠遠不止3000人,只不過沿襲之前的叫法,仍叫三千營。此后三千營參與了朱棣五次北征的所有戰(zhàn)事,他們在蒙古草原上打敗了韃靼騎兵、瓦剌騎兵,為大明確立了東亞的霸主地位。
而這支三千營。
現(xiàn)在要交到朱瞻基的手里了。
朱棣將手搭在朱瞻基的肩膀上道:“這支騎兵是精銳中的精銳,我把他們全部交給你,就是希望你能夠像當年冠軍侯一樣,率領精銳,快速殲滅,甚至飲馬瀚海?!?
朱高熾很驚訝,因為這可都是朱棣的老家底啊。
沒有仗打的時候,好吃好喝地供奉著,每年的銀子都是少不了的。
相比于禁軍,這支軍隊才是朱棣壓箱底的寶貝。
而且這樣看,他已經(jīng)把朱瞻基當做自己的接班人了。
朱瞻基也驚訝道:“爺爺,要是我打光了怎么辦?”
“打光?不可能,我相信你。”朱棣笑道。
朱瞻基又道:“這支部隊不給馬兒帶?讓他去打阿魯臺的主力嗎?”
“阿魯臺算什么東西?要主力去打?而且你到底有沒有把我剛才說的話聽進耳朵里?主要目的是把兀良哈給收拾了,還有馬兒幫你牽制阿魯臺,連他們都收拾不了,你當我孫子干嘛?”
面對朱棣的呵斥,朱瞻基不敢吭聲了。
爺爺向來雷厲風行。
他也不能讓爺爺失望。
對于朱高熾來說,他本來也不怎么擔心朱瞻基的安危,畢竟他的任務很輕,基本不會失手,還有三千營和神機營,怎么會輸?
就算輸了。
難道還跑不了?
如今把精銳都交到朱瞻基手里,朱高熾的位置就坐穩(wěn)了,以前的他沒有軍權,現(xiàn)在的他利用自己的兒子得到了軍權。
南方的漢王再囂張也不是他的對手!
朱棣看著朱瞻基聽令后站得筆直的樣子,心里也欣慰了不少。
他很清楚把兵權交給朱瞻基意味著什么。
同時也很清楚讓圣孫出戰(zhàn)的風險。
看了土木堡。
侍從太監(jiān)馬云很擔心朱瞻基的安危,擔心他像朱祁鎮(zhèn)一樣天子守國門,被北方人抓了去。
但在朱棣看來,馬云就是個門外漢。
根本不知道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