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造船難題
書名: 大明:正經(jīng)人誰給崇禎當國師作者名: 深海魚郵本章字數(shù): 2052字更新時間: 2024-06-18 05:20:00
許存山還不知道,他按照最低生活標準制定的勞工營,雖然解決了絕大部分災民的生活問題,卻也吸引了城內(nèi)的不少大小乞丐。
這些人一口地道的京腔,卻稱呼自己為災民,混進勞工營里每天偷奸耍滑,互相之間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兄弟們,又要到飯了!”
此時的許存山,正和登州趕來的高三立研究北洋造船廠的建設問題。
三個月前在登州開建的第一艘600噸級的蓋倫船,已經(jīng)正式被命名為登州號東大探險船,未來這個級別的海船將會是絕對的中堅,光是北洋水師就計劃裝備六十艘。
不過相比于福船和廣船,蓋倫船雖然適合遠航,但運送的貨物要少很多,又要雇傭更多的水手,所以在以短途海運為主的東亞這片,估計很難得到海商們的青睞。
眼下北洋造船廠一期的船臺規(guī)模就達到了二十座,算上足夠五千人的生活區(qū),工作區(qū),木料廠,堆場,占地超過200畝,光是整個硬件設施的建設就計劃投入五十萬兩銀子,雇傭五萬人力。
可以說是自欽天監(jiān)新城之后最大的項目,就連修建從京城到天津的水泥路也沒用上這么多人,當然目前最大的瓶頸還是水泥的原料短缺,已經(jīng)二十四小時輪班生產(chǎn),也只能滿足目前的需求。
目前水泥的生產(chǎn)主要還是采用畜力研磨,還屬于半手工產(chǎn)業(yè),但面對如此巨大的需求,其效率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工匠們面對科技局開出的高額獎金,正在不斷地嘗試各種辦法來提高水泥的產(chǎn)量。
有的再改進畜力研磨的裝置,讓其能更高效地運作,有的再琢磨新的動力來源,比如嘗試利用水利來驅(qū)動研磨設備,與此同時,剛上市的海螺水泥商社,也在尋找新的石灰?guī)r礦區(qū),光是在今年就準備鋪開六家工廠。
剛研究完北洋造船廠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高三立又拋出了一個原料問題。
“國師,按周師傅的測算,眼下咱們用松木所打造的海船,若是頻繁海戰(zhàn),開炮的話,使用年限可能只有十年左右......”
建造好一艘登州級海船,包括后期的配套軍火,水手加起來要二三萬兩銀子,若是只能使用十年也著實是頭疼,可眼下大明船廠所用的陰干木料絕大多數(shù)都是松木,只有南方才有少量的柚木。
頭兩批的海船建造為了應急使用,搶奪東海的制海權(quán),可以采用松木,剩下的還必須使用堅固的柚木和橡木,如此保養(yǎng)好的情況下甚至能使用百年。
要想一船傳三代,人走船還在,必須得想辦法搞到硬木,而且現(xiàn)在就得著手,畢竟就算搞到木材,將水分陰干也需要時間。
想了一圈目前只有兩廣云南地區(qū)的柚木,還有東北地區(qū)的橡木離的最近,可兩廣的巨木早就被砍的差不多,云南又山多難運,巨木要是運出來的費用,恐怕快趕上等克白銀了。
琢磨了一圈,許存山只想到了一個地方,建奴皇太極的后屁股,后世黑龍江入海口的廟街。
“橡木的事我來研究,你和周通海將船廠和造船的事研究妥當就行。”
“是,國師。”
高三立連忙點頭,此時登州號已經(jīng)下水,正要開始海試,他這邊已經(jīng)開始組織300多名老船匠北上,協(xié)助建造北洋造船廠。
見高三立懂事,許存山又叮囑道“另外造船廠人多眼雜,貧道擔心屆時會有建奴探子隱藏其中,還需組建一支1500人的工廠護衛(wèi)隊。”
“1500人的護衛(wèi)隊,朝廷這邊能同意?”
高三立心中一顫,國師又是造海船,又是建護衛(wèi)隊,莫非想學那顏思齊,想在海外列土封疆。
“到時天津衛(wèi)新軍指揮使張世澤會和你對接此事,無須擔心官府方面的態(tài)度,另外修建船廠的工人擇一批老實,聽話的良家子..........”
北洋造船廠的修建,事關整個后續(xù)計劃的進行,許存山自然要多叮囑幾句,可惜現(xiàn)在手上的人不夠用,只能從欽天監(jiān)抽調(diào)些工匠過去負責。
送走了高三立,許存山便準備研究橡木的事了,長白山和大小興安嶺中的橡木不少,這些地方說起來雖歸皇太極管轄,但所住之人多是生女真,又稱野人女真或者索倫人。
要是能找到海商做白手套,用大明商品換取生女真伐木再利用松花江,黑龍江將巨木扎筏順流而下,再建幾艘中間空肚子的運木船,完全可以實現(xiàn)北木南下。
許存山想了一會,終是想起了一個人來,之前推演,調(diào)查錢龍錫的后臺時,曾推演出一位名叫沈進元的海商,此人的走私范圍就是遼東,朝鮮,倭國九州等地。
“來人,去將浙商沈進元請來。”
“是,國師。”
沈進元此時正在京城股票交易所炒股,身為浙東走私海商的頭牌,他明面上的身份是浙江絲綢商人,甚至在江南制造局還有著官身,背靠東林大佬和浙江豪紳和南京城勛戚。
可就算有如此背景之人,放到這京城股票交易所,那也是小蝦米一般的存在,比如他身前兩米外叫喊的那對父子,京城出了名的大牛人嘉定伯周奎,聽說前段時間和保國伯張世杰硬剛,保下了晉商六大家族,如今很是風光。
左邊七米處更是不得了,乃是武昌府的楚王,往前一直追溯那可是太祖皇帝的第六子,屬于老牌宗藩,說是富有湖廣都不為過。
他一個商人,就算有著江南制造局的招牌,面對這些個頂尖貴人時也是難以入眼。
沒錯,自從祭祀大典后他便貓在這京城股票交易所,炒股賺多少錢無所謂,他主要是想結(jié)識些真正的大佬,晉商之事,令人深醒!
哪怕他后邊的靠山有錢龍錫這等東林大佬,內(nèi)閣重臣,面對天大的危機時也不一定管用.......
想法雖是好的,但效果卻不佳,蓋因有這種想法的豪商,不止他一個........
就在他有些心灰之時,家中的管家卻是突然找了過來:“老爺,國師有請。”
“國師?會請我?”
“沒錯老爺,欽天監(jiān),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