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堪比堯舜
- 東漢末年?不,是蒸汽元年!
- 少放點糖
- 2159字
- 2024-05-19 20:12:02
“里正,此處趙家?guī)X你們絕對是不能待了,至少這段時間得需要出去避上一避。”
雖然劉辯等人擊破了李玄,而且俘虜了三四百人,但是此處畢竟是韓馥的地盤,趙家?guī)X村民若是長待下去被報復(fù)是遲早的事。
“陛下所言甚是,小臣正準備率村民出去避上一陣。”老里正對此自然沒有異議,如今他們可算是大大的得罪了韓馥,就算不離開常山,一干村民也得出去避避風(fēng)頭。
“里正,村民們因我拋家舍業(yè),甚至有幾戶家中還失了人,這里還有些銀錢,里正可將其分予村民以做補償,剩下的留著路上用。”
聽得劉辯此言,這老里正面色一變,連連擺手,“陛下,我等如此皆是為報天恩,不圖回報。村中尚還有些積蓄,如今陛下欲起大事,正是用錢用人之際,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里正知恩圖報,莫非我劉辯是忘恩負義之人?”
“小臣不敢!”劉辯只是玩笑,老里正卻撲通一聲跪地。
身上有著現(xiàn)代人意識的劉辯不愿受此大禮,趕忙起身扶起趙安。
“此處銀錢,里正多少拿些,屆時到了新地方,皆需用度,若是無錢寸步難行。”
“銀錢之事陛下勿慮,村中尚有余糧。只是目前我等還不知應(yīng)該去往何處躲避。”
劉辯倒想幫他們,只是此時正處于得罪董卓被其追殺之中,只怕帶上村民一道反而拖累眾人。
“老里正,我等一行也要離開此處,主公,我們是否可邀老里正一道?”
劉辯本不愿提起此事,不過荀彧開口建議了,若是不接顯得拒人于外,于是就此接過話頭,看村眾有何想法。
“老里正,我正欲前往揚州東山再起,趙家?guī)X村眾若是愿意,可與我一道前往。若是村眾們有其他去處的,也可自我這里領(lǐng)上安家費。”
“能與陛下同行,我等自是愿意,只是趙家?guī)X村眾既有老人又有幼童,倘若與陛下同行,只怕是會拖累陛下。”趙安搖頭。
“里正勿要多想,劉辯剛剛承蒙諸位村眾舍命保護,談何拖累。若說拖累,也是辯拖累諸位,只要村眾同意,我等日后可一道前行。”劉辯抱拳。
趙安猶豫片刻,“承蒙陛下不棄,我等愿隨陛下一道。”
“里正不用問一問其他人?”
趙安笑道,“村內(nèi)大小事由我做主即可,陛下仁義,我等也相信隨陛下一道是最好的選擇。”
劉辯還是習(xí)慣民主,“里正還是問問吧,若有不愿者,切莫強求,畢竟此去離鄉(xiāng)甚遠。”
趙云熟悉村中情況,此刻笑道,“主公,我家里正處事公道,在村中頗有威望,他做決定,族人莫有不服!”
里正趙安也適時建議,“而且如今許多地方欺生,若是獨門小戶行走反而不妥。”
仿佛是怕劉辯不帶他們,有部分村民在場,直接就此一跪,“我等愿隨陛下一道!”
“諸位莫要再跪了,速速請起!”趙家?guī)X村民其他方面倒好,只是這動不動就下跪的行為,劉辯有些難以接受。
“此事倒是我考慮不周,那請諸位盡快收拾,休息片刻,未時一到我等便于村口集合直奔揚州。”
吩咐完,劉辯又轉(zhuǎn)頭面向趙云,“趙云,昨夜有戰(zhàn)死村民,你且?guī)思纯處图覍倭侠砗笫拢瑥堖|你再帶人去傷員家里幫忙收拾上路行李。”
劉辯不覺自己做了多大事,只覺這些是他該做之事,畢竟那些人都是因他或傷或死,然而此時老里正趙安及部分村民甚至流出淚來。
趙安更是老淚縱橫,“臣早聽說陛下仁義,如今一見方知陛下堪比堯舜!老朽活了如此年紀,還未見如此仁義的君主!”
如此時代,普通人命在上位眼里即便不是草芥,卻也相差無幾。在某些兇殘的人眼里,普通人不做軍糧已是恩賜。
劉辯自覺做的不夠,然而一干村眾卻覺得他做的太多。
“主公,還有一事,昨夜抓來這些兵勇如何處置。”
這些人劉辯自然沒忘,只是此時方才得出空來處置。
這些俘虜正被一根繩子全都拴在趙家?guī)X內(nèi)的小廣場上,在場被俘虜?shù)幕旧隙际侵皇茳c輕傷甚至沒受傷,畢竟敢于負隅頑抗的幾乎都在昨夜為韓馥舍身就義了。
這些人身體狀態(tài)尚可,精神狀態(tài)就要差上許多了。
一是因為此時他們已得知昨夜襲營的只有百余人和數(shù)匹牛馬,畢竟他們有上千人,兵力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被擊敗,怎能不讓他們沮喪。
再者此時他們已得知自己一行襲擊的竟真是前天子,而并非假冒的賊人,而且這位天子據(jù)說仁義無雙。
如今犯下襲殺天子這種大罪,他們都不敢想象自己一行會是何種死法,能被一刀砍了都是奢望。
若是早知冒犯的是天子,他們是否還愿意投降則是兩說。
“小人一行有眼不識陛下,沖撞了陛下,還請陛下恕罪!”
劉辯算是有顆赤子之心,但也不是不會傻到不會耍手段,此時劉辯并不開口,而是與荀彧一道一個“紅臉”,一個“黑臉”。
如今正是缺人之際,若是使些手段便能留人,劉辯該用還是用。
“恕罪?爾等劫殺天子,也敢談恕罪?主公,堂下賊子犯下彌天大罪,請主公依律治罪,以警后人!”荀彧說話之時語氣嚴肅,仿佛真要砍了他們一般。
眾人投降自然不是奔著取死而來,當(dāng)即跪下求饒,仍是原先說話那人打頭。
“請陛下開恩,我等并非是有意劫殺陛下,實在傳令之人并未提及陛下身份,否則就是借小人和眾將十個膽子,也絕不敢沖撞陛下分毫!”
“你是何人。”
“回陛下,小人是罪將李玄手下張仁,因在軍中多待了些年月,因此被任了個李玄身邊副將。”劉辯問得隨意,然而張仁卻是答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
畢竟張仁現(xiàn)在面對的是可以決定他們生死的人,由不得他不加小心。
“張仁,我只問一句,爾等當(dāng)真事前不知我真實身份?”
張仁大喜,既然陛下如此問了,那便是給了解釋的機會。給了解釋的機會,那他們就有活下來的可能,否則陛下沒必要多此一舉。
張仁倒也聰明,此時解釋其他也無用,只需為陛下遞上臺階便可,直接率眾將士拜伏,顯得無比誠懇。
“臣等絕不知陛下身份,若有半句假話,天棄人厭,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