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完美突襲
- 東漢末年?不,是蒸汽元年!
- 少放點糖
- 2111字
- 2024-05-13 21:31:18
二者相較,段煨認為劉辯穿河而過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畢竟河岸的腳印太像作假了,沿著河岸未必追的到人,但是順著馬蹄印去追,至少能追到一人。
然而段煨又不敢真的不管那小部分可能性,萬一劉辯逆向思維真從的沿河而走,那他罪過便大了。
走了半個時辰,段煨越走越不對勁。
繼續再走一段,段煨驚覺,小皇帝怎么開始回頭路,難不成他還想回洛陽送死嗎?
忽的,段煨面前再次出現這條大河,劉辯竟是帶人又繞回了下游。此前段煨分兵一路往上游方向,現在兩波人馬一南一北算是徹底被劉辯調開,短時間難以匯合。
待到跟前,段煨一陣頭疼,只見劉辯一行竟是故技重施。
兩路腳印,一路沿河而下,穿過河流直奔洛陽方向去,當然對方應該真的再進洛陽城,興許只是帶著自己一行兜圈子。
唯一的好消息是,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
同行騎士都生出一股被對方戲弄的感覺來,他們各個都是營中好是好手,哪能受的如此侮辱,當即紛紛請戰。
“將軍,直接分開追吧。就算是一對一,我等死戰,他們絕不是我們對手!”
“對方誘使我們一再分兵,我恐對方有詐。”接二連三分兵,段煨心中突然感覺到一絲不安。
長期一線作戰的將領往往都不會忽視自己的直覺,段煨的這點直覺曾不止一次救過他的命。
“將軍,事不宜遲,從痕跡來看,只需一個時辰左右,便能追上他們,若是再錯過機會,在下恐對方再次故技重施,屆時我等更是騎虎難下。”
段煨心中清楚,若是完成任務,確實也也只能如此。
“將軍,倘若無功而返,我等同樣罪責難逃!”
“繼續分頭追,若是未發現蹤跡,及時返回支援。留下信號,以供援軍查看。”
段煨不再猶豫,馬鞭一甩,絕塵而去。
“所有人追擊之時前后左右各散開距離,估計對方就在前面不遠處。”
此時路線幾乎是直線,不再像之前一般繞路畫弧線,發現路線如此變化,段煨有預感,成敗在此一舉。
靠前一騎不解段煨為何如此小心,“將軍,為何散開,難不成對方那八九個人竟敢暗算我們嗎?我們可是軍中精銳。”
段煨冷冷看了那騎一眼,那人登時被嚇得閉了嘴,“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想活得久,就需要小心謹慎。”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追了一路,段煨也有些煩了。那種感覺就像身邊有一個嗡嗡叫的蟲子,弱小但是極其惹人生厭。
現在段煨只想趕緊抓住這只蟲子,狠狠地一掌將其拍死。
“將軍,人來了,估計距離在二三里地這樣。”
張遼身邊副將起身拍了拍耳朵上因剛才貼地而沾上的泥土。
張遼點頭,此將聽力極佳,若是平日里碰上大批騎兵,甚至能從十幾里外便聽見動靜。
為殺一個措手不及,含張遼在內的六名軍士分列兩邊,張遼用約定好的手勢示意敵軍已經臨近。
不只段煨心煩,張遼他們心中又可曾沒有怨氣,投身行伍誰沒有血性。
同樣是當兵的,憑什么他們就得被人像狗一樣攆著跑。
不管是張遼還是其余諸將現在只有一個念頭,不管對面一會兒要來多少人,都必須打怕他們。
對有的人來說命重要,對有的人來說,尊嚴重要。
六人持箭瞄準,嚴陣以待。
趙恒和荀彧二人雖說不擅爭斗,但此刻同樣是是存了必死的決心。
就在眾人精神緊繃之時,八名騎兵就那樣闖進眾人視線。
劉辯喜的是來的人馬比自己想象的要少上不少,顯然分兵之計起了作用,然而又有些擔憂。
一是這些騎兵全都分散追擊,荀彧和趙恒最多也就絆倒兩匹馬。
追來的這幾位騎兵全副武裝,身上鎧甲捂的嚴嚴實實,單從裝備上看便可知各個皆是精銳。
尤其領頭之人,鎧甲更是顯眼,手上武器也是長槍,與旁人不同。
劉辯遠遠的看這將面熟,多掃了兩眼,發覺此將正是殺了袁槐太傅的段煨。
新仇舊恨,此時一并結算!
很快,段煨等人便沖至趙恒和荀彧跟前。二人自知臂力不濟,未必攔得住高速沖撞的戰馬,于是早早的便將絆馬索繞在齊腰粗的兩科大樹上。
待到戰馬前腿到達繩索附近,立刻坐直身子撞開遮蔽在身上的落葉,使腳蹬在樹上,使出了渾身力氣。
二人隨時第一次配合,但是配合的相當默契,雖說只絆倒了兩騎,但是其中有一位正是段煨。
段煨反應不可謂不快,只第一時間便試圖夾住馬腹,調整身姿,試圖用自己調整馬的重心。
當然了,段煨未必知道重心是什么,這些都是他常年征戰經驗的具現化。
然而有些事非人力所能為,只見段煨那匹戰馬前沖了兩步,終究還是馬腿一歪,重重的摔在地上,段煨同樣滾落在地,狼狽不已。
至于另一騎則更是倒霉,戰馬帶著他幾乎是以頭撞在地上,第一時間雖然沒有暈過去,然而也是掙扎兩下,起身起的搖搖晃晃。
此騎所乘之馬也是前腿跪在地上,掙扎了幾下仍未起身。
其余六騎見此情形哪還不知自己幾人是遭了襲擊,當即即刻尋找藏在暗處的敵人,至于拉繩那兩個不用他們操心。
他們相信憤怒至極的將軍絕對能把這兩人身上戳好幾個血窟窿。
然而張遼也不是吃素的,還不待他們有更多反應,六箭齊發,段煨手下一名騎士被一箭射穿頭盔。
另有四騎座下戰馬被射中,登時馬匹發狂,只得紛紛翻滾著棄了戰馬。
其中一騎似乎是有了預警,忽的變了方向方才逃過一劫。
為追求速度,段煨等人從驛站借來的戰馬并未裝甲,再者馬的目標大,容易中些,故此張遼選擇命幾人以射馬為主。
至于他自己則是藝高人膽大選擇射人,因為他自信手中弓箭足夠準,又有足夠勁力,足以穿甲而中。
一輪齊射之后,張遼六騎扔掉弓箭一拉韁繩,如風一般喊叫著沖段煨幾人而來。
倘若沖的不及時,估計荀彧和趙恒二人頃刻間便會沒命。
“殺!”
“殺!”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