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難纏的對手
- 重生大宋:我眼睛里有一副地圖
- 安化軍
- 2078字
- 2024-06-07 18:31:22
在清水河縣,趙伯辰一邊搜查著躲到鄉下的楊孔目的爪牙,一邊安撫著人心,一邊處理軍戶,一邊靜靜地等著對楊孔目的抓捕。不知不覺間,就過去了五六日。
抓捕楊孔目,看起來轟轟烈烈,實際上具體的作用,遠不如重新編排軍堡、軍戶。
如今的軍堡,里面的軍戶必須合乎要求,可以有一人當兵。凡是不符合要求的,不管是什么原因,都編到特殊軍堡里。特殊軍堡的家庭,可以當兵,也可以納糧納稅。
現在的軍堡管理相當嚴格,平時也按軍制分組,大致按軍制管理。只有特殊軍堡,管理才松散些。
管理嚴格的軍堡,提供合乎標準的兵員,現在是趙伯辰管理軍堡的模式。經過初步驗證,這種管理模式很合理。
第六天,派出去抓捕楊孔目的最后一組人員歸來。
趙伯辰坐在縣衙官廳的高座上,看著下面歸來的人員,沉聲道:“有沒有趕上楊孔目一行?”
葉隊長拱手道:“稟提舉,我們追上了。”
趙伯辰道:“既然已經追上,為何沒有把楊孔目捉回來?”
葉隊長嘆了一口氣:“本來我們與楊孔目一行作戰,已經穩占上風,可以把他們捉回來的。這個時候,楊孔目隊里忽然出現一條大漢,神勇異常,沒有人是他的對手。被他一個人,把人救回去了。”
趙伯辰沒有說話,只是死死地看著葉隊長。過了好一會,才道:“這個神勇大漢,叫什么名字?”
葉隊長道:“聽說叫崔丙騰,是逃過去的軍堡人員。前些日子的小馬家族事件,也是他所為。”
趙伯辰怒道:“這個崔丙騰有如此本事,竟然一個人救所有人?”
看趙伯辰的樣子,明顯不信。
梁漢周湊近趙伯辰小聲道:“世間良將,難說得很。在永寧軍堡時,崔丙騰是震懾于提舉的威名,才落荒而逃。如果不是提舉在,想來不會如此順利。”
趙伯辰一震,好長時間沒有說話。最后道:“現在楊孔目身邊還剩多少人?”
葉隊長道:“依我們的計算,還剩十六七人左右。”
趙伯辰沉默了一會,道:“與楊孔目戰時,你們隊死了多少人?”
葉隊長道:“稟提舉,一共死了六人。”
趙伯辰嘆了口氣:“長途奔襲,尤為不易,妥加撫恤吧。死者每人五十貫足錢,你監督發下去吧。”
葉隊長稱是,退了下去。
看著葉隊長的背影,趙伯辰嘆了口氣:“這些日子,我不上戰場,竟漸漸生疏了。在戰場上,死的最多的是雙方一對一而死的,第二多的就是被特別勇猛者所殺。兩方交戰,總有幾個特別擅殺者,在戰場上縱模無敵。楊孔目的人數也不少,其中有一兩個特別擅殺的人,也屬正常。”
梁漢周道:“崔丙騰是個天生為良將的人,與別的練出來的不一樣。戰場上與這種人作對,一不小心,就會人頭落地,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明白,我明白。”趙伯辰點了點頭,感觸頗深。
其實趙伯辰自己就是這種人,一上了戰場,人變得特別興奮。敵人的脖子、胸膛等要害,好像上天畫出了重點擺在自己的面前,只等著自己刺上一槍。其他人或許沒有趙伯辰的際遇,但也有天生的本事。
過了一會,趙伯辰道:“這個崔丙騰,竟成了大患!”
梁漢周聽了,默默嘆了口氣。
趙伯辰道:“這里的大事已經完畢,明天我們就離開清水河縣城了。反正楊孔目不敢回來,沒有了大敵,清水河縣再無大事。但愿朝廷清個能干的官來,把這里治理成我們與西夏作戰的大后方。”
說完,趙伯辰搖了搖頭,臉上有些無奈。
派什么官員,還是朝廷的事,地方上一點辦法沒有。這一點,趙伯辰有時候很煩。
八月十七,出征清水河縣的人馬回到秦州。知州李復迎出城門,迎接軍隊,擺接風宴洗塵。
趙伯辰回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母親和秀秀等得心焦。
把趙伯辰接回家里,母親抱怨道:“八月十五多大的節日,你沒有回來,我們在家里真是吃不下飯。”
趙伯辰道:“行軍打仗,哪里能夠想回就回?只能夠按照戰爭進程,決定行止。”
母親道:“清水河縣離得又不遠,哪里就那么嚴格?對了,你吃飽了沒有?”
趙伯辰笑道:“既然說是接風宴席,豈能吃不飽?”
給趙伯辰倒了一杯茶來,看著趙伯辰喝了。母親才道:“區區一個清水河縣,又沒有大軍,什么時候征討不行?偏偏就在八月十五去,耽誤了過節日。”
趙伯辰看著母親,柔聲道:“母親,戰爭自有其節點,不是想怎么就怎么的。回來已經八月十七,而九月初就要西征,沒有時間了。秦州的事很多,由不得自己說了算。”
母親看著趙伯辰,過了一會說道:“九月還要西征啊?”
趙伯辰道:“今年夏天的時候,出征去進攻甘谷城、者達堡,大獲全勝。但是走了一趟才知道,夏天的那條路太難走了,只好等到秋天。我曾與劉都護相約,過年的時候,在蘭州會師。這樣算來,九月進攻剛剛好。”
母親道:“秦州的官員,就由著你四處征討嗎?”
趙伯辰道:“秦州的官員依然不齊,知州又已經老邁,管不了啦。最少這一年,我想征討哪里就征討哪里,沒有人掣肘。等到了下來,就難說了。”
母親道:“若是有其他官員管著,必然不會允許你四處征討。”
趙伯辰道:“如今國家有難,我們當官的,就應該想著怎么為國家效力,怎能只想自己呢?黨項乘我們國家虛弱之時,就敢大舉入冠,怎么能不反擊呢?”
其實趙伯辰的心里,并不是要反擊西夏,而是要進攻西夏,奪取與金軍決戰的資本。不過這種話,如論如何也不能跟其他人說。
嘆了口氣,趙伯辰道:“這幾個月來,我一直想理順土兵,使其能夠適應大規模的戰爭。直到今天,才見到初步成效。效果到底如何,就看這一次西征了。母親,怎么能夠阻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