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危機才剛剛開始
- 重生:三百六十行我制霸了三百行
- 風不與花訴
- 2291字
- 2024-06-17 11:02:30
“劉哥,知道我們應該賣什么了!”
李波提到賣東西,劉家良朝李波瞥一眼,語氣十分不屑
“除了賣菜,盧家村還有什么東西能賣?”
“是賣菜,但是不能讓對方認為我們賣的只是菜。”
拗口的話出口,李波開始耐心解釋。
首先是分析針對當下消費人群的消費觀念,雖說全國經(jīng)濟水平仍然處于絕對的低迷狀態(tài),但這并不影響人們消費理念的進步。
當下消費主力人群,大部分都是從那一段缺糧年代熬過來的人,也正是因為他們切切實實經(jīng)歷過那段難熬的日子,才會更加的愿意為下一代付出,同樣也把自己童年的遺憾放到下一代身上。
李波就是要利用這種心理,打造‘健康’這個所有人都關注的問題,因為李波心里清楚,前世盛行的各種‘科技狠活’正是在這幾年成型,像病毒一樣席卷全國。
同時在這個時間,打出‘健康’旗號,一定會得到官方支持,更有可能會被當成典型培養(yǎng)。
有了官方支持,社會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都不用自己主動尋找,他們都會源源不斷的涌向這里。
“家良哥,中醫(yī)作為國醫(yī),都毫不避諱的提出是藥三分毒這種概念,主打的不就是健康二字。”
“既然中藥都是如此,那么人們吃的菜,也不可能例外,就拿最簡單的農(nóng)藥來說,盡管官方一再控制劣質(zhì)農(nóng)藥向市場流入,但是誰又能保證吃進嘴里的菜,一定沒有農(nóng)藥殘留!”
“如果我們直接不使用農(nóng)藥,采用最原始的種植方法,把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我相信,愿意為健康買單的人,一定不會少”
李波表情激動,兩只手不斷在空中比劃。
雖說是借用后世概念,但畢竟是李波嘴里說出,而且不屬于前世德川市的發(fā)展方向。
對于李波,劉家良是一萬個認可。
可劉家良作為這次改制的主要負責人,不得不慎重考慮每一步。
改制成功與否,直接關乎劉家良個人前程問題,同時也牽連盧家村一千多個家庭。
劉家良內(nèi)心十分糾結,他清楚知道這并不是簡單的信任問題。
通過近段時間的了解,劉家良清楚,一旦拒絕使用農(nóng)藥,農(nóng)作物收成一定會受到影響。
到時候,不用上級來考察,光是盧家村百姓,就能將自己從指揮官位置上趕下來。
但自己又不好意思直接反駁李波,畢竟對方是區(qū)里樹立的模范典型,甚至以后還會是市里樹立的典型。
“李波,你的想法的確很新穎,也很有深度。可是我覺得,眼下工作重心,應該放在解決蔬菜銷路上。”
沒有直接拒絕李波,只是提出眼下面臨的主要困難,希望對方能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李波并沒有察覺,劉家良話語中稱呼的轉(zhuǎn)變,依舊陶醉在自我世界中,只當是對方默許。
“家良哥,眼下問題明明都解決了,還有什么好操心的,我覺得應該抓住機會,迅速擴散健康理念,為健康蔬菜打好鋪墊。”
見李波又要開始輸出那一套健康理念,劉家良逮到機會,立馬插話
“一個鍋里吃飯,哪有你想的那么簡單。”
看劉家良面色嚴肅,不像是開玩笑樣子。
收回飄散的思維,李波認真思索一下,重點思考了劉家良說的那句,一個鍋里吃飯。
耳朵里再次傳來張浩呦呵聲:別人一塊,我八毛,別人八毛,我六毛.....
眉宇間瞬間形成一個川字,扭頭間,正好對上劉家良眼神。
四目相對,都從對方眼里看到一絲無奈。
現(xiàn)在李波明白,張浩這里明明十分火爆,為什么劉家良還要愁眉苦臉。
說出想到辦法時,對方異常激動的高興,聽自己說完,難以掩飾的失望。
李波沒有當過官,沒有管過人,甚至都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更沒有體驗過為一個家操持的辛苦。
所以李波只聽到張浩嘴里說出的健康,而劉家良聽到的卻是,銷售價格。
正因為劉家良是盧家村現(xiàn)在的‘大家長’,面對所有村民,劉家良自然想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即使是特殊時期,雖然是為了保證蔬菜銷售,劉家良卻不得不站到村民位置,考慮百姓利益。
但從蔬菜分散銷售那一刻開始,誰也無法保證蔬菜會按照統(tǒng)一的價格銷售。
常言道,不患不公,而患不均。
這就是最令劉家良頭疼的問題。
“家良哥,是野馬市場不收盧家村蔬菜,又不是咱們的錯,即使銷售價格上略有偏差,村民一定會理解......”
兩世為人,李波最是清楚盧家村情況。
也正是因此,才越說越?jīng)]有底氣。
“李波,你是聰明了些,可你終究還是太年輕。”
被李波情緒感染,劉家良話里也帶了一些悲觀情緒。
“你我能看到的問題,孫安一定也會察覺到。最令我擔心的是,盧家村,能不能保持團結一心。”
李波眼前一亮,張了張嘴,卻沒有出聲。
經(jīng)過劉家良分析,李波心里僅存的一點點自信,被打擊不少。
腦海中重新審視一遍,重生時光。
太順了,順的出人意料!
活成老古董的李波明白,順境不僅使人自大,還極易讓人犯錯,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就好比,前世那輪流坐的首富之位。
哪一個不是意氣風發(fā)三兩年,隨后就是錯誤百出,負面報道更是如雨后春筍。
好一些,落得個身價暴跌,消失大眾視野,安享晚年;
慘的,不僅親族受限,本人更是鋃鐺入獄。
“家良哥,侯書記已經(jīng)答應我們從中斡旋,孫安就算不顧及我們感受,也總要忌憚侯書記幾分吧。”
人在面臨棘手問題時,總是急于抓住一樣東西,借此來安慰自己心靈。
就像犯錯后,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撒謊,來掩飾內(nèi)心慌亂和自身的失敗。
是趨利心態(tài)體現(xiàn)也好,還是自信過剩的表現(xiàn)也罷,
現(xiàn)在的李波確確實實,進入了這種狀態(tài)。
把希望寄托到與自己僅有幾面之緣的侯書記身上。
“老弟,你是真不懂,孫安作為城區(qū)納稅第一的大戶,若我們真的與孫安鬧得你死我活,你是侯書記,你會怎么選。”
劉家良的微笑,已經(jīng)宣布李波掙扎失敗。
可少年又怎會輕易認錯,即使是錯,也要弄清其中緣由。
錯的糊里糊涂,那就失去犯錯的意義。
“可是侯書記,已經(jīng)答應向市里申請蔬菜市場的建設!何況你和......”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都不是一個褒義詞。你要明白,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不是一句話,而是無數(shù)人,走出來的血淚史。”
明白李波陷入一種自我內(nèi)耗糾結中,也是他真面內(nèi)心的關鍵時刻。
劉家良直接打斷對方,并提醒點撥。
“叫建國書記回村吧,走到這一步,躲,是不躲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