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山除虎
很久很久以前,在閩南這一帶,有一座高峻挺拔、風(fēng)景秀美的云山。山腳下有個小村莊,村里人都靠耕田種地過日子。村里有個叫阿山的青年,從小失去父母,孤身一人,靠打柴為生。阿山從小練就一副好身板,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他勤勞、善良、樸實(shí),還愛唱歌,每當(dāng)他打完柴,或在山上,或在小溪邊,總是一路唱著歌兒回來。他的歌聲清脆悅耳,就像山間的百靈鳥那樣婉轉(zhuǎn)動聽,村里人都親切地叫他“白靈鳥”。
離村子幾里遠(yuǎn)的地方,有個石洞,洞里住著一只兇惡、殘暴的惡虎。這只惡虎經(jīng)常到村里傷人、吃畜,弄得百姓不得安寧。
有一天,阿山又到山上打柴,忽然聽到一陣惡狼的嚎叫聲。他順著惡狼的叫聲找去,發(fā)現(xiàn)惡狼正在圍攻一只大老虎。老虎被惡狼咬得遍體鱗傷,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阿山舉起柴刀沖上前去,一陣左劈右砍,惡狼死的死、傷的傷,四散逃跑了。
老虎得救了,它眼里含著淚花,向阿山點(diǎn)點(diǎn)頭,一瘸一拐地走了。
過了幾天,阿山又到山上打柴,忽然聽到有人喊救命。他順著聲音找去,發(fā)現(xiàn)大老虎正在追趕一個年輕姑娘。阿山怒從心生,大聲喝道:“惡虎,你又來傷人!”他舉起柴刀,猛虎一般朝惡虎沖去。惡虎見阿山又來了,掉頭就跑。姑娘趁機(jī)掙脫惡虎的糾纏,跑回家去了。
姑娘的家就在山腳下,她父母雙亡,孤身一人,靠紡紗織布為生。這天,她從街上回來,惡虎向她撲來,她嚇得拼命逃跑,幸虧阿山相救,才免于一場災(zāi)難。姑娘十分感激阿山的救命之恩,她一邊端出茶來款待阿山,一邊羞澀地低聲問道:“大哥,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阿山一五一十地作了回答。姑娘聽了,驚喜地說:“啊,你就是阿山大哥呀!”接著,姑娘把自己的遭遇也一一道來。原來這只惡虎經(jīng)常下山傷人、吃畜,她父母就是被惡虎咬死的。惡虎傷了她之后,卻并沒有吃她,而是把她當(dāng)成奴隸,強(qiáng)迫她每天為自己洗衣、打飯。她稍不如意,惡虎就對她拳打腳踢。她實(shí)在受不了啦,就趁惡虎不在家的時(shí)候,偷偷跑了出來。
兩人越說越投機(jī),恨惡虎,罵惡虎,不知不覺天黑了,阿山這才想起應(yīng)該回家了。姑娘把他送出村口,含情脈脈地說:“大哥,謝謝你救了我,我會永遠(yuǎn)記住你的。”阿山也戀戀不舍地說:“妹子,我也會永遠(yuǎn)記住你的。”兩人就這樣分手了。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惡虎傷人的事早已傳遍了附近村莊,現(xiàn)在聽說惡虎被一個叫阿山的青年打跑了,大家都十分高興,紛紛趕來向阿山表示慰問和感謝。有人還編了山歌唱道:
惡虎傷人害四方,
阿山打虎英雄郎。
打虎為民除大害,
人人稱頌好兒郎。
阿山打虎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了惡虎耳朵里。惡虎又氣又恨,決心把阿山置于死地。
一天,阿山又到山上打柴,惡虎偷偷地跟在他身后。阿山全然不覺,他一邊砍柴,一邊唱起山歌來。惡虎聽得怒火直冒,大吼一聲,猛地向阿山撲去。阿山吃了一驚,他迅速舉起手中的柴刀,朝惡虎的頭顱劈去。只聽“咔嚓”一聲,一顆碗口大的虎頭從脖頸處滾落下來。惡虎死了,但它滾落的虎頭卻變成了一塊巨大的石頭,這就是人們傳說的“惡虎石”。
從此以后,這里的人民安居樂業(yè),幸福地生活著。他們?yōu)榱烁屑ず图o(jì)念阿山,就把村子改名叫“阿山村”,把村子附近的一座山改名叫“阿山”,把山上盛產(chǎn)的一種石頭改名叫“惡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