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不論數字技術的影響如何深刻,回歸本心,財務管理的終極目的永遠是推動乃至引領企業的價值創造,這也是財務數字化轉型追求的重要目標。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提出了價值鏈的概念。波特認為的價值鏈為“每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價值鏈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以分為基本增值活動和輔助增值活動兩類,其中基本增值活動包括內部后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即一般意義上的“生產經營環節”,如材料供應、成品開發、生產運行、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這些活動都與商品實體的加工流轉直接相關;而輔助增值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財務管理和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又互相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企業價值鏈。

財務與價值鏈的融合,既要考慮價值鏈的本質,又要考慮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才能形成財務價值鏈。基于價值鏈的本質和財務的職能,財務價值鏈在企業內部更多通過業務、財務、管理三個維度體現基于財務思維的價值創造,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有效的閉環。財務價值鏈的基礎是財務維度,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其中,財務會計算財務賬,管理會計算業務賬,財務更多地關注資本配置和管理系統,從資金流的角度看企業的價值創造。基于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創造可以分解為兩種:一是對存量業務進行精益化管理產生的精益價值;二是發掘管理潛在價值區帶來的創新價值。按照價值創造的難度和價值空間大小,可以將價值創造分為價值基礎、價值保障、價值挖掘和價值乘數四個層面,如圖2.1所示。

從精益價值到創新價值的價值創造需要四個層面共同作用才能實現。首先,落實財務合規和管控,進一步為財務賦能價值創造提供基礎。其次,財務部門需不斷強化管理會計、內部控制、業財融合等拓展職能,更好地服務業務部門,為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財務價值,這是財務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基本保障。再次,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評價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為財務部門職能擴展提供可能。資本市場使會計信息加速應用于估值領域,但其復雜性超出了財務部門獨立應對的范疇。面對價值評估與經濟不確定性,財務部門需要不斷挖掘企業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管理數據,識別潛在數據背后的價值,進一步提升財務的價值地位。最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本質不僅需要滿足企業內部的可持續發展,也要體現包括客戶、供應商、政府、自然等生態圈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這是企業價值創造最深層次的內涵所在。

圖2.1 價值創造的內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田县| 铁力市| 铁力市| 溧阳市| 池州市| 大宁县| 宽甸| 高安市| 吉林省| 瑞丽市| 雅江县| 淮南市| 南充市| 讷河市| 云阳县| 黎城县| 邵阳县| 汽车| 鹰潭市| 安龙县| 抚顺市| 涟源市| 海南省| 榆中县| 德兴市| 新兴县| 米林县| 房山区| 潜山县| 丹阳市| 崇义县| 桃江县| 贺兰县| 沽源县| 五家渠市| 梅河口市| 建宁县| 大港区| 澄城县| 鄱阳县|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