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混沌初開不記年,盤古劈天日月懸。伏羲女媧先后治,燧人有巢佐佑研。
三皇立世傳五帝,堯舜雖明世不安。潦潮洋洋無邊際,禹王治水萬古傳。
留下江河和五岳,三山六水一分田。啟承父位家天下,桀暴無仁乾坤顛。
湯商天子駕來臨,多虧開國伊圣賢。伊尹扶幼為元老,大商新基方無難。
盤庚遷殷成功績,紂王無道禍無邊。文武二王西岐坐,渭水河邊訪圣賢。
子牙開周八百載,分封諸侯不虛傳。春秋爭衡五霸出,戰(zhàn)國奪位七雄亂。
秦統(tǒng)華夷分漢楚,高祖山前揮寶劍。白蛇玉鱗滴赤血,王莽登基國祚艱。
東漢巍巍興光武,劉秀封臣列宿絹。該亡內(nèi)侍參朝政,運劫外戚不新鮮。
漢末黃巾出中土,諸侯笑把禹跡餐。三分魏蜀與吳國,武侯瀝血續(xù)斷弦。
曹丕受禪劉孫繼,孫皓降歸羊陸鐫。晉能一統(tǒng)司馬氏,從此百年不得安。
北朝豈能為正統(tǒng),南朝何德掌江山。文帝楊堅戰(zhàn)九州,可惜膝下無英男。
隋煬少德官民反,唐王天子坐長安。新唐舊唐及晚唐,終究國破疆域殘。
朱溫繼唐又分分,梁唐晉漢周承源。十國擾亂真割據(jù),又是誰來話江山?
宋祖黃袍加身后,五代紛紛未統(tǒng)全。傳名楊門稱忠勇,頌功岳府無二般。
鐵蹄踏碎天街骨,南宋因此改大元。四分漢夷難同等,引就清峰聚蛟鸞!
事至大元朝,乃興于蒙古北疆,成吉思汗統(tǒng)北國之地,后忽必烈攻克南宋,一統(tǒng)中原,陸秀夫死不屈膝,背主投海而盡,宋遂亡!
蒙古鐵騎掃平北海,東征倭寇,南伐夷越,西收蠻韃,版圖之大,所謂普天無雙;鐵騎之強,正是掘地難尋。忽必烈取國號“大元”,正因《易經(jīng)》之句:“大哉乾元”。國定大都,夷漢列等級而分,漢人無威,下等人也。然元帝御漢臣,使?jié)h語,用漢詔,更修漢人史書,真所謂:無一不離漢焉。
只到元英宗繼位,改元至治元年,英宗重用先時漢臣,提拔漢士,張珪、吳澄、王約等眾。雖推行四方新政,但民生未見好轉(zhuǎn)。
當時有窮書生道:“天下熙熙,都欲復國還都;四方攘攘,哪個不想宋室。”此語一出,民皆暗傳,不敢張揚出去。
話不絮煩,單表大元天子,至治二年二月初春,地方進折本直至榮祿大夫、樞密副使、平章政事張珪處,折本大意道:江南五省四川、云南、江浙、江西、湖廣受災一百二十三縣雨注不止,千里澤鄉(xiāng),黎民盼救如焚宇望水...
張珪讀罷五省奏章,心中焦慮萬分,乃啟奏右丞相鐵木迭兒,鐵木迭兒接過折本,觀看一遍道:“事情甚急,請公端速速派人擊鼓鳴鐘,請陛下議事。”張珪不敢含糊,急忙傳喚力士登樓擊鼓鳴鐘,原來這早朝之時應當鳴鞭。現(xiàn)在早朝已過,凡有急事,都該如此,故而鐵木迭兒不敢耽誤傳令讓張珪去做。
這英宗皇帝昨日夜里火氣不小,早朝去的又晚,朝堂之上有些口渴難耐,便早早散朝而歸,正在后宮品茗烹茶,忽聽前宮文武樓上:
金鐘響徹,御鼓聲傳。金鐘響徹,呼龍出海濟黎民;御鼓聲傳,喚虎歸山主正賓。振動祥云來拂柳,催送錚鳴蓋市音。慌張張,侍兒扶駕忙備輦;急促促,黃門止火寶爐珍;緊步步,散落朱釵無人問;不停停,袞服袍帶靴未分。東廂房,排出二十宮燈女;西下院,走出兩隊御林軍。一名名繡襖丫鬟天香色,一個個金刀武士甲連襟。走出三宮六院處,遠望閣樓碧瓦森。那真是:天堂九霄真云外,千年廟宇無此深。珍珠瑪瑙攢梁柱,硨磲玳瑁亮如銀。浴凰池中棲鸞鳳,洗馬臺上養(yǎng)麒麟。文武東西排班立,九龍?zhí)匆未噬怼k[隱鐘鼓香飄近,萬壽宮坐萬歲君。
殿頭官見陛下駕到,道:“恭請陛下圣安。”英宗穩(wěn)坐龍椅道:“免去虛禮,急事速奏。”殿頭官回身面眾臣道:“萬歲安駕,免去虛禮,急事速奏。”
只見班部中,走出右丞相鐵木迭兒奏曰:“啟奏萬歲,南方暴雨,鴻波禍民,淹下一百二十余縣,五谷難收,現(xiàn)有加急奏本,請陛下御覽。”英宗命人呈上奏折,殿頭官下階取遞,英宗翻看,心中火氣更起,問曰:“丞相有何見解?”鐵木迭兒奏曰:“陛下應當免南方三年稅收,緩民眾之急。其次派遣欽差往北方行省籌糧,運往水患嚴重之處,安排災民。”話未畢,一人出班奏曰:“陛下,丞相之策只可賑濟一時,不能兩全。”眾人視之,乃當朝戶部侍郎霍初,字子時。英宗問曰:“卿有何策?”初曰:“陛下,目下災民甚苦,若往北方籌糧,運往南方,恐怕未至災處,就被沿路災民所掠,屆時南北民眾皆不能濟,豈不大亂?”英宗問曰:“子時之意若何?”初曰:“莫如遣排欽差往南方查看實情,一省可分兩處救災,頒布詔書命災民往振糧處來,調(diào)集附近府庫糧米,先緩燃眉之急。而后戶部撥銀往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處廣籌粱米粟麥,等待地方回文發(fā)往各處緊要處救濟,不知此法如何?請陛下斷納。”英宗聽罷曰:“此法甚好,五省受災,不知諸位愛卿,誰愿領(lǐng)詔前往南方調(diào)令?”此話一出,漢官不敢出頭,蒙官畏首畏尾,都不搭話。
英宗一看心里暗想:國家有難,確都不愿為國出力,只好我自己安排。
想畢,英宗曰:“既然各位賢卿不愿自薦,朕可要欽點前往。”眾文臣武將跪地拜曰:“伏乞圣意。”英宗點點頭曰:“云南煙瘴之處,需用體健身強之臣,就戶部侍郎鄂迷那、前科舉人徐查,二卿前往,限五個月內(nèi)必須有回文報折!”二人領(lǐng)旨出班而去,英宗曰:“四川平原之地,又是天府之國。先人治水,也有通例。地方奏折受災甚少,但缺衣物綿帛之類,就戶部里宣牛忽耳、侍郎李壹奉命前往,也限五個月內(nèi)必須有回文報折!”當即傳詔官捧詔去宣,二人領(lǐng)旨而去。英宗又曰:“江浙一帶,魚米之鄉(xiāng),奏報折文所示受災之處,皆是錢塘一帶最重,所幸糧庫未損,著命阿力、龔輯二卿前往。限三個月內(nèi)必須有回文報折!”二人一聽要往江浙,心里暗喜,畢竟不是去到江西山中打轉(zhuǎn)轉(zhuǎn),領(lǐng)旨而去。英宗曰:“湖廣一帶土闊民稀,著令楊振、穆步山、陳闞三人隨工部侍郎窩盧塔前往賑濟。限六個月內(nèi)必須有回文報折!”四人領(lǐng)命而去,英宗看看余下的官員,個個低頭不語,英宗曰:“只剩江西一處,不知誰愿前往?”
英宗見無人應允,復曰:“只剩江西一處,誰愿前往?”眾臣仍是鴉雀無聲,朝堂之上肅肅靜靜,英宗咳嗽一聲,眾臣仍是不語。英宗笑曰:“站赤接報,江西受災最重。朕允江西一趟者,不限日期,年內(nèi)有信就可。畢竟江西山巒重重,省縣不通,來往不便,另起戶部文詔,撥銀十萬兩先于河北、山西等處籌糧,分批入江西各處,不知誰愿做籌糧官?”話音剛落,見班部中走出一位來,英宗視之,乃右丞相鐵木迭兒奏道:“陛下,臣保舉一人,定能勝任。”英宗問曰:“不知卿保舉何人?”鐵木迭兒道:“戶部主事賀伯顏前往籌糧,另舉薦平章張珪為江西行省尚書,賑災放糧專歸他決斷。”英宗問張珪曰:“公端,可敢任否?”張珪出班奏曰:“陛下敢用臣,臣不懼赴湯蹈火之勞,但有一事,請陛下圣處,否則臣寧死不去!”英宗問故,張珪奏曰:“臣乞求前往仙山圣嶺修葺道觀,祈禱南方安穩(wěn),固大元江山無恙,伏聽圣意。”英宗聽后,自然高興,不是高興祈禱如何,而是高興張珪能親去江西,替他分憂解難,也是應了自己重儒任漢之政策,心中高興,曰:“朕允之,卿能為我大元江山,朕心甚慰,著武將文官任憑愛卿挑選,隨你一同前往。”張珪思索片刻奏道:“臣用六人,請圣上降旨!”英宗問是誰,張珪奏道:“工部劉羽、戶部張申、刑部木兒花、兵部剌子鐵、吏部馬揚淮、禮部馮十一、六人隨行。”英宗點點頭曰:“準奏,即刻出發(fā)!”張珪領(lǐng)命而去。真是:
張珪無意興道碑,怎知功成卻引雷。
清峰山里匯兵馬,中華到底漢懷歸。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陸
這是番茄的第12本小說。也是《吞噬星空》后續(xù)的第二部小說。**羅峰帶著界獸摩羅撒闖過輪回,來到了起源大陸……
撈尸人
人知鬼恐怖,鬼曉人心毒。這是一本傳統(tǒng)靈異小說。
茍在初圣魔門當人材
呂陽穿越修仙界,卻成了魔門初圣宗的弟子。幸得異寶【百世書】,死后可以重開一世,讓一切從頭再來,還能帶回前世的寶物,修為,壽命,甚至覺醒特殊的天賦。奈何次數(shù)有限,并非真的不死不滅。眼見修仙界亂世將至,呂陽原本決定先在魔門茍住,一世世苦修,不成仙不出山,奈何魔門兇險異常,遍地都是人材。第一世,呂陽慘遭師姐暗算。第二世,好不容易反殺師姐,又遭師兄毒手。第三世,第四世……直到百世之后,再回首,呂陽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成為了一代魔道巨擘,初圣宗里最畜生的那一個。“魔門個個都是人材,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里的!”
詭秘之主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里,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占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青山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山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