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和政策研究
- 王娟
- 2925字
- 2024-05-23 15:54:04
前言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歷史階段。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社會邁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國必須繼續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提出及實施,我國城鎮化在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等方面進展明顯,從而進入發展速度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轉向以提升質量為主的新階段,即城鎮化發展的重點轉向提升質量、建立健全適應城鄉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體制和政策創新方面。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就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了發揮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積極作用,新型城鎮化需要進一步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和政策難題,走城鄉融合發展的道路,從而更大力度地激活城鄉市場、釋放國內需求。西部地區是我國擴大內需的“最大回旋余地”,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因此,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等體制和政策束縛,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十分緊迫。成都市是西部地區的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呈現出大城市帶大郊區的空間結構特征。其城鄉二元結構一度非常突出,成為啟動城市消費、促進城鎮化發展的明顯障礙。為此,成都市在21世紀初開啟了致力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統籌城鄉改革探索,并且因為前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實踐,于2007年6月7日獲批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后,成都西部片區于2019年12月成為11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城鄉融合發展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規劃》部署的9大探索任務之一。成都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探索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和政策的經驗值得總結和提煉,這對指導西部乃至全國其他區域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具有積極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本書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立足新時代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運用比較分析、案例調查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性,梳理進入新時代以來新型城鎮化發展現狀及城鄉二元結構、城鎮行政管理、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城鎮投融資等體制和政策障礙表現及其影響,指出城鄉二元結構是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體制和政策問題的根本原因;探討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滯后,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發展不協調,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拉大的體制和政策障礙的特殊性表現及其根源;全面系統地總結成都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難題的做法、存在的問題、未來努力的方向和值得借鑒的經驗等;梳理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體制和政策變遷過程,分析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的特征及未來走向,并主要從城鄉要素配置的角度確立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創新的兩條理論路徑——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和持續的權利開放;最后提出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空間形態優化,體制與政策創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建議。
本書主要觀點如下:從全國層面來看,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利于真正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實現城鄉要素暢通循環、啟動投資需求,從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引擎。對西部地區來講,推進新型城鎮化具有推動就近城鎮化發展、保障全國產業鏈穩定、培育都市圈和城市群等戰略樞紐、拓展我國參與國際大循環的空間等特殊性重要性。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體制和政策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和政策,克服這一體制和政策難題需要很長時間,不可能短期內一蹴而就。在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和政策難題的產生,主要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這是客觀原因;而地方政府追求規模和政績工程的沖動,進一步強化了大城市的集聚功能,抑制了其輻射帶動作用,這是主觀原因。在西部地區,越是欠發達地區,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和政策缺陷表現得越明顯、越突出,對城鎮化的阻礙作用越大。成都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實踐探索的寶貴經驗表現在較早就從“擴大內需”這一超前理念切入,找準“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自由流動以及公共資源合理配置”這一關鍵著力點,實施從集聚走向平衡的科學路徑,推進城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就近城鎮化的城鎮化空間新格局,建立健全“體系一致、可自由轉換”的城鄉戶籍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在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和政策變遷受國家重大戰略的影響和驅動更為明顯,政府主導作用較強,探索城鄉融合發展的動力強勁;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制度日益呈現出保護農業農村農民利益、高度重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城鄉之間日益擴大開放、改革探索堅持系統推進、實施區域間的差異化探索路徑等未來趨勢;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創新,一方面要遵從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總體路徑,另一方面要以持續的權利開放作為城鄉要素自由有序流動的關鍵支撐。在未來完善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的實踐中,西部地區應優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的新型城鎮化空間形態,同時從牢固樹立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理念、著力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進一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爭取國家加大對新型城鎮化改革創新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落實相關政策訴求。
本書的內容具有以下特色及創新:一是緊緊圍繞著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來研究。本書對體制、制度、政策的內涵進行了區分,對體制和政策問題的表現、實質、變遷歷程及特征和趨勢等都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盡力避免將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與新型城鎮化發展問題混為一談。二是注重研究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的特殊性。這當中包括分析新發展格局下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特殊性重要性,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的特殊表現、產生根源及變遷特征等,增加了研究的深刻性和特色性。三是全面系統地總結成都市城鄉融合發展中新型城鎮化試驗改革探索實踐經驗。從2007年6月獲批全國統籌城鄉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以來,成都試驗區已運行了約16年,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值得好好總結。本書結合新時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求,吸收最新實踐進展,對總結成都市改革試驗探索實踐經驗進行了積極努力。本書無疑對提升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質量、拉動西部地區國內需求,推進全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所助益。但本書實地調查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內,加之寫作計劃實施中正值新冠疫情持續之時,部分調研計劃被迫中斷,調研廣度和深度因而受到影響,同時由于筆者學術水平有限,相關理論分析、趨勢判斷等可能還不完善,有待日后逐步深入研究。
王娟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