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消的了陰間罪孽,逃不過陽間刑罰
- 聊齋的巫:從蘭若寺吃到東海龍宮
- 巫卌
- 2039字
- 2024-04-07 22:48:28
黎祝卻是不管堂下異狀,見生死簿上畫面消散,按捺不住心中怒火,燧火便是咆哮欲出,欲將那堂下禍害燒的一干二凈。
這一樁樁血債,即便心中良知淺薄之人,說不定看了之后也會生出將堂下此人除去之心。
那白寶成見狀,口中卻又是勤快幾分,身上琉璃光澤愈發強盛,原本驚恐的神色卻是多了一絲平和之意。
見黎??谥徐莼饘⒊?,一旁聽得經文的謝必安卻是上前一步勸阻道。
“大巫,此時不可對那人行罰?!?
黎祝聞言,氣急反笑,指著謝必安手中生死簿:“敢問七爺,這生死簿有顛倒是非,誤判忠良之能?”
“無?!敝x必安搖頭。
“那這堂下之人罪狀確鑿,你又何必攔我?!?
見黎祝停下手中動作,側首相詢,謝必安上前幾步,輕聲細語。
“大巫有所不知,這堂下之人口中念經,身有琉璃,正隨了那佛教三寶中那‘覺’一寶?!?
“經文不停,當如佛土臨凡,罰那堂下之人便是對佛不敬,大巫萬萬不可輕舉妄動啊。”
黎祝強壓怒氣:“若堂下之人念一輩子,我就一輩子不能對他動手?”
謝必安卻是搖頭:“倒也不至于此,誦經三年,這人孽債便消了?!?
堂下白寶成豎起耳朵細聽堂上言語,聞得謝必安口中所言,卻是心中喜不自勝,他先前惡事做盡,為求心安去重金求佛,苦苦哀求那主持求來的這經文,卻還能消弭罪孽,聽的堂上言語,他口中誦經愈發大聲,臉上神情也是愈發虔誠。
佛光掩映之下,倒是頗有幾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意。
堂外候審之人,也有不少家中供養佛像的,當下也是各自頌起。
一時間,原本肅殺的公堂,卻是佛光普照,堂外眾人皆面色虔誠,若是夜間有什么高人途徑此地,莫不是會贊上一聲好一方佛家凈土。
殊不知,這些人若論罪孽,死上十次都是不足為懲。
見黎祝身旁黑白無常皆面露無奈,那堂下白寶成神色愈發虔誠,誦經不斷,卻又對堂上三位叩首行禮,祈求逃過此劫。
黎祝卻是沒被他那副恭敬樣子蒙混過去,此人身上血色如柱,不知沾染多少人族血淚,要信他誠心悔過,不若信那山間豺狼余生皆素食。
更何況,黎祝掃視堂外,這一縣之內腌臜之物如此之多,若是每人都要誦經避禍,豈不是自己一番苦功皆為虛幻。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佛說消就消?”當下黎祝心中思定,又見縣內夜空百姓怨氣橫生,揮手擋下黑白無常勸說動作,哼出燧火,“況且就算他消了陰間罪孽,可這陽世刑罰,他卻逃脫不得!”
話語間,燧火撲身,那白寶成身上沾染諸多罪孽,卻是成了燧火最佳的燃料。
火隨孽漲,孽由火消。
伴隨著白寶成凄慘哀嚎,燧火將其魂魄燒的一干二凈。
倒是落了一片白茫茫甚是干凈。
黎祝泛著火光的雙眼掃視堂下眾人,原本裝模做樣吟誦佛經之人在掃視之下紛紛噤聲,垂下頭顱瑟瑟發抖。
“這片土地,不認什么神佛庇佑?!崩枳Q哉Z擲地有聲,“只認天地至理,血債血償!”
黑白無常聞言肅然稱是。
原本凈土也被那蠻荒年歲的氣息橫掃,化為點點閃爍熒光。
自前世起,黎祝就不認什么因果報應,他只認這片土地黎民百姓心中最樸素的道德觀念。
但同前世不同的是,前世有那人間法理,不由私人審判,不過若是路見不平,黎祝也不吝伸出拳來行一番自己的道理。
至于今生,黎祝集偉力于自身,又有巫覡辨明族人善惡之能,什么經文消除罪孽一說……
黎祝若是對此低聲下氣,俯首稱是,那才是對不起自己心中良知,以及自身奔涌血脈。
須知,這片土地,自蠻荒起,便是人族說了算。
而人族本身事務,同那神佛有什么關系?
謝必安見黎祝再度喚人上堂,便對了生辰,生死簿一展,堂下之人罪孽便是纖毫必現。
有道是卻是人間險惡事,皆在生死簿上陳。
黎祝按其罪孽,一一審罰。
堂下眾人皆俯首聽命,不敢絲毫妄動。
范無咎眼神恍惚,卻是仿佛看到了典籍中記載那蠻荒年歲,巫覡尚顯時的景象。
不知不覺,天色熹微。
堂下最后一人聽得黎祝所罰,也是俯首認罪。
在一旁黃里正揮毫記錄。
隨后燧火攀援而上。
“雖說小人身為妖族,可這縣內奢豪所做惡事……”黃里正抖了抖身子,“甚至連小人聽來,也未免有些毛骨悚然了。”
黎祝喟然長嘆,他原本以為這槐木縣除卻白家同妖魔勾連之外,倒也不會有太多惡事,不過這生死簿下倒屬實讓他見識了一番。
那知縣便是妖魔所化,權力旁落,能在這環境中活得有滋有味,堪稱豪強的,誰手下會沒有幾分人族血賬,又怎敢不同妖魔勾連?
這富紳,算是爛透了。
“不破不立,這屋子我清掃干凈了,日后之事,還要勞煩里正多多費心?!崩枳S里正抱拳行禮。
“得大巫囑托,不敢不用心行事。”黃里正面色肅然。
黎祝點了點頭,又同黑白無常言語一番,隨后趁著天色尚暗,縱身飛起。
……
“你也做了這個夢?”
“你也是?”
待那日頭初升,槐木縣內卻是議論紛紛。
街坊鄰居相互問詢,卻是驚訝發現,他們做了同一個夢。
夢到一壯漢帶黑白無常夜審這槐木縣內諸多富紳。
雖說驚悚,但那夢中所見原本衣冠楚楚的富紳,竟在生死簿下顯露出那綺羅之下諸多罪孽,卻是讓槐木縣百姓有些義憤填膺。
正當他們面色赤紅,便要集結同那豪紳討要一番道理時。
卻見一清瘦老者帶著縣衙兵役,帶著諸多囚車在槐木縣內巡游。
那囚車中關押著的竟是那百姓夜間所夢豪紳。
引得百姓奔走相告。
最后,在那洶涌人潮簇擁下,老者帶著囚車出了城門,到那城門外人流最大的道旁。
諸多衙役建起簡陋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