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祭奠
- 丞相不好了,反賊頭子是陛下
- 會裝死的熊
- 1859字
- 2024-03-16 17:28:00
興平二年的初秋,已經有了冷意。
在一夜的歡慶過后,太守府摘下了喜慶的大紅燈籠,換上了白底聯子。
在這亂世,無論是悲傷還是歡樂,都要盡快過去。人們實在是沒有時間,去品嘗自己的心情。
家家戶戶,難有團圓。
粗布麻服的太守孔融,率領北海上下文武官吏,連帶著數萬百姓,身著縞素,于城外舉行大奠儀式。
有太多遺體需要收斂。時間倉促,只能事急從權,儀式辦得并不隆重。
按《大漢律》,戰死的將士可享官祠祭祀。在劉辯的建議下,不僅破例對江湖人一視同仁,還將他們的名字牌位放到了前面,而居首的,正是郭晉的墓碑。
主祭人是孔融,他收起文人輕狂,高冠博帶,鄭重行了跪拜大禮,念起了悼詞:“自黃巾之亂,神州傾覆,北海蒙難。今有義士郭晉,舍生忘死,扶危濟困,鉗扼匪首,致有大捷。融不勝惶恐感激,設祠立碑,永感大德。”
語畢,孔融聲嘶力竭地喊道:“一拜!”
白茫茫跪倒一大片。
一拜三叩首,聲聲重如雷。
“再拜!”
“三拜!”
白幡招展,哭聲陣陣。
郭晉墓碑旁立著的苦主,是他的小師弟。
孔融悲戚道:“令兄可有妻兒子嗣?”
小師弟搖了搖頭,道:“師兄是孤兒,孑然一身。”
孔融嘆了一口氣,道:“可有什么遺愿未了?”
小師弟低下頭,輕聲道:“師兄不好吃不好穿,這輩子唯一的心愿,就是想當大俠。”
孔融肅然道:“他已經是了。有道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令兄為家國大計而死,便是響當當的大俠!”
小師弟低聲道:“他不是。”
孔融還以為他是謙詞,繼續道:“令兄為救我北海滿城百姓力戰而死,這不是大俠,什么是大俠?你放心,以后誰若敢說他不是,我孔融即便拼卻性命不要,也要跟他講講道理!”
小師弟猛地抬起頭,大聲道:“他不是!”
“這……”孔融不解。
小師弟深吸了一口氣,雖是心亂如麻,但還是盡可能的組織起語言。
“為國為民,那是你們這些大人物想的事情,師兄他不是這種人,也沒有這么高的境界。師兄他,想要救人,也做好了戰死的覺悟。但他不是為了救人而死,更不是為了什么江山社稷。這種死法,這種大俠……不是師兄想要的。”
孔融聽懂了一些,但沒有完全聽懂。
他也沒有必要聽懂。
祭祀完畢,孔融率隊離開。而劉辯則留了下來,站在墓碑旁,不知在想些什么。
然后是百姓們成群結隊的祭拜。
當祭祀來到尾聲,郭晉的墓前來了兩個早就該站在這的人:少幫主和小師妹。
小師弟看到他們過來,冷哼一聲,轉頭離開。
少幫主低著頭,一臉的慚愧與尷尬。
許是心事憋得太久,他竟是對劉辯傾訴起來。
“昨日若不是我太不中用,師兄可能不會死。”
少幫主是說給劉辯聽,也是說給自己聽。
“你也無須太過自責。千軍萬馬之中,多你一個少你一個,沒有什么區別。”
少幫主被噎得一愣,緩了口氣,才道:“我們幾人有一套‘四象劍陣’,威力非同小可。”
劉辯點了點頭。
“四象劍陣”的威名他也有所耳聞。這套劍陣是江湖上流傳最廣的劍陣之一,威力絕倫,只是流傳開來的都是殘篇。若他們修習的那套完整度較高,那確實是有一線生機。
可劉辯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他昨天在戰場上也沒有看見那位小師弟的身影。兩人都是逃兵,誰又有資格嫌棄誰呢?
少幫主似乎是猜到了劉辯所想,解釋道:“小師弟對大師兄無比崇拜,向來是亦步亦趨。以我對他的了解,不至于像我這般……沒用。據我猜測,當時的情況應是大師兄打暈了小師弟。”
原來如此。像是那個家伙能干出來的事。
少幫主在墓碑前跪下,輕聲道:“師兄雖然是師兄,可他才十七歲,還沒有我大,只是入門時間最早。”
劉變啞然。
那家伙才十七歲?看起來倒是老氣橫秋。市井蹉跎催人老,應是吃了不少苦。
“師兄是有意蓄須,故作老成。他說,行走江湖,太年輕會被人輕視,也容易受騙。拜進師門前,他是個在碼頭上扛沙包的力巴,常年日曬雨淋的,也就更顯老。我爹收他時,他好像才十歲。
“我不知道他一個十歲的孩子是怎么扛沙包的,這樣的日子我連想都不敢想。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明明錯過了習武的黃金年齡,卻還能在眾多師兄弟中第一個突破到六品。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天才吧。
“所以師兄之前冒犯了你,你不要怪他,他人不壞,只是粗鄙慣了。有時候惹急了,連我爹都罵。有一次爹生氣了,吊了他三天,他硬是水米未進的罵了三天。爹懶得跟他置氣,也就隨他去了。
“其實我知道,我不如師兄。表面上是我給師兄擦屁股,實際上是師兄一直在保護我。這次出來,我爹原本是不同意的,說禁武令還在,這時候不能當出頭鳥。師兄賭氣說,就我爹這謹小慎微的性格,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我爹氣急了,就說你這樣的早晚死在外頭。師兄說,當不成大俠,就是死在外頭,也不回去。
“所以說啊,這狠話,真的不經說。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應驗了,說的人,聽的人,都會痛苦。”
說著說著,他已經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