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地祇法
- 重生成蛇,我燭照九陰
- 兩儀隨吾生
- 2045字
- 2024-03-14 08:50:00
賞善司文判腰垮毛筆手執(zhí)陰冊,另一只手掌則是捧著一尊鐫刻著玄妙紋路的香爐。
文判恭恭敬敬地垂首而立,將捧著香爐的那只手掌遞上去。
許緣瞥了一眼香爐,睜開燭瞳瞧了瞧里面蘊藏的香火愿力。
比他在外觀察到的縣城香火還要多上兩分,哪怕不是全城香火也大差不差了。
甩尾卷起香爐,許緣點點頭,看向文判:“還有?”
文判聞言,連忙從袖袍內(nèi)取出一卷竹簡小心擱在地上。
沒等許緣提出疑問,文判又從袖口取出三卷竹簡,抖出三張帛書。
文判指向那四卷竹簡,道:“柳仙,這竹簡之上,乃是我寧遠縣陰司歷代收藏的繁雜之法門小術(shù)。不過大多雜亂不成體系,還望柳仙見諒。”
許緣眼底神色微動,盡量按捺著心緒起伏,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文判又指向那三張帛書:“此乃我寧遠縣陰司歷代先人傳下的山水府縣之圖,錄下了大虞國內(nèi)五州三十四府山川水澤分布之處,或可于柳仙有用。”
這個也挺有用處的,許緣點點頭:“不錯。”
畢竟他已經(jīng)計劃好過兩天提桶跑路,這地圖正好讓許緣規(guī)避那些名山大川。
像是決明山這種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山,甭說山神土地了,連一個成氣候的精怪都沒有。
若是換做一座稍有名氣的大山,怎么可能沒有勾連地脈的山水神靈?
許緣倒不是懼怕,只是徒增麻煩。
臨近的山水神靈大多是朋黨之流,自成體系打了老的來個更老的。
收起帛書,許緣看向地上的四卷竹簡。
眼神晦暗不明地看向文判:“這未免太少了,這就是你等陰司的全部收藏?”
畢竟一卷竹簡看著體積頗大,但實際上能書寫文字的面積卻很少。
就這么四卷竹簡,能寫多少東西。
莫不是這群陰神覺著自己好糊弄?
文判聞言,連忙拾起一卷竹簡,將其緩緩展開。
當竹簡一直展開近丈長的時候,卷起的竹簡體積似乎根本沒有減少。
許緣收起了眼中的不滿之色,好奇地望去。
這竹簡似乎是被施展了一種類似須彌芥子的法術(shù),卷起來一手可以握住的竹簡,展開時竟然能延展到數(shù)丈長。
文判還在展開竹簡,展到后面實在拿不下,干脆將一端置于地上,扯著另一端不斷延展。
直到竹簡的長度延展到山頂邊緣之際,許緣目測至少有八九十丈長,文判這才收了手。
“這是什么法術(shù)?”許緣看向文判。
文判愣了愣:“法術(shù),柳仙是指這竹簡所施的法術(shù),這就是最粗淺的展形之法啊?”
片刻后,文判似乎是意識到自己話語間的不當之處,臉色唰的煞白下來。
文判連忙賠笑道:“這法術(shù)在第二卷竹簡中就有提及,并不是什么珍貴的法門。口誤口誤,柳仙見諒。”
說著,文判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皮瞥了許緣一眼。
好在這位脾性挺大的柳仙并沒有發(fā)怒的意思,而是饒有興趣地捧著竹簡觀覽其中的內(nèi)容。
文判躬身靜候片刻,許緣用尾巴托著竹簡從深夜一直看到天曉。
直到金烏躍升,文判下意識舉起袖子擋了擋日光。
雖然他已經(jīng)塑造了金身,但是畢竟是陰神之軀,對于旭日還是抱著兩分本能的抗拒。
許緣也察覺到日月輪替,仰頭看了一眼逐漸登臨青天的金烏。
又看看一直恭敬立在自己身前的賞善司文判,許緣揮了揮尾巴:“時辰不早了,請回不送。”
賞善司文判聞言,也頗為識趣地拱手離去。
臨走時不著痕跡地瞥了一眼躺在山頂?shù)某勤蚪鹕恚⒉豢刹榈貒@了口氣。
雖然這位柳仙暫時沒有要城隍性命的意思,但是身為一縣城隍生死操于他人之手,說出去未免也太可笑了點。
損傷的不止是城隍本人的威嚴,連帶著整個寧遠縣陰司都威嚴受損。
這消息若是流傳出去,他們整個寧遠縣陰司都成了笑話。
許緣沒有察覺到文判的小心思,就是注意到他也并不在乎。
他現(xiàn)在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眼前記載著諸多術(shù)法的竹簡之上。
雖然那文判稱其為不成體統(tǒng)的雜亂術(shù)法,但是對于許緣而言,這些術(shù)法不可謂不新奇,不可謂不精妙。
甚至在一夜觀覽之后,許緣心中生出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原來道行還能這么施展?
對比起自己以往簡單粗暴的道行運用之法,竹簡中所記載的各種法術(shù)細致入微,不僅功效巧妙,對道行的消耗也極少。
譬如開篇就記載的一道隸屬于攝法的攝物之法,據(jù)竹簡中記載這門法術(shù)僅僅能稱得上是“粗淺”。
但是······
許緣眼中燭火閃了閃,眼前的長到鋪滿了整座山頂?shù)闹窈嗇p飄飄地懸浮了起來。
并無什么紅光漫卷白霧遮天,就能將事物輕而易舉地攝起。
行云流水,沒有法光神氣,只有如臂指使的順暢感。
這玩意才叫法術(shù)啊,自己先前過得是什么日子。
許緣繼承赤蛇的身軀這么些日子,總算是重新體驗到了手腳的方便之處。
許緣樂此不疲地施展攝法將山頂?shù)乃槭瘮z起投下山崖,又嘗試著舉攝山頂云松,感受到根須搖晃之際才停下動作。
許緣垂眼看向竹簡,按照其上所述,這道法術(shù)止得了一道粗淺的評價。
也就是說,這法術(shù)各方面都算不得優(yōu)秀。
許緣目光掠過竹簡從左到右一路瀏覽掃視,最終停滯在竹簡末尾的寥寥數(shù)行小字上面。
地祇之法其一:勾連地脈。
欲成一方地祇,有別于陰神之道,須先勾連山勢水澤之脈絡(luò),氣息與地脈相合。
至于香火,有則如錦上添花,無亦不妨修行。
山水之神,有調(diào)動地脈之能。
修行至深,可傾江倒流,移山挪丘,亦非難事。
這是一篇講述成就地祇山神的法門,但是殘缺不全,具體的修行步驟止步于勾連山水的這一步。
至于剩下的則是戛然而止。
許緣攝起其余三卷竹簡草草翻看一遍,想要尋見這篇法門的下文。
可惜翻遍三卷竹簡,竟是全部沒有提及這篇殘缺地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