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秦魏反應(求收藏和追讀)
- 東晉:我的父親是劉裕
- 圣名子
- 2013字
- 2024-02-04 21:51:45
后秦都城長安,皇宮,十月二十六日,夜,月明星稀。
姚泓直接把閻生派人快馬送來的戰報,狠狠地扔在地上,無比痛心地喝罵道:
“姚洸,你這狗東西,朕的援軍還有兩天就到洛陽了,你竟然獻城了!
滾,你們都給朕滾!”
姚泓氣急敗壞的樣子,把殿里的內官、宮女一個個嚇得立馬跪倒在地,身子猶如抖糠般,大氣也不敢出,低頭裝鴕鳥,嘴里還默念這“看不到我,看不到我!”。
自家陛下喜怒無常是出了名的。
在這長安城里能管的主姚泓的就只有東平公姚紹了。
而此時的姚紹在聽聞洛陽的姚洸降了晉國,是捶胸頓足,好不無奈,而且還是閻生率領的三千騎兵援軍在距離洛陽不到兩日路程,就投降了晉軍。
姚紹與姚泓一般無不痛罵遠在洛陽的姚洸。
姚紹知道如今洛陽一失,關東之地也就整個落入了晉軍的手里,這對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大秦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只是姚紹不知道的是,他的那些侄子、侄孫們以及北方的胡夏赫連勃勃不會讓他好過。
這不,赫連勃勃在聽聞洛陽被晉軍拿下,也是加大了對后秦北方重鎮安定城(今甘肅省涇川縣以北)的進攻。
說起這安定城原本已經被他赫連勃勃拿下了,哪曾想他識人不明,那安定人胡儼、華韜殺了自己留在安定鎮守的羊茍兒以及五千鮮卑人。
降而復叛,又率領全城投降了姚泓,如今鎮守安定城的是后秦征北將軍、先帝的從子、齊公姚恢。
赫連勃勃率軍進據安定,雖然數次進攻都沒有拿下安定城,但是也不是一點收獲也沒有,后秦在嶺北鎮戍的郡縣皆全部投降,赫連勃勃全部占領了嶺北的地方。
也算是沒有白跑一趟。
......
姚紹進宮就看到姚泓對著宮人大發雷霆,姚紹雖然是長輩,但這種事他還是少摻和的好。
再怎么說,姚紹是臣,姚泓是君,君臣之禮不可不顧,盡管自己的這個侄孫很尊重自己,也聽得進去自己說的話。
等姚泓消了氣,姚紹這才讓內監進去通傳。
姚紹進入大殿,只見一個宮女被打得奄奄一息,進氣多,出氣少,看來是不行了。
然后姚泓見叔祖姚紹來了,就讓內監把此女拖了下去。
姚紹就當沒有看見,對著姚泓行禮道:
“老臣參見陛下,陛下萬年!”
“叔祖,快快請起。”
姚泓一邊說著一邊將姚紹扶起。
隨之姚泓就哭喪著臉向姚紹求助:
“叔祖,如今洛陽已經丟了,要不了多久想來遠在彭城的劉裕主力大軍也會出動,到時候就會全力西進!
這可如何是好?”
“陛下,老臣也沒有好的辦法,如今只能希望關中不要再出亂子了,我大秦真的實在折騰不起了!”
姚紹很是無奈地說道。
姚泓很快明白了自家叔祖的意思,不就是把自家人看緊點,但是他不用自家人,還能用什么人呢?
自家人都靠不住了,外人那是更靠不住!
一想到這里,姚泓難以自己,心中升起一種無力感。
姚泓不甘心地說道:
“叔祖,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沒有辦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如今長安城中兵力不足三萬,大秦的大部分兵力都分布在安定、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蒲阪防守北面和西邊的胡夏、西秦國和魏國。
還有姚益南和閻生的趕回長安來的援軍,可戰之兵不過十數萬,只是能夠抵擋晉國太尉劉裕的北伐大軍,也就只有這四萬余步騎。
力有不逮啊!”
姚紹兩手一攤,有心無力地說道。
......
十月二十六日,魏國,犲山(今山西省右玉縣境內),犲山宮。
犲山宮只是先帝拓跋珪在十四年前筑的一座行宮,供其行獵與此的休息之地。
犲山宮是拓跋珪和拓跋嗣父子兩人經常臨幸的地方,而且其距離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不遠。
史書在北魏歷史的描述上這兩位帝王,很多“某月,帝幸于犲山宮。”
魏國皇帝拓跋嗣自十月初車駕狩獵與此,在此一直停留,于是將朝堂就設于此。
“陛下,據洛陽細作傳來的消息,于四日前,后秦征南將軍、陳留公姚洸獻城投誠了晉國。”
崔浩作為隨駕之臣,又是博士祭酒,掌管密衛,于是如實將今日傳來的消息告知坐于上首龍位上的皇帝拓跋嗣。
“還是崔博士料事如神,晉軍果然在入冬前拿下了洛陽!
如今姚泓洛陽一失,也就只剩那關中之地茍延殘喘。”
拓跋嗣聽后,反倒是對崔浩大加贊賞道。
“謝陛下!”
崔浩行禮謝恩。
然而崔浩謝完恩未回列,顯然是還有話講。
拓跋嗣同樣看出了崔浩的意思,于是說道:
“崔博士可是有話跟朕講?”
“啟稟陛下,臣確實有話講。
現在后秦洛陽已失,想來那劉寄奴不日就會北上洛陽,臣還是希望陛下借道于晉,不要與那劉寄奴為敵!”
崔浩哪能不知自家陛下的心思,他還是要勸諫一二。
“學究天人”、自比張良的他,沒有什么不是他一眼就看透的,尤其是皇帝拓跋嗣的心思。
拓跋嗣的皇后是姚泓的妹妹,想來這兩個月,皇后沒少在他拓跋嗣的吹枕邊風,讓其出兵助秦。
而且拓跋嗣又是十分喜愛這位皇后,現在洛陽被晉軍占了,想來他拓跋嗣會動搖,他只能打預防針。
拓跋嗣年輕,才不過二十五歲,不怎么了解劉裕那人,但他崔浩歷經兩朝,掌管密衛十數年最是了解那劉寄奴。
如今劉裕的北府軍士氣正盛,自家陛下切不可擼其虎須,到時候就是弄巧成拙,損兵折將不說,就怕劉裕滅了后秦,反過來報一箭之仇。
拓跋嗣雖然是有帝王之才,但是年輕氣盛,總是容易被煽動,做出不智之舉。
拓跋嗣不耐煩地說道:
“崔博士,此事不急于議論,容后再議!”
崔浩見此情形,只好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