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百越軍心潰敗
- 大秦:自爆穿越,嬴政奉我為神明
- 滄滄如瀾
- 2080字
- 2024-01-20 08:00:00
有如此一位驚才絕艷的大將,項家的確是再無后顧之憂,只要嬴政被殺,皇位十有八九就是項家的了。
“再加派人,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到底是什么人,竟然能讓嬴政這個暴君,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項梁盯著地圖發了好一會兒呆,才恨恨地說道。
項梁畢竟跟著項燕學習了這么多年,很清楚,無論多么強大的敵人,他都能想出應對之策,唯一讓他忌憚的,就是那個在背后算計他的人!
咸陽城。
儒經院。
“各位,你們怎么看,陛下剛剛頒布了一條新的吏部尚書,將其列入監察御史的考核之中?”
大學士仆射淳于岳眉頭緊鎖,質問道。
“不然呢?”
“他一定是意識到了自己的無能,想要利用我們儒門!”
待詔大夫叔孫通得意洋洋地說道:“這些官職在身的武將大多不識字,只知道用刑,這樣的人,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可不是!”一名中年男子附和道。
“古往今來,一統天下固然需要強大的力量,但想要統治這個世界,就必須要有賢能的文官!”
“放眼天下,讀書人,十之八九都是出自我儒門,若無我儒門,秦皇帝又如何能找到如此多的英才?
這可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機會啊!”
“秦皇都讓步了,各位,不如我們再加一把力,爭取讓皇上再次重視這一次戍邊,教化百姓的事情。”
其他幾位大儒,亦是面露喜色,齊齊出聲。
“好,那我就上奏,請陛下將分封制度再改一遍!”
“若能得圣上應允,我儒門千萬學子,愿與陛下共掌江山!”
叔孫通一臉興奮道。
如果能將這件事情辦好,作為后晉大儒,他在儒門、朝堂上的聲望和財富,都會水漲船高。
始皇提倡郡縣制度,儒家并非不明白郡縣制度的好處,只是,如果推行下去,咸陽城的權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擴張,而地方豪強的權力則會大大減弱。
雖然可以通過賄賂當地官員,獲得一些特權,但又怎么可能像周朝那樣,自立為王?
儒家與各大氏族關系密切,自然要站出來,為這些背后的大人物說話。
而且,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貴族,儒家才能穩固長存,屹立不倒。
“之前,我們也動用了幾十萬的學生,但是結果并不理想!”
“李斯雖然被拒絕了,但他還在左相的位置上,說不定還會再上書一次!”
“而且,現在的秦國皇帝,性情暴躁,心胸狹窄,若是逼得太緊,恐怕會適得其反!”
“要不,你讓扶蘇去寫一封信,說不定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淳于越想了半天,終于說出了這句話。
“還是仆射更有經驗,更有經驗!”
“不止是大皇子,還有盧生侯生這幾個深得皇帝信任的方士,都可以為我們所用!”
“我聽說,東巡的商隊之所以改道,就是因為一個叫夜寒的方士,始皇對長生丹的渴望,可想而知!”
大儒伏勝沉聲道。
“很好,我們可以加上一條,那就是分封制度,乃是天道所創,若是陛下愿意與諸位皇子、大臣一起治理,那么,我們就可以享受八百年的氣運!”
淳于越胸有成竹地點了點頭。
所謂的方士,不過是儒門之人,學了些旁門左道,盧生、侯生等人,都是通過儒門之力,才能面見秦王,儒家掌握了他們的秘密,控制他們自然不會有什么問題。
...
馬車內。
“岳丈,這幾日,那些儒門之人,可有作亂之意!”
“淳于越他們這些人,不止來找過大皇子扶蘇,也來過方士府好幾次,還在咸陽大肆宣揚分封制度是必然的,如果被陛下知道了,恐怕....”
閻樂快步走進大殿道,神色間滿是焦慮。
身為咸陽府尹,在自己管轄范圍內發生如此大事,萬一始皇怪罪下來,自己也脫不了干系。
“怕什么!”
“這些儒生,既然敢這么做,肯定是有所依仗!”
“再說了,連大皇子扶蘇都牽扯進來了,你能做什么?”
趙高揮了揮手,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岳丈的意思,是讓儒門……不,是幫助他們?”
閻樂四眼掃視,見四下無人,這才低聲詢問。
身為趙高的姑爺,他當然知道秦始皇有十八個兒子,但真正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卻是寥寥無幾。
唯一能威脅到胡亥皇位之爭的,就只有信奉儒家那套的大皇子,也就是以仁德著稱的扶蘇。
如果能借著這個機會,將扶蘇從皇上面前拉下來,那才是胡亥的最佳時機。
“看樣子,你的進步不小啊!”
“咸陽令又如何,等胡亥成了太子,自然會有更好的地位給我們。”
趙高嘴角露出一絲玩弄的笑容。
“那小婿呢?”
得到趙高的承諾,閻樂心頭一塊石頭落了地,連忙問道。
“自然是去幫助那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了!”
趙高陰嘿嘿一笑:“但切記,千萬別留什么后手,千萬別被人查出來!”
“岳丈放心,那些讀書人,雖然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實際上,卻是魚龍混雜,好糊弄得很!
“另外,最近淳于越他們為了增加自己的勢力,已經從全國各地抽調了大量的儒士到咸陽來,路引更是由咸陽府尹批準,我們要混進去一些人,簡直是易如反掌!”
閻樂的聲音響起。
“很好!”。
趙高點了點頭,突然問道:“我讓你去找那些用來侍奉夜寒的女子,你那邊有什么消息了嗎?”
“這是岳丈的命令,小婿豈敢不從?”
“真是巧了,我們一到孤城,就聽說單父縣有一個呂氏世家,兩個女兒都是國色天香,送給夜寒也是不錯的選擇!”
“呂氏,難道是文信侯的女兒?”
趙高皺眉道:“你說得對。
“岳丈不必擔心,呂氏雖然號稱是江尚的后人,但也是做生意的,而且他和呂不韋,還是百余年來從未有過交集的遠房親戚!”
閻樂連忙說道:“另外,呂家最近牽扯到一件案子,全家都被關進了大牢,呂氏的兩個丫頭肯定會答應的!”
“太好了!”
“切記,務必要從那個呂姓女人口中,問出夜寒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