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項目邏輯框架及其應用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
- 902字
- 2024-04-17 16:29:12
1.4 邏輯框架法在中國的應用
客觀地說,邏輯框架法與現代項目評價方法幾乎同時介紹到中國來。在20世紀80年代,國外項目投資專家在向中國介紹可行性研究、項目評價方法時,也同時介紹了邏輯框架法。當時,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人翻譯國外項目評價資料時,就包括邏輯框架法。只是由于當時對這個“法”理解不深,多數專家只領會其為一個“思想方法”,而這個思想方法與中國人習慣的思想方法還有一定差距,所以未引起業界的重視。
20世紀90年代,項目后評價開始在我國推廣,國內學者發現邏輯框架法在后評價中有重要作用,于是開始在項目后評價方法的宣講過程中重點介紹這個方法。2003年以后,中國注冊工程(投資)師考試教材中也將其列為考試內容,對這一方法進行了較大力度的推介。然而,由于中國注冊工程(投資)師考試內容繁雜,無法突出邏輯框架法的重要作用,且又未提供大量邏輯框架法實際應用實例,特別是在項目周期不同階段應用的實例,讀者只是將其作為應試的內容學習,而不是作為實際工作必須掌握的技能學習,造成實際推廣效果不佳。同時,后評價時由評價專家為項目作邏輯框架,沒有發揮邏輯框架法在項目設計中的作用,只能滿足一種形式上的需要,實際上是“馬后炮”,并未起到監督項目執行的作用。
2004年發布的《國務院投資體制改革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制度”,2005年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指南》,這兩個文件不光對于推動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有重要作用,也對于邏輯框架法的推廣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它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規定要使用邏輯框架矩陣。然而,在大量的項目后評價工作中,邏輯框架流于形式,因為沒有項目前期的邏輯框架可作分析對比。
從前述的邏輯框架法在全世界應用經驗來看,推廣邏輯框架法首先要認識它在項目周期各個階段的重要作用,邏輯框架實際上把項目各個階段目標與監督指標都用規范的方式表達,特別是監督指標的前后呼應,對于提高項目執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有關投資主管機關應提出明確要求,將邏輯框架其作為項目前期一項必須要工作,只有項目前期編制了邏輯框架,才能發揮其改進項目設計的功能,同時,也為項目監督與后評價提供比較的基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