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指標:存量時代降本增效的利器
- 易虹 張雪瓴
- 2102字
- 2023-12-05 18:26:23
洞察好指標
管理者應該經常問自己:“我的管理行為給企業帶來有價值的結果了嗎?有價值的標準是什么?企業為此付出的代價值得嗎?”
要想回答這些問題,離不開一個管理要素——指標,它貫穿管理工作的全過程。
管理者的工作可以歸納為五個部分,這五部分內容都離不開指標這個要素。
● 設定指標:確定業績指標,根據業績指標制訂行動方案,在企業上下溝通、傳遞相關指標并形成共識。
● 衡量結果:關注指標就是關注結果,通過建立標準來衡量目標是否達成,并對管理者和執行者的績效進行評估。
● 分解任務:將指標分類,并分配給相關人員。
● 獎懲掛鉤:設計獎懲制度,并與指標達成情況掛鉤。
● 彌補差距:根據指標達成的差距找到員工能力缺口,并制訂員工發展計劃。
可以看出,為了做好這五部分工作,管理者必須找到好指標,對指標進行分解并明確衡量標準,從而實現有價值的結果。總之,有好指標才會有好結果。
好指標的本質
管理者要尋找的好指標又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我曾經成立過一個內訓工作坊,其中有一個小組特別優秀,一經介紹才知道,這個小組的學員是某企業大客戶關系事務部的員工。在分組討論指標的設定時,這個小組的學員很開心,他們說:“易老師,我們這個部門特別好,沒有指標。”
聽到這句話,我沒有立刻反駁,而是引導著說:“既然課程要求每個小組都要設定指標,那你們可不可以嘗試著對部門工作設定關鍵指標呢?深度設想一下,你們可以用什么指標來對部門的工作進行牽引,進而讓部門的工作更加有效呢?”
只要老師能提出正確的問題,學員就會順著問題思考。于是經過討論,這個小組設定了兩個指標:
● 第一個指標是大客戶飛行檢查次數。
● 第二個指標是對于大客戶的飛行檢查,部門能夠提前多長時間知道檢查內容。
這兩個指標一經確認,該部門的負責人就在課堂上告訴我,這兩個指標給他們的大客戶維護工作帶來了三個重要思考。
第一個思考是,該部門以前是為了維護關系而維護關系,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客戶全維護。但是現在,該部門知道了孰輕孰重,對有限的資源使用得更加精準和有效。
第二個思考是,以前跟大客戶相處時,該部門的工作人員只會說一句話:“X總,以后請多多關照。”于是對方的負責人回答:“好的,沒問題。”這句話說了等于沒說,因為對方的負責人不知道他到底應該關照什么。但是現在,根據指標的指引,該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向對方負責人提出明確、具體的合理訴求。
第三個思考是領悟了指標的本質。這是最核心的思考,也是該部門學員在這次課堂上最有價值的發現。
該部門的負責人說:“前兩個思考只關注了短期問題,而第三個思考則反映了部門工作的本質。因為我們跟大客戶的關系好,所以我們能提前知道客戶到底會檢查哪些內容。如果需要檢查的內容確實是公司相關部門的工作短板,我們就能提前讓相關部門對工作進行整改和優化。因此,我們不是在應付檢查,而是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把事情做好。”
該部門的負責人最后總結說:“在課堂上找到的這兩個指標讓我真正看清了部門工作的性質,了解了部門業務的本質,這樣我們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把什么是好指標總結為兩句話:一是內容要準,要深刻反映對業務邏輯的洞察;二是顆粒度要細,要有可量化的細分指標。
好指標與偽指標的區別
既然指標對管理者這么重要,那么管理者要首先識別什么是好指標,什么是偽指標(見表1-2)。
表1-2 好指標與偽指標的比較

管理者可以從三個方面辨別好指標與偽指標。
是誰想干
好指標反映了公司需要且必須要干的事,它一定與組織目標及戰略緊密相關。而偽指標往往脫離或偏離組織目標及戰略,有時候是管理者為了本部門或個人利益而想干的事,甚至有時候只是為了干而干。
早些年,保險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有一個管理指標,叫“新人十三個月留存率”,簡稱“十三留”。這個指標可不是保險公司隨便制定的,它與組織目標緊密關聯。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公司新人的業績,所以新人在某一時間段的留存率,直接決定了組織目標能否達成。從這個維度看,“十三留”是一個好指標。
有沒有現實依據
好指標是有現實依據的,一定是企業經過深入調研、科學分析后制定的。比如,很多專家都說專柜在商超中的位置決定了客戶臨柜率的大小,其影響度甚至占到80%,所以很多企業把“專柜位置調優”作為區域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標。但是我在輔導一家知名食品零售連鎖企業時發現,實際位置對客戶臨柜率的影響度其實不到20%,而影響最大的因素竟然是客戶是否聞到了食品的香味。于是我幫助該企業調整了原有指標,把“提高客戶聞香臨柜率”作為考核指標,這不僅增加了有效客流,還節約了大量本來用于位置調優的租金成本。當指標有現實依據支撐時,執行者很容易建立起充分的信心。而偽指標缺少足夠的現實依據,即使企業進行重賞,也未必有勇夫出現,因為執行者根本就沒把指標當回事,指標和配套獎勵自然形同虛設。
是否勞民傷財
好指標以不折騰人為前提,企業不增加資源就能實現業績增長,員工的工作也會變得簡單。這是因為好指標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真實的業務邏輯,找到了業務價值鏈上影響最終結果的關鍵因素,避免了大量無效動作和資源的投入,往往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總之,好指標才能真正引領企業實現高質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