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看誰敢攔我
- 大明:我竟成了欽差
- 水里的螃蟹
- 2231字
- 2024-01-29 00:52:10
劉訓鈺今年四十有七,從年少時就跟著朱亮祖征戰沙場,東征西討多年,立下過赫赫戰功。
當初瓜農家庭出身的他,如今已是手握一萬精兵的將領,更是朱亮祖的重要親信,在軍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時頭上已長出不少白發的他正帶兵鎮守在開陽縣衙門口,望著那個神情落寞,摘下自己烏紗帽的開陽縣令,他劉訓鈺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唉,將軍這些年做的事的確有些過分了,如今更是罔顧圣意,無視朝廷律法做出此種天怒人怨之事,若被陛下知道了,恐有性命之禍啊。”
劉訓鈺擔憂地想著,他本不愿做這種事,可朱將軍又親自開口讓他帶兵過來,自己身為屬下,又是其貼身將領,再不愿也只能照做了。
想到自開國受勛后,朱將軍在廣東的所作所為,劉訓鈺便覺得很是不安,尤其是近些日子,總有一股將來大難臨頭的感覺。
也因此他這段期間整日被一股陰影籠罩著,就連他的家眷,也被其偷偷遣送到云南那邊去了。
至于財物,也早就轉移走了。
“周縣令,劉某也不愿得罪閣下,但將令在身,我也是身不由己,只希望周大人能老實呆在這里,以免與本部人馬發生沖突。”劉訓鈺朝周汝拱手說道。
縣衙四周有數十名軍士鎮守,反觀縣衙門口只有區區十幾人。
至于縣令手下的巡檢司人馬,由于事發突然,他們根本無法及時趕到這里,及時現在得到了消息,恐怕也只是洋做不知,不愿攪這趟渾水。
周汝目光落在說話之人身上,眼神瞬間變得凌厲起來。
“將令在身?真是可笑,那本官卻是要問上一問,究竟是將令在前,還是圣意在前。爾等食君祿,卻罔顧圣恩,竟敢私自帶兵圍我縣衙,本官職位雖低,但縣令之身乃吏部任命,縣衙不大卻也代表著朝廷,爾等無視王法軟禁本官,包圍縣衙,此舉與造反何異!”
周汝越說越激動,口水四濺,就差指著劉訓鈺鼻子罵了。
周圍的其他縣官見此紛紛大驚失色地連忙拉住周汝,怕他沖動之下惹怒這些軍士,惹來殺身之禍。
這可是有先例的,當年的元勛之一藍玉,在征戰大勝歸來時,就因為守城的將領開城門遲了些,那藍玉大怒之下竟然揮兵直接攻打那座本朝城池。
可憐那些無辜的守城將領與城內的一眾官員,全都不明不白地枉死在悍將藍玉手中,沒有一個活下來的。
這些參加過無數血戰的將領,一個個都是膽大包天的主。
仗著有軍功在身,對開國有重大貢獻,沒有什么是他們不敢干的,尤其是在廣東這種山高皇帝遠的偏僻地方,這些有兵權在手的將領們就更加膽大妄為。
“大人,謹言慎行啊!”
“是啊大人,忍一時風平浪靜啊。”
縣丞,主簿等縣衙佐官也是紛紛勸說。
面對周汝的問罪,劉訓鈺選擇了沉默不語,只是揮了揮手讓周圍的士兵往后退出一段距離,給縣衙留一些面子。
可他不知道,此舉落在周汝眼中,卻與侮辱無異。
“好,好,好啊。”周汝怒極反笑,他狀若癲狂般地一步一步走下石階,不顧身邊人的阻攔,手捧著烏紗,獨自一人向眾多軍士逼去。
劉訓鈺眉頭一皺,說道:“周大人要做什么。”
周汝冷笑一聲沒有作答,此時的他已然一副豁出去的樣子,眼中浮現出驚人的決意,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
“本官一生庸碌,官涯十余載毫無作為,連一樁冤案都斷不清楚,但本官亦是開陽父母官,此地百姓視我為父母,敬我為縣尊,如今他們遭遇不幸,我又怎能袖手旁觀,非人哉。”
周汝面露赴死之意,他鄭重地將手中烏紗帽重新戴上,眼神也愈發咄咄逼人。
“今日本官就要從這里出去,看誰敢攔我。”
周汝的話擲地有聲,目光攝人心魂,他無視眼前的數十名兵士,眼里只有遠處正在哀嚎的百姓。
他的身影在這一刻,變得無比高大。
劉訓鈺也被周汝突然爆發出來的氣勢震住了,他想不明白剛才還唯唯諾諾的周汝,怎么突然之間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這些文人,不都是很軟弱的嗎?
劉訓鈺對文官的印象第一次發生了改變,周汝的模樣更是深深刻在了他的腦海里。
“大人,我與你同行!”
身后,已經年過半百的郭縣丞紅著眼睛竟也義無反顧地走了下來,就如這些年他一直陪在周縣令左右治理開陽一般,此時亦不甘落后,堅定地站在了周縣令身邊!
“大人等我!”
身后再次有人高呼,卻是一個干瘦官員也提著官袍追了下來,他叫富文志,乃開陽主簿。
“屬下亦前往。”
“諸位大人且慢,動手的事情怎能少得了我捕役房的人!”
驚人的一幕發生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跟隨在周汝身邊,原本只有縣衙門口的十幾人,后來衙門內部也沖出來了十幾名義憤填膺的持刀捕快。
縣尊要有訓令,讓他們守在衙門里不得出去,此前一直在門內觀望,如今見周縣令竟要強硬闖關,他們便立刻一窩蜂地沖了出來。
一時間,縣衙這邊的人數暴漲,已經與劉訓鈺的人馬不相上下!
“周大人,不要逼我。”
眼前的變故自然讓劉訓鈺大感吃驚,但身經百戰的他自然不會被眼前這點人嚇退,但還是出言勸說周汝不要沖動。
劉訓鈺不想動手,起碼他自己是這么想的。
“將軍啊將軍,您糊涂了,再這么下去遲早會逼得民變,屆時又該如何收場啊。”劉訓鈺忍不住想道。
他此刻只覺得萬分煎熬,他本是為國爭光的將領,理應帶兵出現在戰場上保家衛國,就算戰死沙場他也無怨無悔。
可現在,他究竟在做些什么,他還是護佑一方的武將嗎?
一時間,劉訓鈺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他覺得自己或許從一開始就不應該來,不應該盲目聽從朱亮祖的調遣,應該極力勸說對方,才對的起自己的身份。
縣衙門口大路上,周縣令領著郭縣丞,富主簿,楊典史,馬捕頭等人不斷向前逼進。
他們目光堅定,面對數十名軍士的持刀相向,所有人都沒有后退哪怕一步。
此時劉訓鈺手下的數十名士兵也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周汝他們進,士兵們只能退,周汝再進,士兵們便再退。
劉訓鈺遲遲沒有開口做出決定,沒有長官的命令,士兵們也不敢做出貿然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