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一統黑巖島的第二日,黑巖城、觀海城兩城就被吳家族兵接受,楊雷兩家修士皆被廢竅,下獄等候審判。
第三日,在火云城內,由家主吳仁狄主持了五位吳家子弟的哀悼儀式,他們的靈位被放在了吳家宗祠的第三排!
完成哀悼儀式后,吳家舉行了第一屆黑巖島會議。
在火云城建好的衙門內,吳家的三位掌事人坐在上位,每人身后都站著一位吳家子弟。
族長吳仁狄身后站著年輕一代第一人吳義陽,大長老吳仁理身后站著孫女吳義雪,族正吳仁治身后站著他的好大孫吳義海。
下方坐著五人,胡遠山、羅浩坐在左側,韓綜、牛二河、田開江三人坐在右側,都畢恭畢敬的等著吳家家主說話。
吳仁狄也不廢話,現在黑巖島百廢具興,正是他大展拳腳的時候。
第一件事情便是規劃整座黑巖島。吳仁狄大筆一劃將黑巖島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部分,建成一坊市四海城的布局,要將五個區域的人口全部遷入城內。
黑巖島南部區域,建城【斬妖城】。
在原有的靈蛟城基礎上進行擴建,預計能夠容納十萬人,城名沒有再用【靈蛟】二字,那藍水玄蛇為禍一方,哪里配得上靈蛟二字,這【斬妖城】一名,就是為了殺盡海妖所建。
吳仁狄為此城取名【斬妖城】,就是為了以后安排黑巖島煉氣修士,再次殺妖歷練,成為修士歷練得寶的地方。
西部區域,要將火云城再往外擴建兩倍,吳家今后將持續將島上偏遠的村落遷入火云城,要讓火云城成為第一個十萬人的城市。
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有海妖屠村的慘劇發生,還能更快的為吳家尋找仙苗,補充實力。
除此之外,吳仁狄還要在火云山上開辟煉丹房、煉器室,將火云山地下的地火充分利用起來。
東部區域,要在觀海城外多建良港,這里以后將成為黑巖島海運的重要港口,這里將有韓綜、田開江、牛二河三家駐守此地。
北部區域,紅林城將成為黑巖島的糧食重鎮,并且吳仁狄打算今后所有的靈田都要遷移到北邊,這里將有羅浩管理。
中部區域,吳仁狄準備將黑巖城改為黑巖坊市,將成為整個黑巖島唯一可以交易靈物的地方,這里將有專門的修士駐守,未在黑巖島登記的修士,禁止入內,完全杜絕邪修的入侵。
第二件事,便是要加強對修士的管理。
為了保證黑巖島五城百姓的安全,吳仁狄要求,只要在黑巖島的修士必須一月內全部到火云城,進行登記報備,如果一月后被發現沒有進行登記報備的,直接由黑巖衛緝拿。
黑巖衛將有一位統領,四位副統領,一百黑巖衛組成,這一支修真者部隊將是黑巖島唯一合法的部隊。
統領由吳仁理擔任,其余四位副統領將從四城中挑選,實力必須達到凝脈期。
黑巖衛每日的任務,除了鎮守黑巖坊市,預防邪修作亂外,還有監察四城官員的職能。
吳仁狄的第三件事,便是要效仿內陸法度,仙凡分治,在四城內建立縣府衙門,從此使用儒家法度管理凡俗。
吳家未統一黑巖島前,修仙者說的話便是律法,凡人的性命都不屬于自己,他們只是修真家族手里的一種資源。
現在吳家統一黑巖島了,吳仁狄立刻將內陸王朝那一套法律搬了過來,這可是秘密任務的一部分。
對于吳家家主的三大計劃,眾人自然是十分支持,尤其是胡遠山,他青年時在內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最大的愿望便是教化黑巖島土著,讓他們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諸多事定,吳家家主便開始論功行賞,收買人心。
首功自然是胡遠山,大功有三,其一大義滅親,助吳家輕松拿下胡家;其二以身為餌誅滅妖蛇;其三分化敵手,拉攏眾多散修。
種種功績,吳家家主都自然看在眼里,直接命胡遠山為斬妖城城主,代管斬妖城大小事務,并給其任命一位黑巖衛副統領之職和三十位黑巖衛名額。
韓綜、牛二河、田開江功勞其次,韓綜暫管觀海城擴建一事,享受觀海城海運兩成分紅,擁有一位副統領和二十位黑巖衛名額;其余二人擁有一成分紅和十五名黑巖衛名額。
最后的羅浩,吳仁狄贈其楊家凝脈丹一枚,讓他督管整個紅林城耕種一事,并且也給他一位副統領和二十位黑巖衛名額。
除了這些賞賜之外,吳仁狄還許諾眾人,今后他們都可以憑借功勞來他們吳家兌換資糧、功法,包括楊雷兩家的下品煉氣功法。
聽到有下品功法,眾人大喜過望,沒想到他們這些修無品功法的,還有一天能修到下品功法。
等眾人離去,吳家又開了一個小會,其一便是讓族正吳仁治從自家凡俗弟子中,挑選品德兼優的子弟出任火云城、觀海城、紅林城的縣令。
再之后就是吳義陽擔任副統領,吳義海和其余族中四位煉氣后期子弟擔任黑巖衛,明日便在火云城外開始登記修士的任務。
……
第二日一早,火云城外的一塊空地上,一面大旗在路邊展開,上面樸實無華的寫著“黑巖島在籍修士登記處!”
吳義陽穿著一身黑袍,黑袍肩上掛著兩顆星星,吳義海其五位黑巖衛肩上只有一顆星星,這便大長老設計的黑巖衛制服,以星星數量確定等級。
吳義陽正翻著自己今天早上寫的第一頁內容:
一、吳仁狄,吳家修士,凝脈八層。
二、吳仁理,吳家修士,凝脈六層。
三、吳仁治,吳家修士,凝脈二層。
四、吳義陽,吳家修士,煉氣九層。
……
九、吳義海,吳家修士,煉氣六層。
十、吳義海,吳家修士,煉氣五層。
……
十三、吳義川,吳家修士,煉氣二層。
看著吳家修士人數連一頁都寫不滿,吳義陽內心有點悲戚,決定等會兒等會記錄修士時,把一些資質好的修士拉入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