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變力:應對變化和不確定性的8種超能力
- (美)阿普麗爾·林內
- 5606字
- 2023-12-29 14:50:10
思維起源:神經系統、焦慮、成長
在深入探討流變思維之前,先要了解人的思維是怎么形成的。思維從何而來,它的驅動力又是什么?答案還要從神經科學開始找起。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協同作用,兩者雖共同調控同樣的人體內部功能,卻有著相反的效果。交感神經系統控制的是著名的“戰斗、逃跑或僵住”功能,并讓身體處于緊繃狀態,而副交感系統則負責讓身體冷靜下來,或叫作“休息和消化”功能。
一般情況下,兩種系統像盟友一樣并肩作戰,它們分別有一套自己的運作流程。簡單來說,如果你被老虎追,那么交感神經系統就會開始工作。如果你在冥想,那副交感神經系統就會起主導作用。但在大多數時候,兩種系統是共同運作的。
當前的世界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外部危險刺激朝我們涌來,交感神經系統強行讓我們的身體做出反應。我們并沒有被老虎追,但身體卻依舊做出了激烈的反應。面對如此多的“老虎”,我們已經無法讓身體冷靜下來了。
現在已經不只是個體的交感神經系統受到“老虎”威脅的問題了。焦慮蔓延到了個人、組織、社會的各個方面。許多人擔憂自己的事業、家庭、健康、財務狀況、子女未來,甚至對未來提心吊膽。有人擔憂自己的企業價值觀、發展韌性、企業文化、競爭力以及如何才能做成生意。往更高的層面說,還會有人擔憂許多社會問題,如全球變暖、不公平、不包容和不公正現象。此外,數字科技也會增加人們的擔憂,比如過度使用智能手機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今天的領導者們有許多焦慮的理由。以我的經驗來看,即便他們沒有對別人提起,許多焦慮和擔憂也已成了生活的常態。即使你認為自己并不焦慮,那焦慮也很有可能發生在你的同事、朋友或家人身上。
我對焦慮深有體會。在43歲以前,我對不焦慮一無所知(認識到這一點還是在我被要求回憶第一次不焦慮的時候,結果什么也想不起來)。不止如此,在外部標準的影響下,我越“成功”,內心就越焦慮,這像是一個惡性循環。
恐懼、困惑和羞恥感讓我對焦慮展開了進一步研究,研究結果令人深思。全球將近10%的人被確診為焦慮癥,每年給全球經濟帶來約1萬億美元的損失。在美國,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焦慮癥,63%的大學生曾表示在過去一年中感到極度焦慮。
許多事件都進一步打破了常態,如疫情、自然災害、封城、虛假信息、冰川融化、社會摩擦,等等。而焦慮情緒在這些事件出現之前其實就已經存在了。
從某種程度來說,面對世界的緊張局面,感到焦慮實屬正常。但如果未來會不斷地變化,那么焦慮就成了全社會的危機,這是一場不言而喻的流行病,許多人不愿相信,所以避而不談。但數據和以往經驗反映的卻是殘酷的現實。
以我自己為例,我對自己與焦慮關系的警醒同時也讓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與變化的關系。我很早就開始深入研究流變世界了,但這次的經歷為我打開了學習和成長的大門,也是流變思維發揮作用的地方,它能讓我們在變化的世界應付自如。
第一步:打開流變思維
想要讓流變理論發揮作用,首先需要打開流變思維,它讓你的價值觀清晰深刻地意識到:變化是機遇,而非威脅。
所有人都會經歷變化,但每個人的感受卻不相同,它根植于人生劇本中,具體且獨特。比如,你喜歡的變化也許是別人所痛恨的;對你而言的變化對他人可能是常態;別人認為很簡單的變化對你來說卻很難,反之亦然。
現在的問題是,許多人生劇本在流變世界中支離破碎。不只是你,許多人都不得不徹底地重新審視這一切。當新的時代來臨,本應編寫一份全新劇本的我們,卻緊抓著過時的殘頁不放。而打開流變思維可以讓你放下過去,擁抱未來。
你可以把流變思維看成心理、身體和精神的狀態,它是你應對改變時的底氣與力量。流變思維有幾個核心要素,包括核心價值觀、在似是而非的世界中安然自處以及懷著希望而非恐懼的心態對待不確定。要記住這些要素在個人、企業、團隊、社區和社會層面都發揮著作用。當我們思考變化與人生劇本之間的關系時,立足點究竟是什么?可以想想企業變革中內部核心價值觀受到挑戰的情況(我們之后會講到這些變化的不同層級)。
我花了很長時間和努力才形成了自己的流變思維,它植根于無法撼動的人類信念之中,即承諾為別人服務和由衷地欣賞多樣的美(之后的文章中會寫到,這些價值觀在我童年時期就已存在,但我仍需學習將其融入人生劇本中)。因此一旦出現變化,或遇到讓我困擾的不確定因素,我就會立刻想起多元文化的智慧精華,并幫助他人。這些智慧并不會讓我的困境迎刃而解,但確實塑造了我與變化之間的關系。多元文化讓我以不同的視角看待自己的期望、目標等問題,另外,幫助他人加強了人與人的相互依賴,也讓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故事。這兩者都讓我對流變的世界充滿希望與好奇,而不是懼怕。它們同時也強調了與變化的關系通常是由內而外展開的(這在后面的內容會提及)。
表1描述了如何讓一些流變思維中的元素更廣泛地發揮作用。你通常如何看待或思考這些主題?如果有什么讓你突發奇想,或引發強烈反應(好壞都可)的元素,請注意:這是一個信號,在提醒你目前的劇本與變化間的關系。我稱之為“流變性”。
流變思維:向著改變前進
流變思維是基于成長心態所建立的,而成長思維由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30多年前所提出,主要應用于兒童學習能力研究。成長思維表示,能力和智力可以靠后天努力改變,并認為人可以變得更聰明;努力使人更強大。這種說法對增強動力、實現成功方面有著深遠影響,但并未提及改變出現的情況。因此,流變思維就這一方面做了進一步闡述。
流變思維能在當今時代產生重要影響,主要是因為它發揮著基石的作用。在流變思維的支撐下,你對自己的價值觀和新的人生劇本深信不疑,以至于變化不論以何種方式闖入你的世界,你都會忍不住將其看作是一次機遇。
表1 打開流變思維

對于變化,你不再懼怕,而是滿懷期待地迎接它的到來。
你的流變思維基線
“捕捉”你的流變思維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或直接,否則我也不必在這里長篇大論,你也不會讀到這本書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的流變思維基線。
這個基線與其說是在定義你的流變思維,不如說是判斷目前與變化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流變性。基線可以是工具,在你讀這本書時引導你,讓你看到哪些東西觸動(或沒有觸動)了自己,認清哪些流變超能力可能是最有幫助的。不要糾結于所謂的“正確”答案,因為它根本不存在。相反,你需要特別留意“我不知道,之前從沒那么想過!”之類的想法。
價值觀/內心標尺
■是什么給予你意義和目的?它們是否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如果是,那是如何改變的?
■遇到不確定的情況時,你會向誰求助?
■無論怎樣,你都會做出承諾的對象是誰?
■如果你被剝奪了所有特權,那么是什么塑造了真正的你?
應對方式
■當事情辦的比預計時間要長,你會感到焦慮,還是平靜?(第一章 放慢腳步)
■如果事物不可衡量,那它是否存在?(第二章 關注不可見的事)
■當你走錯了路,到了一個從沒來過(也沒打算要來)的地方,你會感到懊惱還是對這一切新鮮的環境充滿好奇?(第三章 重新理解“迷失”)
■可以信任身邊的人嗎?(第四章 從信任開始)
■對你來說,送別人禮物是損失還是收獲?(第五章 了解自己的“度”)
■如果今天丟了工作,那么你還可以做什么?(第六章 打造組合式職業生涯)
■一整天沒看手機,你是坐立不安還是心如止水?(第七章 坦誠相待并服務他人)
■你覺得誰或什么在掌控你的生活?(第八章 “放養”未來)
最后
■用一個詞形容今天你與變化的關系。
記下你的答案,讀完本書以后再次回答以上問題,看看你的基線是否有所改變以及是如何改變的。
高速發展的時代,新的信息如巨浪般涌來,人們張皇失措,我們找不到參照物,沒有了方向,未來變得格外模糊。變化的浪潮不斷襲來,很快就打亂了我們原本的航線,想要重新找回難上加難。
想想不同領域是如何定位和導航的,比如:
●幾百年來,北極星和南十字星幫許多探險家確定方向,指導他們完成探險之旅。那么在流變時代中,你的北極星或南十字星是什么呢?
●航海文化教會我們通過觀察地平線、云層顏色和海浪形狀判斷方向。船員航行所依靠的并不是什么理論依據,而是周圍的環境。那么你是如何在流變中乘風破浪的呢?
●在瑜伽里,凝視點指目光聚焦之處,旨在提高練習者的專注力,維持平衡。它可以是墻上的一個小點、地上的一個物件或地平線上的一個光點。在這不斷變化的世界里,你的凝視點是什么?
抬頭就是北極星,遠處便是地平線,凝視點就在正前方,它們會引導你到達理想的彼岸并扎根繁榮。
而流變思維就成了新的指南針,不論周圍發生怎樣的變化,它都會為你提供依據、指明道路、帶領你前行。它是你的北極星、凝視點,也是你腳下堅固的土地。它深植于你的核心價值觀中,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你,讓你無論發生什么變化,都能夠保持自我。
如果你在想:“我該怎么運用這種流變思維呢?”那恭喜你,這本書會帶給你答案。請繼續讀下去。
第二步:解鎖你的流變超能力
一旦你開始形成流變思維,或至少是開始思考與變化友好相處,你可能會感到焦慮。那該怎么做呢?
要將流變理論付諸實踐,就得用流變思維解鎖流變超能力,這種基本準則與實踐適用于不斷變化的世界,并會應用和融入你的生活。
八大流變超能力包括:
1.放慢腳步
2.關注不可見的事
3.重新理解“迷失”
4.從信任開始
5.了解自己的“度”
6.打造組合式職業生涯
7.坦誠相待并服務他人
8.“放養”未來
每種流變超能力都會讓你以新的視角看待變化、用新的方式回應,最終與變化重建關系。八種超能力共同作用,可以讓你面對生活時心懷希望,而非恐懼;抱有期待,而非焦慮;充滿好奇,而非緊張。每章介紹的超能力都很有益,放在一起更是相輔相成,攻無不克。
很多時候你其實已經擁有這些超能力了(或至少心里埋下了超能力的種子),但它們卻往往會被掩蓋或變得透明。它們被那些仍遵循舊劇本的力量、人以及機構排除在外。而有了流變思維,你就應當且極有可能發掘并運用這些不為人知的超能力。在表2中,你會更清晰地看到這些超能力。
流變超能力對大腦來說就像是便當盒,每種超能力都是營養豐富的佳肴,既可以單獨食用(使用),也可以將超能力放在一起組成一桌既營養又美味的晚餐。每種超能力都以不同又互補的方式強調著你的流變性。
表2 劇本,習慣和超能力

續表

對大多數人來說,運用超能力的難易程度根據表中內容和人生劇本的性質而不同。同樣,每種超能力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的比重會有所不同。對精疲力竭的人來說,學會放慢腳步在一開始可能更重要,而對感到生活失控的人來說更重視“放養”未來。(因為放慢腳步,就會更善于放養,反之亦然)。沒有一個超能力要求你發展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比如高難度技術、天才智商或應用程序。
流變超能力和流變思維的關系類似于軸輻結構:八大超能力圍繞流變思維這個軸運轉(圖1)。超能力既獨立存在,又通過軸心相互連接。一旦流變思維形成,那么超能力便可以運作了。

圖1 流變思維與超能力
也許你已經注意到這里的邏輯和以往觀點有些不同:只有在你形成流變思維并相信新劇本就是最好的前行方向時,超能力才會發揮作用。如果你將自己困在舊劇本里,那超能力只會是你的累贅或絆腳石。你會覺得放慢腳步就是懶惰,放養未來即放棄,但這完全不是新劇本所強調的內容。
同樣,新劇本不會說絕不能加速前行或使用科技。它既沒有指出工作沒有一點好處,也沒有說我們都不應該努力工作。這些都是對流變理論的斷章取義。
流變超能力不會以我們過去習慣的方式展現出來,因為它們是在一個全新的劇本設定當中。但是它們卻并不比過去難以改變的習慣要求得少。比如,超能力對慢跑的要求與加速奔跑一樣多(甚至更多);放養未來跟執著于掌控全局的要求一樣多。要知道,讓內心平靜下來并不意味著被動地選擇,當舊劇本仍深刻地留在你的腦海時,各種噪聲此起彼伏。但一旦編寫了新的劇本,你就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那我們現在來談談新劇本吧!
第三步:編寫新劇本
將流變理論付諸實踐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用流變超能力編寫屬于自己的新劇本,這可以讓你不僅與變化友好相處,還能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全世界。
每個人的舊劇本都基于獨特的個人經歷,因此新劇本也要展現出獨一無二的你。這就是編寫新劇本最讓人激動的一點了:只有你自己才能完成這專屬于你的故事。
雖然我無法預測你的新劇本會講些什么,但以下是對流變超能力轉化為新劇本的解讀,非常適用于當前變化的世界。
●當你試著放慢腳步時,你會開始追求更平緩的步伐,擁抱沉默。
●當你試著去看曾經忽視的一切時,你會發現新的世界充滿機遇、妙不可言,而過去的劇本讓你對這些真正的向往視而不見。
●當你學會享受迷失時,你會欣然接受計劃被打亂、改變或對下一步毫無頭緒的情況。
●當你開始信任他人,就會渴望更多的信任。你會更能獲得他人信任,同時也讓他人盡情施展其可靠之處。
●當你了解自己的“度”以后,就能知足常樂,更能照顧自己和身邊的人。
●當你開始打造組合型職業時,工作對你來說很快就不是“擁有(或得到)一份工作”了。你不再為事業焦慮,而是自信地面對未來的事業。
●當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時,你與他人、內心的關系和睡眠質量都會提高。與科技的關系最終也會有所改變。
●當你學會放養未來時,你會發現它看起來無比耀眼。
聽起來很不錯對吧?還遠不止這些。
一直以來,你的新劇本、流變超能力、流變思維都是相輔相成的。你著重培養其中一個,其他方面也都會更強大、清晰,這就相當于1+1=11。
對流變超能力的練習和打磨越多,你對流變思維就越得心應手。反過來,通過對流變思維的培養,你也更能將流變超能力應用得淋漓盡致。
想象一下,你的流變思維是你的人生與變化友好相處的火箭助推器,流變超能力則是燃料。兩者都對你的人生新劇本至關重要。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火箭直入云霄,使你在不斷游動的云層里享受著永不停止、不斷變化、豐富多彩(甚至是精彩絕倫)的人生之旅。
因此,不論你是在評估自己的事業,還是審視價值觀;是反思產品設計,還是領導全公司的變革;是試著給予同事靈感,還是僅僅想要盡可能地展現自己,都可以用流變超能力書寫你的人生新篇章,更勇敢地面對變化。